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畢業後"步入社會",總有許多不適與衝擊感,哪怕我沒在職場工作,也已經與較少人接觸了,但免不了與鄰居、店家、政府單位、家人接觸時都深有感觸,畢竟職場上出現的種種無所不在,在各種關係當中,都可能發生,哪怕陌生人也可以露出那樣的面目。人們如果按法定年齡來看成人,是一個年齡來定義18作為分水嶺,彷彿17到18是一瞬間的事情,前一年你還是個他們眼裡的學生、小孩,隔一年你就是"成人" 開始可以用成人這詞彙來要求或期望你做到一些事情,而非培養、循序漸進的指引 給予空間
所以這種傳統的模式,就是打壓、貶低你到一個程度,然後到了成人後在告訴你你要獨立了,你已經長大了,我們沒有義務要在養你、支持你了,這本身就很矛盾,用一個法律的角度來衡量對待自己的孩子,先是長期剝奪人權、傷其自尊,最後要在他人類年齡的時候,突然一系之間要你獨立?!甚至有些人有不合理的期望希望你一步到位,這不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嗎? 一個人因為這些經歷產生創傷,創傷背後的情緒被封印在那個當下,並沒有被鬆開時,對當事人來說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力量與人格的完整性,這種感覺不"完整",受到創傷的衝擊,卻被對方用世俗標準在各方面視為理所應當的要為自己負責,尤其是經濟方面獨立。殊不知這社會有很多,包涵這群人就是最不負責的一群人,對自己身心、言行舉止不負責的透過打壓、貶低、權勢、社會地位、身分、性別、年齡、種族等方式侵略、侵犯、掠奪、剝奪他人的權利與權益,在使用恐嚇、勒索、威脅等暴力暴行的方式操控。
這個親子之間本身不是以培養、尊重和支持一個孩子的獨立性去看見自己的獨特性,反而是選擇剝奪對方的獨立性,要他服從自己,最後在用拋棄的方式來推開。這就是有毒的共生依賴關係,控制你,你不服從,那就恐嚇、勒索、威脅的拋棄你,反反覆覆折磨你。對你人身攻擊、辱罵,傷其自尊、懷疑自我,與自己力量失聯,沒有勇氣可以離開有毒的環境與關係。不論是父母還是遇到的前輩有這樣的模式、觀念,本身他們都沒有跳脫出那個框架來,他們只不過是以媳婦熬成婆的心態來對待無辜之人,而非作為那個為別人打把傘的人,因為自己淋雨過,所以在清楚不過了
因此,這種巨大的落差與銜接轉變本身是很矛盾的,這個社會大環境仍然遵循過往的效率、學歷、資歷背景、能力等等標準評價。而不論是大學的同學/高中的朋友,還是網上一些人的分享,我都發現有不少和我一樣在20s這個年齡層是迷茫的,我們從校園步入到了社會,開始面臨不同的衝擊力與影響,但感覺更像是一個斷層,節奏、三觀、各面向不見得一樣或適合,也可能因為這個世代開始轉變覺醒了,人們雖說是迷茫,但更是一個契機點去發現讓人迷茫的盲點與謊言,而開始脫離、掙脫、質疑那些重蹈覆轍的模式與觀念了,這是時代的進步,更是人類的大躍進
以前有些人總喜歡灌輸一些觀念,只因為他們遵循著那些模式而沒有跳脫出來,就會說"讀書的時候最幸福了啊,好好珍惜啊。職場都如何如何啊",當然這兩年才發覺 是,也不是,跳脫出框架或是說放手確實不容易,但還是有人堅持跳脫出來=放手,而有些人並沒有,所以有了那樣的結論。 這真的是一個自我接納的過程,像我因為當前會有強迫性侵入式思考,就是你越抗拒越會受那個念頭、記憶、聲音影響,他們越揮之不去然後有時下意識去做你最討厭的事情,這是現階段會因為創傷浮現出來而感到崩潰,還是沒有適應的很好說,可以給予自己空間允許情緒來感受到放手和鬆手的力量,有時就是太害怕所以抓很緊,抓很緊就折磨自己,內耗受苦,直到一個程度後,情緒才出來;放手沒有贏也沒有輸
對我來說,我的20s就是我的青少年時期,可能因為我就在20s的時候開始踏上了自我探索的道路吧,我才開始漸漸清醒的、有意識的活著,開始一步一步深入、沉寂、卡住、掙扎、毀滅、放手、重建的過程。我曾在網上看到一個人的分享,他說30歲人生其實才剛開始,我就看著自己當階段想想,這句話就很有共鳴,這個說法對我很有幫助,30歲將會是我的20歲,而現在就是我的發育時期,因此有年齡焦慮或是對於現狀還沒有水花的時候,或許可以停下來看看,走到今天的自己完成多少了=論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看看身邊的人,大家也都在摸索、起步、適應新階段 #forever 21。而且有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疑惑與迷茫,大家分享著、交流著,有時就會發現不是只有自己經歷著,也可以參考不同的應對方式、心態、處理方式,多一份力量、慰藉和支持。即便在知道自己要什麼,在整個過程之中也會有迷茫的可能性,這就是人生會有的很正常的感受。
有時我們聽一些人的成就或是故事如果只是很輕描淡寫的帶過,就很容易陷入一個思維"他都做得到,為何我不行? 別人都可以,我怎麼就不行了"。可其實他們仍然可能面臨到反反覆覆的困擾與不同的挑戰,只是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了,並不代表他們完全都不會有問題,或是不會恐懼、內耗。也可能他們只是把高光分享出來而已,但那只是一小部分的,有些只會提高光,有些會分享細一點會讓你知道大家其實都一樣的,面臨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會有那些情緒、會有一些阻礙、會焦慮即便他已經有意識的顯化多年,即便他情緒相對可能調節的一個階段、平穩很多,但依然是個人阿,就會有不同的情緒感受出來,只是區別在於調節的方法或是調節的速度變快了,應對方式更加自如而已,這便是自信: 有信心發生什麼,那過程即便不好受,但都知道有方法資源,自己都會度過的=那就是力量!
面臨東亞環境的文化衝擊、節奏與不適應,面臨朋友的各奔東西在不同國家、城市。還有一些我不喜歡的人情世故,要如何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守住自己的原則和界限、自信大方地做自己而不用委曲求全的適應呢? 如何在實踐理想的過程之中,哪怕深陷情緒風暴都能在走出來,同時在看見自己的創傷、在看見自己的好、整合協作,這都是實踐當中的挑戰和練習,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非一步登天。
如果有人說他因為一場療癒就改變,我想說,那很有可能只是一次的現象,但不代表之後未來在生活之中都不會有相似的問題,這幾年我見證不同的人有人已經到達一個他們稱之為"良好的階段" 穩定期,但同樣客觀來說,他們在生活中也仍然會被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影響,所以一直都是個持續轉變的過程,好比你已經開始能拒絕了,你看見自己的成長,但下次可能某些情況或是面對某種人他的狀態、情形觸發你而無法拒絕也很有可能,這就是一個過程,不是絕對的,所以在看人變好的回饋之中,也可以祛魅。你做得到,不代表不會出錯; 一個人經驗豐富不等於不會緊張出錯、沒有壓力,所以主動提出訴求、需求、積極溝通很重要!! 這樣就不會陷入默認他人應該做到或知道,畢竟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疑惑就提出來,真的可以減少內耗,哪怕害怕別人拒絕而不敢提,我就推自己一把,被拒絕產生的情緒在來消化,但是與其預設一切後自己胡思亂想,不如試一把,嘗試了有機會,即便不如意也不會後悔!! 一篇文章、一段經歷、狀態就是停留在那個當下的,人是多變與多面的,尤其願意成長改變的人更是活躍。因此,在面臨世俗的束縛與困境當中如何放手破局、堅定地做自己? 這是我20s的旅程重點: 在周圍的雜亂之中,如何保持住,將這些帶給我的影響力都化成養分土壤或是放手隨風而去,而非深陷泥潭?
社會vs 世界
之前有句話叫"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當說到世界的時候是給我一種宏大廣闊的感覺,給我的感覺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探索體驗、是新奇美好的、玩樂創新,但說到社會,馬上給我一種世俗、階級、各種規則的交織,是生存恐懼模式為基底的,好比充滿矛盾的法律,這些遊戲規則,你得舉證或自證清白,你得辯論。在社會下,你好像得廝殺生存,不見得是原始人那種身體鬥毆方式廝殺,但是各方面的廝殺依然存在,暴力暴行與野蠻並沒有完全消失。在社會當中總有野蠻殘暴的跡象,在世界當中則是野性自由的魅力,那是力量與致敬生命,讓生命自由流淌。這裡的自由不是有些黨派或有些人主張的民主自由,那種政治正確下對生命和個體不負責任、不尊重的"自由",那不叫自由,那叫自毀傾向的言行舉止具有破壞性,那不叫自由那叫放縱、迷失和傷己,對自己身心靈的不接納與傷害
世界有延展性的感覺,是個體性、和諧、群體; 社會則是少數人掌控著規則,那雙看不見的手操控著,有階級、壟斷、權力、奴役=這是失衡的陽性能量下的父權體制
所以身為世界公民,我們想帶給這個世界什麼呢? 我們想創造什麼樣的環境呢,在現實與實相之中,如何堅持? 我們想怎麼玩呢? 社會有種要順應規則或打破規則的兩極,因為權利與權益被掠奪、打壓,所以有革命感,要爭取、捍衛,在紛爭之中,有衝突、各形式的暴力暴行發生著,好像要很用力、努力地證明,講求速度、效率,充斥著壓力,凡事看以數字為指標衡量,現在有數據、存在惡性競爭和壟斷行為,及具有破壞性、結果導向; 但如果在世界你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你可以與自己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你可以做自己,你可以探索、摸索、玩樂、享受、放鬆,沒有太多"模板與規則"的約束,只有多元與多變,因為這是"你的世界",因為你一直在變,而你會做出對自己有益的事=自然也對整體人類有益之事,而不用一些規則規定鞭策你、逼迫你、約束你來避免或是處置你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這是當前社會與世界給我的區別。所以我曾經一直在兩極的想我要怎麼融入社會和感覺自己是邊緣人,但其實當開始重心回歸,做回自己後,最終所謂的世界與社會也將被"打破"、"融合",不用思考是否在fit in,只管體驗與感受... 跳脫概念本身,或是準確點說是放手鬆開
那繼續前行吧➠
Oct 18, 2024
bgm: E.T by Katy P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