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時,系上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會幫學生安排一周兩到三堂演習課。什麼是演習課?就是教授在課堂上完課後,會出書上的練習題給學生做,學生須定期在每周幾天的晚上到教室將自己解出來的答案上台演練及跟助教解釋討論,同時間,助教也會針對所寫的內容加以提點修正,加強觀念及實作。可是大學生活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在醉生夢死,演習課的出席率常常不到一半,有時甚至只有一兩個人,會去上演習課的學生,其實大都是負責任、肯付出、肯動頭腦練習且想要弄懂書上所學的人了。
在大學這段期間,我幾乎都有去上演習課,但是我卻不是上列所提到那種的人!
演習課的進行方式,開始時,助教就會開始分配這次的作業題目,假設有10題,助教就會分別請學生上台將這10題的解答寫出來,這時,助教一定會跳過分配題目給我,從學期初到結束都一樣,為什麼?因為我課前全部都沒練習,助教開學的第一次分配題目給我後,發現我根本無法上台解答,整個作業本蒼白外露,了解到我只是想撿現成,就不會再分配題目給我。於是整堂課我就低著頭,觀察別人臉色下默默的抄寫答案!
我把去演習課的學生分成3種人,第一種人,有事前練習且去參加演習課,第二種人,完全沒練習只是純粹參加演習課,第三種人,不論是否有練習就是不去參加演習課。
以我畢業這麼久的時間往回看,第一種人和第三種人的成就,遠大於第二種人。
理學院中,要搞懂書上的理論觀念實在需要反覆練習方可進一步了解內容,而我常覺得念這理論沒有用,可是沒念又沒學位,如雞肋,心理不肯面對現實,於是我就像個行屍走肉,低著頭機械性的抄寫答案,傻傻地背起答案去考試,日復一日。
短期來說,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都可順利的按期畢業,第三種人能按期大學畢業大約是半數。
長期來看,第一種人肯動頭腦,有興趣在自己所學上,畢業後穩定的發展。第三種人多了時間沉澱或是自我尋找,在不同領域發展上多一份別人沒有的歷練。而第二種人,外界看起來是好學生模樣,按時上課,按時完成學業,可是這種人最沒有生產力的人,只做庶務性工作,庸庸碌碌的一生。
於是我自我察覺,發現我所寫的東西,不是贏的敘述,而是關於脆弱,關於自尊、關於慾望,底層人中更深層的心理及生存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