找回失去的平衡~談「暈眩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暈起來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暈,還一直噁心想吐難過極了… 是不是有長什麼不好的東西啊,怎麼會偶爾就發作,嚴重的時候要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會好呢」!

因為暈眩發作而到急診室就醫的人並不少見,許多人會將「暈」的嚴重程度和疾病劃上等號,擔心腦部是不是有長「不好的東西」? 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潛在疾病?

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所幸大部分時候,是不致有生命危險的。

raw-image


清楚描述你的「暈」,讓醫生有效鑑別診斷

首先要了解,每個人對於頭暈的感受性和描述都不相同,要讓醫生在最短時間內盡可能理解你所經歷的頭暈,最好能夠用貼近感覺的形容詞而不只是說「頭好暈,想吐」這樣簡單的陳述。

例如:天旋地轉(spinning)、房子裡的東西在動、腳步不穩、眼前發黑(blackness)、好像快昏過去(fainting)、頭重腳輕(lightheadness)……

有其他同時發生的症狀,也應該一併告知醫生,像是:耳鳴、耳朵悶悶的(耳塞感)、噁心、嘔吐、心悸、失眠、手腳會麻、視力模糊……

另外最好留意自己症狀開始和持續的時間,例如「從昨天早上開始暈,一整天都覺得暈」,或是「今天早上起床,剛要翻身下床時暈,但起來走動後就好了」

  • 盡可能描述你的症狀
  • 症狀發生的時間,持續的時間
  • 最近還有什麼其他或同時發生的症狀

做到以上三件事:就能幫助醫生初步區分你的暈可能是「眩暈(Vertigo)」,或是一般的「頭暈(dizziness)」,對後續檢查和治療的安排有很大的幫助。


暈眩常見十大原因

人體保持平衡有三大系統:視覺、本體感覺(關節和肌肉)、前庭系統

藉由眼睛、關節、肌肉將外在所處環境的訊息傳入大腦,以及內耳平衡器官(半規管、前庭)的共同運作,讓姿勢 持穩定,我們才能正常的行走。一旦這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暈眩的症狀。 

下列整理出造成暈眩較常見的原因,並區分為三大系統來說明:

【耳部相關】

1. 良性姿勢性眩暈(又稱耳石症)  (危險指數:1顆星)

在快速改變姿勢時發作,例如突然躺下、或從床上坐起、翻身、彎腰、抬頭等。發作時讓人感覺到天旋地轉,甚至 噁心嘔吐,但是通常時間非常短,在幾秒到1分鐘內又消失無蹤。

2. 梅尼爾氏症 (危險指數:1顆星)

主要的三個症狀:暈眩、耳鳴、耳朵悶脹感或聽力下降。有時也會合併劇烈的噁心、嘔吐。症狀可能持續20分鐘以 上至半天,有時好幾日才能完全恢復。好發於年輕至中年人,女性較男性多,過去有發作病史的可能反覆發作。目 前醫學界認為是內淋巴系統的水腫導致。

3. 前庭神經炎 (危險指數:1顆星)

前庭神經是內耳平衡器官之一,當受到病毒感染發炎時,可能造成暈眩症狀,持續好幾天而且整天都暈,多合併有 噁心、嘔吐、盜汗、失去平衡感等症狀。

4. 突發性耳聾 (危險指數:2顆星)

突然單側耳朵聽不見,合併耳鳴,暈眩,但暈的時間不長也不會反覆發生。建議盡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造成聽力永 久下降。

【腦部相關】

5. 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危險指數:2顆星)

好發於年長者,老人家清晨起床,猛然起身轉動頭部或伸展時感到頭暈目眩。 脊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系統是負責將血液送往頭頸部的重要血管,當血管壁老化,血管張力變弱時,送往內耳的血液 無法順利到達,因此引發眩暈發作。此症狀可能是暫時性的、可回復的,但嚴重時也可能造成持續性腦缺血症狀。

6. 中風、腦瘤 (危險指數:3顆星)

占暈眩症極少的比例,通常還會伴隨有單側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視力障礙、步態不穩等症狀,需要經醫師評估 進一步使用影像學檢查來確認。

  1. 姿勢性低血壓 (危險指數:1顆星) 

發生在突然起身或站立時有頭昏眼花、心悸、眼前發黑、冒冷汗等症狀,待姿勢穩定或重新回復蹲姿或坐姿會改善。 有些時候可能因此造成跌倒或頭部受傷等問題,老年人因血管彈性變差、血液循環及心臟機能退化,更容易發生, 應特別留意。

【神經內分泌相關】

8. 荷爾蒙變化 (危險指數:1顆星)

常發生在更年期女性(台灣女性約50歲前後),因為荷爾蒙的波動變化,還有生活家庭的變動等造成,除了暈眩外 也可能有燥熱、盜汗、肩膀僵硬、熱潮紅、失眠等更年期症狀。

9. 自律神經失調 (危險指數:1顆星)

通常和壓力 (工作、人際、家庭、社會)或生活型態(日夜顛倒、熬夜、飲食不正常) 有關。常在生活忙碌或疲憊時 發生,除了暈眩外還有眼前昏黑,腳底發軟,可能有耳塞、耳脹感,伴隨情緒焦躁、睡眠品質不佳、肩頸痠痛、 胸口悶呼吸不順等情形。只要透過減輕壓力和調整生活就能改善。

10. 藥物 (危險指數:1顆星)

如降血壓藥、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鎮靜安眠藥、抗組織胺等等都有可能會引起頭暈的副作用。此外,部份抗 生素、部份抗癌藥物有傷害前庭神經或聽神經的副作用,可能也會引起頭暈目眩。 因此在就診時務必要將目前正 在使用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告知醫師,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事實上頭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其他例如貧血、腦部外傷、血壓過高、糖尿病造成神經病變等也都有可能產生暈的症狀。



暈眩不再來~日常保健有三招!

大部分民眾自己並不容易區分暈眩背後的原因,發作當下的不適感和對生活造成的困擾,通常會在早期就醫尋求協助。

許多患者最關心的事不外乎「怎樣才能快點好? 以後還會再發生嗎?」

事實上,消除暈眩最好的方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第一招 良好的飲食習慣

  • 清淡飲食:重口味的食物容易造成水分和鹽分滯留在身體,造成內淋巴水腫,可能引發梅尼爾氏症
  • 多喝開水: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代謝,維持適當的血液循環 (每日飲水量大約體重的30倍)
  • 避免刺激性物質:不抽菸、少喝酒,少喝咖啡、濃茶

第二招 多活動、多運動

經常地保持活動,避免久躺、久坐、久站,可以讓掌管平衡的耳石不容易移位,也可以維持肌肉關節的活動力, 改善平衡感;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到高血壓、糖尿病,血管較不易硬化,血液循環好,自然也不需吃 太多藥,可以減少很多可能引起頭暈的危險因子。

第三招 調整日常生活

良好的睡眠品質,充分休息,適時抒發壓力,放鬆心情,經常開懷大笑,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發揮穩定心情的功能,讓自律神經安定


暈眩,是一種惱人的症狀,也是身體在告訴你「該休息了」。

經常有暈眩或頭痛問題,其實是過度使用的大腦 在「強迫關機」。

大部分時候透過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輔助是有機會回復正常的,如果不確定自己屬於那種問題,或不知該如何進行改善,不妨先找你的家庭醫師聊聊。若是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且持續一段時間,也可考慮到神經內科就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8會員
98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3/03
高尿酸 (一般臨床定義為血中尿酸>7.0mg/dL)是造成痛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與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也有高度相關。 藥物治療的時機與對象,各國指引看法不一,有那些情況可以不吃藥?
Thumbnail
2025/03/03
高尿酸 (一般臨床定義為血中尿酸>7.0mg/dL)是造成痛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與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也有高度相關。 藥物治療的時機與對象,各國指引看法不一,有那些情況可以不吃藥?
Thumbnail
2025/01/20
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臺灣每年新增一百多位家醫科醫師,在醫療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 那些狀況可以去看家醫科?
Thumbnail
2025/01/20
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臺灣每年新增一百多位家醫科醫師,在醫療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 那些狀況可以去看家醫科?
Thumbnail
2025/01/13
2025年起,政府將擴大成人健檢及癌症篩檢補助!成人預防保健補助年齡下修至30歲,五癌篩檢 (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肺癌) 也有不同的年齡及條件放寬。新的一年為自己安排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Thumbnail
2025/01/13
2025年起,政府將擴大成人健檢及癌症篩檢補助!成人預防保健補助年齡下修至30歲,五癌篩檢 (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肺癌) 也有不同的年齡及條件放寬。新的一年為自己安排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暈起來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暈,還一直噁心想吐難過極了… 是不是有長什麼不好的東西啊,怎麼會偶爾就發作,嚴重的時候要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會好呢」! 許多人會將「暈」的嚴重程度和疾病劃上等號,擔心腦部是不是有長「不好的東西」? 其實頭暈的原因非常多,本文將一一說明。
Thumbnail
「暈起來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暈,還一直噁心想吐難過極了… 是不是有長什麼不好的東西啊,怎麼會偶爾就發作,嚴重的時候要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會好呢」! 許多人會將「暈」的嚴重程度和疾病劃上等號,擔心腦部是不是有長「不好的東西」? 其實頭暈的原因非常多,本文將一一說明。
Thumbnail
這禮拜重訓練硬舉時,我突然無意識的向前撲倒在地,過了兩三秒鍾後才清醒,臉上跟手上已是傷口,這經驗實在是太嚇人了,我第一次感覺人不知身在何處,醒來也處於恍惚階段,躺著不舒服只能靠牆坐著....
Thumbnail
這禮拜重訓練硬舉時,我突然無意識的向前撲倒在地,過了兩三秒鍾後才清醒,臉上跟手上已是傷口,這經驗實在是太嚇人了,我第一次感覺人不知身在何處,醒來也處於恍惚階段,躺著不舒服只能靠牆坐著....
Thumbnail
「賴小姐,據我們觀察及檢查的報告,也看過妳之前車禍的病歷,這是腦袋接受到了刺激,可能是一些資訊或是畫面或是聲音,所以造成海馬迴原本迴路運作上衝擊,所以會有這些暈眩及嘔吐的症狀。」醫生細心地在講解我這次會來報到的原因。 「請問,這個我之前的失憶有關嗎?」我好奇的問著。
Thumbnail
「賴小姐,據我們觀察及檢查的報告,也看過妳之前車禍的病歷,這是腦袋接受到了刺激,可能是一些資訊或是畫面或是聲音,所以造成海馬迴原本迴路運作上衝擊,所以會有這些暈眩及嘔吐的症狀。」醫生細心地在講解我這次會來報到的原因。 「請問,這個我之前的失憶有關嗎?」我好奇的問著。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幻震(Phantom Earthquake)」這一種許多人擁有過的經驗。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幻震(Phantom Earthquake)」這一種許多人擁有過的經驗。
Thumbnail
上週的地震之後,偶而都會搞不清我是頭暈還是有地震。 今天看到新聞寫到假性地震症候群的四個條件: 女性 年紀超過20歲 居住樓層在三樓以上 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 如果有以上相符條件,相對容易發生假性地震症候群。 那~麼剛好,四點都中,難怪這陣子都在暈眩中渡過,而且雖然不明顯
Thumbnail
上週的地震之後,偶而都會搞不清我是頭暈還是有地震。 今天看到新聞寫到假性地震症候群的四個條件: 女性 年紀超過20歲 居住樓層在三樓以上 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 如果有以上相符條件,相對容易發生假性地震症候群。 那~麼剛好,四點都中,難怪這陣子都在暈眩中渡過,而且雖然不明顯
Thumbnail
這一陣子遇到的頭部外傷,包含車禍撞到,跌倒撞到頭部等等,只要是有頭部相關的問題,大家都會有上百種問題問,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統整,做一個簡單的頭部外傷解說。
Thumbnail
這一陣子遇到的頭部外傷,包含車禍撞到,跌倒撞到頭部等等,只要是有頭部相關的問題,大家都會有上百種問題問,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統整,做一個簡單的頭部外傷解說。
Thumbnail
2023年2月20號,早上7點初。正當我因失眠而坐起身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恐懼感爬上身。剎那間,胸悶、心悸、窒息感、顫抖、呼吸急促,以及腦部快要爆發的感覺全找上門來......失去意識前,以僅剩力氣撥打電話給舍監。之後,我人就在萬芳醫院急診室了。
Thumbnail
2023年2月20號,早上7點初。正當我因失眠而坐起身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恐懼感爬上身。剎那間,胸悶、心悸、窒息感、顫抖、呼吸急促,以及腦部快要爆發的感覺全找上門來......失去意識前,以僅剩力氣撥打電話給舍監。之後,我人就在萬芳醫院急診室了。
Thumbnail
我是一個長期偏頭痛的人,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頭痛發作時痛苦不堪的經歷。我第一次頭痛在 11 歲。某天假日,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而去午睡,沒想到卻越躺越嚴重。一開始只是右耳側輕微的緊繃,但後來演變為劇烈的疼痛。當時我痛到忍不住在床上打滾,試圖甩開疼痛卻徒勞無功。最後,我邊哭邊用力拍打自己的頭,才引來我媽
Thumbnail
我是一個長期偏頭痛的人,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頭痛發作時痛苦不堪的經歷。我第一次頭痛在 11 歲。某天假日,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而去午睡,沒想到卻越躺越嚴重。一開始只是右耳側輕微的緊繃,但後來演變為劇烈的疼痛。當時我痛到忍不住在床上打滾,試圖甩開疼痛卻徒勞無功。最後,我邊哭邊用力拍打自己的頭,才引來我媽
Thumbnail
有一位親戚,體質無比敏感,經過喪家或是氣場比較混濁的地方就會立刻頭痛頭暈,甚至走不動需要人扶。這位親戚的痛苦旁人無法感同身受,眾人皆以為他是自律神經失調,請他趕緊找時間就醫。 有時候我們進到一間房子,第一時間覺得很舒服很開心,但是說不上來為什麼。同樣的,有的人進到一間房子裡,第一時間就感覺不舒
Thumbnail
有一位親戚,體質無比敏感,經過喪家或是氣場比較混濁的地方就會立刻頭痛頭暈,甚至走不動需要人扶。這位親戚的痛苦旁人無法感同身受,眾人皆以為他是自律神經失調,請他趕緊找時間就醫。 有時候我們進到一間房子,第一時間覺得很舒服很開心,但是說不上來為什麼。同樣的,有的人進到一間房子裡,第一時間就感覺不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