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2|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研究發現:皮膚受傷,會提升腸炎罹患率?...@MSMF知識PART

根據「腸-腦-皮膚軸(gut-brain-skin axis)」理論:腸道微生態變化會影響皮膚的健康──那麼當皮膚出狀況時,是否也會反過來干擾腸道健康呢?──來自皮膚受傷小鼠的研究發現...
raw-image


依「腸-腦-皮膚軸(gut-brain-skin axis)」理論:當腸道健康產生變化,如微生物群失衡或其代謝產物分泌過量......等,會透過身體神經或免疫訊號的傳播,導致遠方器官(如腦部或皮膚)之生理狀態也隨之改變。


這在實際臨床觀察中,也被確認:皮膚症狀和某些腸道異常或疾病,經常是同時發生的──例如最明顯的案例:當發生食物過敏時,往往皮膚也會出現紅腫癢等症狀;或如攝取過量精製碳水化合物、乳製品、飽和脂肪等食物,會導致肌膚痘痘爆發率上升。


不過,現階段研究普遍都朝──假設:從胃腸系統中的微生物變化,會影響皮膚狀態?的方向來進行驗證──但既然身體的神經與免疫系統之訊號傳遞,並非只是「單向」傳輸,那麼...


當皮膚出狀況時,是否也會反過來干擾腸道健康呢?

根據Tatsuya Dokoshi等人的研究報告《Dermal injury drives a skin to gut axis that disrupts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and intestinal immune homeostasis in mice》:

  • 利用皮膚損傷小鼠的實驗模型發現──當小鼠皮膚受傷時,會導致在口服葡聚糖硫酸鈉( 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 )後對結腸炎的發生率上升。*在小鼠實驗模型中,廣泛使用DSS來餵食誘導實驗動物(小鼠、大鼠或倉鼠)產生急性腸炎或慢性腸炎──其與人體腸炎相似──可供研究相關疾病的生理機制與治療方案初估。


  • 發現「玻尿酸片段(HA fragments,即小分子玻尿酸)」是其中的關鍵訊號分子──會激活小鼠腸道上皮組織啟動相關防禦機制,誘導上皮細胞的Muc2和Reg3基因表達增加。*其中Muc2(黏蛋白2)產生黏液屏障,可保護腸上皮;而Reg3(再生胰島衍生蛋白)屬於抗菌胜肽,能幫助殺菌,增強腸道的免疫防禦。


  • 結果:皮膚損傷產生的玻尿酸片段,改變了腸道微環境(小鼠腸膜黏液增加);並打破既有微生物平衡(抗菌肽殺菌,或使某些倖存但毒性更高的微生物遽增),導致原腸道內穩定狀態失衡──最終造成小鼠腸道上皮組織對DSS的易敏性上升,使皮膚損傷小鼠變得更容易罹患結腸炎。


  • 研究人員結論:實驗結果表明「皮膚損傷」也會改變腸道微生態平衡,進而干擾腸道的健康──顯然「皮膚-腸道軸」彼此之間是會相互作用影響的。


MSMF觀點:

從上述研究,我們可再次得證:身體是一「整體」的動態平衡系統──在「腸道-皮膚軸」聯繫中:皮膚並非只是「單向」被動接受腸道微生態的變化影響;也能「反向」干擾腸道的健康平衡狀態──故肌膚狀態的好壞?並非僅僅只需照護好皮膚本身就行,還要顧及全身之生理與心理之健康,才會讓肌膚美容保養更全面完整、更事半功倍。

另外,雖然目前的研究數據,還不足以讓我們能辨清「肌膚vs.身體」之間各種指標參數之間的因果關係──不過現在至少確定:當更好地照顧肌膚時,不但有助美容,似也有益於腸道之健康。(增加了花錢購買保養品的正當性?)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