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含有「微生物」共 4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維生素B6對我們很重要。它參與至少140個生物反應,包括胺基酸的合成。 雖然植物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B6,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生維生素B6不足的情形。 最近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6在植物中除了參與代謝反應,對植物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喔!
Thumbnail
植物會需要幫忙癒合傷口?為什麼要幫忙植物癒合傷口? 雖然植物再生能力很強,但通常僅限於頂端分生組織;其他部分則不一定有那麼厲害。 但是,有傷口不癒合,可能會導致病菌入侵,影響植物的健康與產量。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有方法可以幫忙植物癒合傷口喔! 秘密就在「椰果」裡!
Thumbnail
自然界真的無奇不有,發現什麼都不奇怪! 之前介紹過有「固氮體」的藻類「貝氏布拉藻」,顛覆了大家認為植物只有跟固氮菌共生才能獲取氮源的想法。 最近日本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迷你細菌。迷你菌,沒什麼特別的,特別的是它是寄生菌,而且它的宿主是古菌喔!
Thumbnail
過去許多研究發現,植物在受到攻擊時,會發出揮發性化合物來警告鄰居,然後鄰居就可以提高防禦。感覺植物真的是非常和平又愛好互助的生物喔? 但是,植物真的有這麼大愛嗎? 最近的一個理論研究發現,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喔! 不過,這個理論研究,卻被幾家不同的科普網站給過度解釋,連嬛嬛都出場啦! 我們也來看看吧!
Thumbnail
謝謝老師分享!如果真的是真菌的話,那植物的溝通還真隱晦呢…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Thumbnail
謝謝老師分享!科學家真是面面俱到的用心!
毛氈苔是很受歡迎的食蟲植物,但是養過的人都知道,其實毛氈苔蠻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如毛氈苔這類有特殊生活方式或特殊棲息地的物種,其實少了不少免疫基因喔! 為什麼會這樣呢?來看看!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動植物(或是多細胞生物)的子代數量不同,造成演化出的免疫系統不同啊 XD 子代數量多的植物可以用數量來達到有效突變,子代數量少的動物只能把這個數量壓縮至細胞等級 (e.g. 免疫細胞)來做。 .....有現存子代數量很少的植物嗎?例如一株個體一年只能產一顆種子之類的 (聽起來好像是什麼武林神藥)
喜歡植物又喜歡歷史的人,應該對發生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飢荒」印象深刻。在當時,馬鈴薯得了晚疫病,造成農民沒有收穫,數以百萬的人民因此死亡,另外還有上百萬人流離全球。 過去的研究認為,晚疫菌源於墨西哥;不過最近的研究卻發現並不是這樣喔!
Thumbnail
謝謝老師分享,這菌真的太猛了!!
付費限定
眾所周知,根瘤菌與共生真菌都是對植物很重要的微生物。透過與植物建立共生關係,它們幫植物獲取更多養分。其中的共生真菌甚至還構成了所謂的「樹聯網」,讓樹木們可以「聊天」呢! 過去在苜蓿的研究已經知道,共生菌分泌分子,讓植物受器出現鈣震盪;最近發現,可以透過改變植物受器來促進共生喔!來看看!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一篇最多人研究的細菌的論文,就想到,對植物來說,哪些微生物最重要呢? 大家來討論討論,你覺得哪些微生物對植物很重要呢?
Thumbnail
只看過乳酸菌(逃~)XD 感謝分享~
藥物如抗生素和通便劑可能對腸道微生態造成顯著影響。抗生素可破壞有益菌群,增加抗藥性及腸道感染風險;通便劑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菌群失衡、肥胖風險上升及腸道依賴性。正確使用藥物、補充益生菌、均衡飲食和規律作息是保護腸道健康的關鍵。謹慎用藥,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有助於整體健康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