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的警世預言: 【誰偷了垃圾桶】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天利用意外得來的颱風假,看了一部最近在Netflix上播映,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在沒有事先搜尋劇情解析的情況之下,我一邊抱著好奇心、一邊慢慢看完這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當看到結尾,我瞬間明白導演在意想不到的各種情節反轉背後,想要傳達的概念: 善惡到頭終有報,因果循環不一定會用我們能想像到的方式展現,但冥冥之中人們終將為自己過往造成的業力付出代價。人間最可怕的悲劇,往往不是來自於他人,而是自己屈服於貪嗔癡的慾望,做出了一連串錯誤的選擇,親手把自己推向無法回頭的苦海。

(以下有雷,介意者可先離開)

raw-image


電影的標題看似有點無厘頭,實際上看到一半,大概也能猜出<垃圾桶>只是個幌子,並不是主角真正想要追回的東西。我喜歡導演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物品,發展出的隱喻: 對每個人來說,最珍貴的寶物都不一樣;就算是同一件事實,每個人看到的面相卻不同,你看到了什麼,反映出自己內心的價值觀。從收到男主角報案的警察角度來看,不會有腦袋正常的人為了一個不值錢的破桶子,不惜投入鉅資及大把時間,只為了追回這個垃圾桶;一定是因為這個桶子裡隱藏了價值連城的金銀財寶,或是和更多來路不明的龐大利益有關的秘密連結,所以男主角才要大費周章地找回它。由於警察平時就是收受賄賂、見錢眼開的行事作風,所以對他及一票線人來說,<垃圾桶>的重要性來自於它背後代表的金錢價值。

男主角在敘述垃圾桶的故事時,一再強調它保護了自己最珍愛女兒的性命,所以對他來說,這個桶子象徵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超越了任何明碼標價,就像孩子即使被他人視為敝屣,也永遠是家人心中的寶貝。<垃圾桶>可說是一個隱喻,暗示著我們看到的事物都只是一個載體,真正賦予其價值的,是我們內心信念的投射。如果你認為個人的榮華富貴、財富成就是最重要的事,你就不會相信有人願意為了"無私的愛及慈悲"這種無形的追求,竭盡全力去成就他人。

電影劇情開展到後段,我們看到了男主角女兒遭遇到的不幸事件,和侵犯她的兇手們,之間產生的各種因緣牽扯(可以算是始料未及的孽緣)。一切始於一個沒有被解釋清楚的誤會,也就是一個原本可能無害的種子,在惡人心中發了芽;因為惡人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損,從不曾反省過往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所以從他的視角看出去,對他人的動機總是充滿懷疑,漸漸扭曲成龐大的恨意,將自己受的苦全怪罪在無辜的對方身上。如果劇中的頭號惡人,願意放下成見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許不會走上自我毀滅的終點。"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情節安排,固然讓觀眾看了覺得大快人心,我卻有另一種詮釋:也許導演是想表達,人與人的相遇一開始都只是一種緣分,最終會發展成相互幫助或相互攻擊的結果,並非宿命的天註定,而是我們心中對是非善惡的堅持及選擇,決定了這段關係的走向。男主角和他的女兒,在碰上讓人生天翻地覆的可怕意外後,選擇善良、堅強的活下去,即使他們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從平淡的日常中,體會到相互扶持、關愛的幸福;相反地惡人不擇手段追求財富,以為這是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唯一途徑,在過程中犯下的所有過錯,終將形成禁錮靈魂的牢籠,就算肉體出了獄,心靈也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因為被種種執念堆砌的心魔捆綁,最後終於一步步踏入無間地獄。

我覺得"誰偷了垃圾桶"這部電影精彩之處,在於它邀請觀影者看完後,停下來問自己: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珍貴的事物?"答案其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顯而易見。就像劇中的惡人,口口聲聲說他最重視的是家人(尤其是女兒),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他們,但他不斷燒殺擄掠,終究顯示出他最在乎的還是自己。因為他從沒跟妻子核對過,"無論來源為何,只要能坐擁享受不完的財富,就等於美好生活"這種想像,到底是不是對方也想要追求的目標? 在破壞受害者的人生時,他失去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反而是用"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來合理化滿足私慾的惡行,最終反而因為自己造成的業力,失去他"口中"最珍愛的女兒。這部電影的劇情讓我反思,在忙碌奔波的日常節奏中,我們常忽略了自己真正嚮往的是什麼?我們需要找回的不是陳舊的垃圾桶,而是桶子裡蘊含的"值得我們窮盡一生去捍衛的核心價值"。尋找的過程也許千迴百轉、充滿始料未及的挑戰,但只要往前走一步,就會離我們追尋的解答更近一點。所以,勇敢地選擇善良、選擇聆聽自己內心真實的呼喚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40世代女子艾芙琳的人生遊記的沙龍
5會員
33內容數
2025/04/07
十年了,你還能來,我也還在。 放一首你心中最愛的張學友歌曲,和我一起回顧精彩的【張學友60+演唱會】吧!
Thumbnail
2025/04/07
十年了,你還能來,我也還在。 放一首你心中最愛的張學友歌曲,和我一起回顧精彩的【張學友60+演唱會】吧!
Thumbnail
2024/10/02
"做自己"一定有答案嗎? 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也是一種接近自己真實面貌、可以拼湊出完整自己的方式。
2024/10/02
"做自己"一定有答案嗎? 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也是一種接近自己真實面貌、可以拼湊出完整自己的方式。
2023/03/30
接續上一篇主題,我想分享看完另兩部奧斯卡入圍影片的心得: 「我的鯨魚老爸」與「貓王艾維斯」。兩部看似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卻有一些共同點: 1. 男主角演出精彩絕倫 2. 無論是平民百姓或超級巨星,每個中年男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彼得潘,是這股最單純的初衷,支撐他們走完人生旅程。
Thumbnail
2023/03/30
接續上一篇主題,我想分享看完另兩部奧斯卡入圍影片的心得: 「我的鯨魚老爸」與「貓王艾維斯」。兩部看似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卻有一些共同點: 1. 男主角演出精彩絕倫 2. 無論是平民百姓或超級巨星,每個中年男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彼得潘,是這股最單純的初衷,支撐他們走完人生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究竟是真的把垃圾丟進垃圾桶,還是把垃圾一般的人類,放進垃圾桶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究竟是真的把垃圾丟進垃圾桶,還是把垃圾一般的人類,放進垃圾桶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我不會講到關於劇情主要敘事,但真的必須說這是一個心靈衝擊層次很多很深,又讓人深刻體驗到『視如己出』奧義的一部片。 不要劇透,請對方去看就是最大的推薦 我在看這部片之前就有被其他影評作者的短文暴雷,知道這部片的核心事件,我覺得這個「預先知道」,非常影響我觀影的體驗,雖然不會到影響我沉浸在導演編
Thumbnail
我不會講到關於劇情主要敘事,但真的必須說這是一個心靈衝擊層次很多很深,又讓人深刻體驗到『視如己出』奧義的一部片。 不要劇透,請對方去看就是最大的推薦 我在看這部片之前就有被其他影評作者的短文暴雷,知道這部片的核心事件,我覺得這個「預先知道」,非常影響我觀影的體驗,雖然不會到影響我沉浸在導演編
Thumbnail
有雷。覆盤電影每個迷惑觀眾的時刻,討論若拋棄以受害者為工具的因果報應理論,我們該如何看待善的理由和惡的後果?
Thumbnail
有雷。覆盤電影每個迷惑觀眾的時刻,討論若拋棄以受害者為工具的因果報應理論,我們該如何看待善的理由和惡的後果?
Thumbnail
《誰偷了垃圾桶》中潛藏了諸多議題,從貪腐的社會系統、極端的貧富差距到層出不窮的性暴力,都殘酷地直指現實生活中難以消解的困境;在因時間軸跳躍產生的迷失感、以及暴力場景營造的緊繃感中,近乎神化的人物設定與荒誕的情節,挑戰了觀者內心最深處的自我──你寧願成為故事裡的誰?
Thumbnail
《誰偷了垃圾桶》中潛藏了諸多議題,從貪腐的社會系統、極端的貧富差距到層出不窮的性暴力,都殘酷地直指現實生活中難以消解的困境;在因時間軸跳躍產生的迷失感、以及暴力場景營造的緊繃感中,近乎神化的人物設定與荒誕的情節,挑戰了觀者內心最深處的自我──你寧願成為故事裡的誰?
Thumbnail
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主角想要追回的,真的是看似毫無價值的老舊垃圾桶嗎?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看了一個精采的寓言故事,讓我們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主角想要追回的,真的是看似毫無價值的老舊垃圾桶嗎?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看了一個精采的寓言故事,讓我們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就像世間上的萬事萬物、人際關係,看不懂看不透就先放下吧,過一段時日想看的時候再看,便會看到之前看不到的風景,也會有一些新的感悟。另一方面,嘗試打開自己的世界觀,思考自己的價值觀,這本正好是理解佛學和哲學,簡單易明的入門好書。
Thumbnail
就像世間上的萬事萬物、人際關係,看不懂看不透就先放下吧,過一段時日想看的時候再看,便會看到之前看不到的風景,也會有一些新的感悟。另一方面,嘗試打開自己的世界觀,思考自己的價值觀,這本正好是理解佛學和哲學,簡單易明的入門好書。
Thumbnail
古蹟保存不是什麼神聖不可移易的信仰,或震天價響浮誇崇高的口號,也不是改建該死屋主活該的指定衰尾論,更不是為了買咖啡辦講座拍戲才能擠出利用價值的空間,尊重前人存在的痕跡,記得他們曾經活過,難道不是跟喝水吃飯一樣自然的東西嗎?
Thumbnail
古蹟保存不是什麼神聖不可移易的信仰,或震天價響浮誇崇高的口號,也不是改建該死屋主活該的指定衰尾論,更不是為了買咖啡辦講座拍戲才能擠出利用價值的空間,尊重前人存在的痕跡,記得他們曾經活過,難道不是跟喝水吃飯一樣自然的東西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