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蟲全身都能思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謝孟杉的科普閱讀報告 2024年6月13日撰寫


閱讀來源:

渦蟲全身都能思考


媒體識讀檢核:

(1) 作者撰文日期:2024/6/1

(2) 作者:賈可布森(Rowan Jacobsen)

(3) 引用資料:幾篇論文和其他很多資料,例如「The Computational Boundary of a Self」

(4) 明確出版單位:科學人


分析文章問題意識:

認知能力從那裡來?

為什麼沒有腦的生物也能表現出智能?


連結舊有、相關知識:

連結舊有知識:

神經系統

相關的其他科普文章:


分析文章中實驗:

文章中有很多實驗,這裡只取第一個渦蟲的實驗


分析變因:

操縱變因:一開始渦蟲是不是在粗糙的表面被訓練

應變變因:渦蟲會不會怕粗糙的表面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

實驗組:一開始在粗糙表面被訓練取得食物

對照組:在平坦表面生活


概略說明實驗操作流程:

渦蟲原本害怕粗糙表面,但是他們把實驗組的渦蟲放到粗糙表面,在中間放食物,讓牠們學習變成不怕粗糙的地方

把兩組的渦蟲都切成兩半,尾部的部分會再生出一個頭

把再生出的兩組渦蟲放到粗糙表面

發現雖然牠們沒有腦,但實驗組會記得粗糙表面有食物


摘要文章中的重要資訊:

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

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

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評價本篇科普文章:

這篇文章有點長,提到的主題也很廣。我覺得如果聚焦在一個重點會更好。不過全部讀完後,能學到從生物學、認知科學到神經科學的各種知識。


疑惑與猜測:

疑惑:在一團細胞中是怎麼真正的儲存記憶的?是用什麼形式儲存的?

我的猜測:可能細胞會把記憶編碼到一些化學物質中?


老師評語:

哇!你這篇文章讓我聯想到了「意識之爭」這個科學家之間的較勁:

https://youtu.be/ImGiU0Sjv78?si=m2or3UYSRf-aVKVL

認知、記憶、意識......這幾個詞彙的定義和物質上的存在是什麼,都是相當困難的。

你閱讀並寫分析的這篇科普文章,利用「渦蟲」這個生物會再生的現象,討論了新生的細胞會不會「記得」舊的細胞的經驗,這個實驗結果是「會記得」,就可以推論渦蟲這種生物,是可以將經驗儲存在細胞中的。這些實驗方法和要驗證的假說都好有趣喔!

我直接聯想到一個「修正的挑戰」,會不會經驗只「儲存」在舊的細胞裡,在生長出來的新細胞,其實沒有這些經驗,物質上也沒有接收到什麼化學物質,但是「一部分細胞擁有的經驗」就可以「決定整個個體的行為」,是不是有這種可能呢?在同一個假說底下,我聯想到都還有能再精修的空間~真有趣,分享給你!


本沙龍起源自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由自然領域教師團隊開發之課程,為了促進學生提升科學素養與科普閱讀習慣,將學生的科普分析文章進行彙整。在課程設計中,我們引導學生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進行廣泛地科普文章閱讀,並從自然老師的分析架構下,對科普文章進行媒體識讀、連結經驗、科學方法分析......,提升作為讀者的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師評語:感受到你的「不開心」的一篇,畢竟以現代媒體識讀的標準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有點水、有內容農場的性質。這個不開心你可以記著,以後閱讀到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資訊那麼多的情況下,當可信度都已經不足了,就可以放掉這一篇科普文章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酚(THC)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潛在應用,特別是其對老鼠大腦腫瘤的影響。研究顯示THC治療有助於腫瘤萎縮與消失,揭示了大麻作為可能藥物的潛力。另外,本篇文章強調了大麻的多重角色,以及對其醫療應用的持續爭論,鼓勵讀者對相關科學研究保持關注與思辨。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麻和酒精對人類記憶力的影響,並分析了兩組實驗設計的差異。文章提出疑問,若實驗受試者不同,如何確保數據的可靠性。透過對實驗流程的詳盡描述,作者強調了操控變因與應變變因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最終,文章展示了對這類人體實驗的重視,並提醒讀者注意實驗的設計與結果的解讀。
這篇科普文章探討了在未來可能面臨的農業資源匱乏情境下,於海底進行植物種植的科學創意。文章分析了相關實驗的設計,包括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並強調了利用先進技術在海洋中生產淡水以促進植物生長的潛能。透過這項研究,科學家們希望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全球糧食供應的挑戰。
學生評價:本篇文章的缺陷,與維思維的其他影片/文章相同,都是在於全文都注重在「結論」上,而其中的前因後果、實驗過程則幾乎沒有提及,使文章本身的可信度需要從內容中重新培養,在這點上稍微有些可惜。而這部影片的優點在於,他「講述一件事」的撰寫非常完整,從最開頭的理論解釋,再到現象解析,最後再提供解法。
學生提出疑問:在文章中時常提到,除了用嘴呼吸之外。口腔肌肉的訓練匱乏也是致使各種顎骨生長問題的元兇之一,那我們該如何補足現代飲食所缺失的嘴部肌肉訓練?文中有說到張嘴呼吸會使人產生長臉症候群,並且壓縮到口腔空間,可作者卻沒有說明這個症候群產生的過程。
老師評語:感受到你的「不開心」的一篇,畢竟以現代媒體識讀的標準來看,這一篇科普文章有點水、有內容農場的性質。這個不開心你可以記著,以後閱讀到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資訊那麼多的情況下,當可信度都已經不足了,就可以放掉這一篇科普文章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酚(THC)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潛在應用,特別是其對老鼠大腦腫瘤的影響。研究顯示THC治療有助於腫瘤萎縮與消失,揭示了大麻作為可能藥物的潛力。另外,本篇文章強調了大麻的多重角色,以及對其醫療應用的持續爭論,鼓勵讀者對相關科學研究保持關注與思辨。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麻和酒精對人類記憶力的影響,並分析了兩組實驗設計的差異。文章提出疑問,若實驗受試者不同,如何確保數據的可靠性。透過對實驗流程的詳盡描述,作者強調了操控變因與應變變因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最終,文章展示了對這類人體實驗的重視,並提醒讀者注意實驗的設計與結果的解讀。
這篇科普文章探討了在未來可能面臨的農業資源匱乏情境下,於海底進行植物種植的科學創意。文章分析了相關實驗的設計,包括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並強調了利用先進技術在海洋中生產淡水以促進植物生長的潛能。透過這項研究,科學家們希望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全球糧食供應的挑戰。
學生評價:本篇文章的缺陷,與維思維的其他影片/文章相同,都是在於全文都注重在「結論」上,而其中的前因後果、實驗過程則幾乎沒有提及,使文章本身的可信度需要從內容中重新培養,在這點上稍微有些可惜。而這部影片的優點在於,他「講述一件事」的撰寫非常完整,從最開頭的理論解釋,再到現象解析,最後再提供解法。
學生提出疑問:在文章中時常提到,除了用嘴呼吸之外。口腔肌肉的訓練匱乏也是致使各種顎骨生長問題的元兇之一,那我們該如何補足現代飲食所缺失的嘴部肌肉訓練?文中有說到張嘴呼吸會使人產生長臉症候群,並且壓縮到口腔空間,可作者卻沒有說明這個症候群產生的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植物有智力嗎?有些人認為,植物沒腦子,所以不可能有智力。 可是,2022年的這個研究,可以讓大家再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喔!
Thumbnail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多數的腦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大小約為米粒大小。然而,目前的腦類器官仍缺少例如人腦結構的各個腦區的區別。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由胚胎大腦取出的組織幹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以解決此問題。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植物有智力嗎?有些人認為,植物沒腦子,所以不可能有智力。 可是,2022年的這個研究,可以讓大家再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喔!
Thumbnail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多數的腦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大小約為米粒大小。然而,目前的腦類器官仍缺少例如人腦結構的各個腦區的區別。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由胚胎大腦取出的組織幹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以解決此問題。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