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美國總統大選後對美股走勢的重要影響(上篇:政策影響美股篇)

前言:

今天是美西時間(10/25), 下週就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後一週, 各位應該很關心美國總統大選前後一週到選後一個月美股走勢的預測和規劃, 本篇聚焦下週的政治影響到選股的美股操作來分析說明, 同時下週也是美國最新季報的大科技公布的重要時點, 因此本篇聚焦下週的政治影響與大科技財報的共振效應到選後的美股操作來分析說明. 

選前一週到年底的美股觀察, 美國政治還是影響盤面的主軸, 第一部分將選舉前後對美股的短期與長期影響來分析說明, 第二部分(會員部分)我們會提到看好佈局的個股以及操作的交易邏輯.

聲明:本篇文章主要參考Morningstar, Morgan Stanley, Seeking Alpha與美國Sell Side大機構的研究報告, 經過整理並且加上我的研究分析.


第一部分:美國大選進入最後一週, 兩黨候選人的政策對美股的影響, 以及如何看待本次大選對美股的影響


對美國大選回顧 (9/10的文章重點)

  1. 金融市場相關的就是背後兩組候選人的金主勢力一直在較量, 先不管『川』或『賀』交易, 都要以長期一點以基本面為主.
  2. 哪個人選上了, 2025年都有機會佈局, 因為資金較大體量的大人不會去賭這些交易, 他們會等年底或明年(2025)才會真正決定資金進場的板塊. 
  3. 目前美股政治盤不見得是盤面上一般我們觀察的『Trump交易』或『賀錦麗交易』而已, 除此之外, 最好要觀察板塊的資金流動(板塊資金的流動背後就是金主間的較量, 也是金主對自己支持的候選的背後支持), 對盤勢影響就是板塊流動會比較快速, 因此對於我們交易/投資的人即使不想把自己倉位降低下, 盡量不要追高, 買低不買漲, 買跌不買漲.


最近三個月影響美股交易的重要因子是什麼?

  1. 從 7 月到 10 月,道瓊斯指數上漲了約 7%,而S&P 500 指數則上漲了 4%, 7 月至 10 月期間,NASDAQ指數上漲幅度低於其他傳產為主的指數。
  2. 聯準會在 9 月降息了約 50 個基點,預計11月下次會議將降息約 25 個基點。
  3. 企業第二季的獲利雖創下紀錄,但整體企業的營業額卻下降。
  4. 美國國債出現顯著波動。 10年期公債利率從約4.48%下滑至3.38%。
  5. 地緣政治的衝擊, 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持續不斷,推高了黃金價格。從 7 月到 9 月科技和非必需消費品行業實際上已經開始再次反彈。
  6. 美國勞動力和市場數據已顯示經濟可能從 7 月開始走弱,但這個數字在9 月又回來了,防禦性板塊在7 月反彈,最近由於經濟數據表現不錯, 金髮姑娘的經濟再度抬頭, 因此以傳統板塊為主的道瓊指數它們最近漲勢又趨於平緩。

今年迄今為止各行業板塊的一些回顧:

  1. 公用事業仍然是表現最好的行業,上漲了 28%。大部分漲幅來自三月至七月與八月期間。
  2. 金融板塊今年迄今排名第二。金融服務業也出現了兩位數的漲幅,上漲 25%。
  3. 反而以科技板塊為主的XLK排名到第五。


資料來源:Seeking Alpha


過去 4 週內,科技股上漲了 7.45%。非必需消費品上漲7%。通訊服務持續強勁,目前成長了 6%。

對經濟和市場的擔憂,人們持續關注市值最高的股票, 小型股IWM到目前為止, 表現只能算非常普通, 並沒有當初七月到八月的預期, 當時我們提醒資金只能配置佔資產的15-20%, 目前看來還依然適用。另外,  Mag 7 在人工智慧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再AI的熱點下, M7仍是吸引資進進場億的重點個股。


以上是簡單美國大選前一季影響美股的因子, 由上述簡單的回顧, 我們大概可以發現, 由強而弱排序在主導美股第三季盤勢的五大因子分別為:

  1. 美國國選舉的政治角力>
  2. 美國經濟(就業和通膨的經濟數據) >
  3. 貨幣政策
  4. 地緣政治
  5. 企業獲利與企業消息催化劑

今年第三季S&P 500原本在過去統計上九月及十月有較大的傳統回檔整理的機率但今年卻沒有發生的特殊狀況, 因此我們認為『政治』是真正影響美股這段期間的主要因素(之前文章有提過痛苦指數會影響總統當選機率那一篇有分析).

未來進入到第四季, 美國『選舉』的政治角力瞬間消失, 但我們認為會取代的還是新總統的施政方向, 這個熱點會延續到年底, 到明年第一季後『美國經濟好壞』會逐漸成為主導美股波動的主角.

把時間拉長到2025下半年, 基本美股漲跌格局會回到長期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的趨勢上, 對於2025下半年之後, 美國政治影響的美股的角色為退居之後, 因此如果對長期投資的朋友而言, 我們了解2025的基本主軸後, 再來規劃美股的走勢, 我們預期美國經濟基本上在第二季後有可能進入趨緩但不至於衰退的基本主軸下, S&P 500股只有拉回10% -15%時, 對長線投資人是一個上車的好機會.


由於目前兩位候選人在搖擺州的民調非常接近, 我們無法較為準確預測下一任美國總統大選的機率哪一位較大, 因此我們本篇文章都以情境分析方式來解讀.

補充:

賀在實際民間機構的民調支持度目前仍稍微較川高; 但在賭局中川的民調大幅領先賀, 關於這點我們的看法都是具有明顯的選舉策略偏誤, 賭局的整體資金不大, 一次幾百萬美金投注就可以操控, 相同的民間機構民調看似中立, 但背後政黨也有傾向色彩.


參考過去拜登與Trump任內的S&P 500股價走勢, 來模擬預測如果下一屆賀當選『或』川當選時, S&P 500有可能的走勢及報酬率.

紅色線代表Trump為2016年至2020年期間的市場表現,藍色線則代表拜登從2020年至2024年7月18日的市場表現。

觀察重點:

  1. 兩位任內的報酬率:

拜登任期內的S&P 500累計回報為55%,而川普任期內的累計回報為54%,雖然兩位總統任內的市場走勢有所波動,但兩者任內的美股市場回報相當接近。

  1. 市場波動性觀察:

美股在拜登任期的前期(藍色線)比川普(紅色線)剛當上總統時表現更強的初期成長,尤其是在選舉後的蜜月期(幾百天內)。這與民主黨特色寬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關。

川普任期內的美股走勢相對平穩,在疫情期間(接近700天左右)出現了急劇下跌,這部分屬於經濟黑天鵝, 如果川當選, 我們相信不會同樣劇本發生兩次。

  1. 市場復甦力道:

拜登的市場表現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恢復力,即使在多次波動後,S&P 500仍能迅速反彈,並保持在高位,最終累計回報超過川普任期內的市場回報。

川普任期內,市場增長在中期較為穩定,但在疫情前後的波動中,市場回報逐漸趕上了拜登的市場表現。

小結: 

我們相信兩黨的總統不管哪一位當選, 做多美股的心態(不是不是因為政策來造成主觀打壓美股)應該都不會改變。


從美國總統與國會的控制權簡單分成兩部分來討論

從1950年 - 2023年間,S&P 500的平均年化回報率,根據不同總統黨派(民主黨或共和黨)和國會控制情況(民主黨、共和黨或分裂國會)的表現。


  1. 民主黨當總統任期:

民主黨控制國會:S&P 500的平均年化回報率為8.72%,是民主黨總統任期內相對較低的回報率。

分裂國會:年化回報率為15.72%,所有情境中最高的回報率,在分裂國會的情況下,市場表現最佳。這可能是因為分裂國會限制了極端政策的實施,使市場對政策變動的預期更為穩定。

共和黨控制國會:年化回報率為14.55%,略低於分裂國會,但表現相當不錯。

  1. 共和黨當總統任期:

民主黨控制國會:回報率僅為1.04%,是所有組合中最低的,顯示出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政策僵局可能對投資者信心造成較大影響。

分裂國會:年化回報率為12.20%,這是共和黨總統任期內的最佳情境,表明分裂政府在政策上形成了較好的平衡,對市場有正面影響。

共和黨控制國會:年化回報率為11.70%,表現也相當穩定,但略低於分裂國會。


另一組較為細部的統計數據分析:


分析:

  1. 當民主黨控制白宮(總統)與 分裂的國會, 參議院與眾議院各自分裂, 分屬不同政黨控制下, S&P 500表現最佳, 也就是套到現在的情況, 如果賀當選美國本屆總統, 到下次期中選舉前, 依過去的統計數據推論, 美股的表現可能會最好.
  2. 如果川普當選本屆總統(也就是共和黨控制白宮) + 兩黨分別各自控制美國國會, 到下一次美國期中選舉前, S&P 500的報酬率會是情境模擬中表現有可能次低. 

情況1 (民主黨控制白宮 + 民主黨控制兩個國會)

S&P 500的平均3個月回報為2.20%,與所有時期的平均回報一致,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市場表現相對穩定,但沒有明顯的優勢。

情況2  (民主黨控制白宮 + 共和黨控制兩個國會)

S&P 500的平均3個月回報為3.85%,高於所有時期的平均回報,並且統計上顯著。

在分裂政府下,民主黨控制白宮時市場表現較好,可能因為市場對政策僵局的預期較低,市場預期反應重大政策變動有限。

情況3 (民主黨控制白宮 + 分裂的國會:參議院與眾議院各自分裂, 分屬不同政黨控制)

S&P 500在這個情境下的平均3個月回報為3.93%,相對所有時期回報高出+1.75%,且統計顯著,與場景2類似。這進一步支持了分裂的政府結構在民主黨執政下可能給市場帶來更穩定的政策環境,減少了政策風險。

情況4 (共和黨控制白宮 + 民主黨控制國會)

平均3個月回報僅為1.19%,比所有時期的回報低(相對回報 -0.99%),統計上也顯著。這表明在共和黨控制白宮且國會分裂的情況下,市場表現較弱,可能是因為政策的協調難度加大,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

情況5 (共和黨控制白宮 + 共和黨控制兩個國會)

在這種完全由共和黨控制的場景下,S&P 500的平均3個月回報為2.67%,相對回報 +0.49%,但統計上並不顯著。市場在一黨完全控制政府時雖表現相對穩健,但沒有出現大幅優於其他情境的結果。

情況6 (共和黨控制白宮, 國會分裂全不同黨派分別控制)

無論是一黨控制還是分裂政府的綜合結果,平均回報分別為1.62%。這些數據未顯著高於所有時期的平均回報,但表明在這些場景下,市場表現相對穩定。


初步的投資思考:

  1. 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總統,當國會分裂時,S&P 500的年均回報率較高。
  2. 完全由一黨控制政府的情況下,市場表現往往不如分裂政府強勁。
  3. 當市場處於政治僵局時(例如共和黨總統與民主黨國會的組合),市場回報顯著較低,這種情況下應採取更為保守的投資策略,並適當考慮對沖風險的工具,例如避險資產或防禦性行業配置。
  4. 由於選後不同政黨的總統施政對美股市場有直接的影響,在選舉前後我們建議整體資產配置與投資組合需要保持多樣性,以減少單一政策改變帶來的風險。
  5. 從長期趨勢來看,美股市場仍具備上漲潛力, 如果長期投資指數的人, 思考邏輯是把握住每一次下跌時, 加碼買進指數型部位, 不需要因為不同總統當選而影響長期投資的信心或持股。


自1980年以來S&P 500在美國總統選舉前後的表現(基準為選舉日),以橙色和藍色分別標示2020年和2008年的市場走勢。

主要觀察點:

  1. 平均表現(藍色線):

圖中的深藍色線在選舉日前後,市場波動相對較小,在選舉日後的一月內(如果沒有政治事件的黑天鵝出現), 保持平穩往上。大多數選舉對美股的長期影響有限,選舉過後, 市場逐漸接受選舉結果並恢復正常運作。

  1. 兩個特殊年份的案例: 

2020年(橙色):

S&P 500在選舉前有較大的波動,在選舉前的9個月左右(主要與疫情相關)。然而,在選舉日後,市場迅速反彈,並有強勁的增長,當選舉前股價越壓抑, 選後因政治事件解放的能量會越大。

2008年(淺藍色):

由於當時是『經濟衰退』時期, 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市場表現明顯不同(重點在經濟表現)。

在選舉前後,市場大幅下跌,即使在選舉結束後,市場仍處於低迷狀態,直到幾個月後才開始逐漸恢復。


思考:那這一次呢?這次會不一樣嗎?選舉前美股漲幅相當大....那選後美股走勢會表現如何?

投資策略:

  1. 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如果選舉年的經濟是正常的成長, 因此在選舉日後的一個月通常會出現恢復和溫和的上漲,一旦市場對政策變動的擔憂逐漸消退, 美股會回歸原本的慣性軌道,一旦選舉後一個月內如果市場有回調, 是長線逢低買入的機會, 遲早到2025年股價都有好的表現。
  2. 2008年和2020年這兩個例子皆為宏觀經濟背景不佳的時期。2008年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市場大幅下跌,而2020年的市場恢復主要受到疫情應對政策的推動。


美國大選對美股的影響統計數據:

  1. 目前市場情緒較為樂觀, 有著執政黨連任

從美股大盤表現來看,自 1928 年以來的 24 個大選週期中,有 20 個週期在選舉日如果前三個月美股市場表現良好,則現任候選人獲勝機率相當大。今年自  4月以來,S&P 500逐月表現良好,這表明現任執政黨競選活動有正向助力。

美國股市目前顯示出對 2024 年總統大選的樂觀情緒。歷史數據回顧,與選舉後和中期選舉年相比,選舉前和選舉年往往會比其他普通年份產生更高的回報, 也就是說2025年選舉後, 美股大盤報酬率不會跟今年一樣有這麼亮麗的表現(今年情況屬於特殊案例)。

定量模型顯示,歷史上當現任者競選連任的選舉年,S&P 500的平均回報率為 10.8%,而正常的平均回報率為 7.5%。

  1. 大選當日市場平均表現不佳

在選舉日S&P 500平均正回報率為 0.92%,但大選後的第二天往往會出現回調,平均回報率為-0.71%。

  1. 總統指標(presidential indicator)

選舉年 7 / 31 至 10 / 31  期間S&P 500的表現是選舉結果的『可靠預測指標』。當該指數在此期間上升時,自 1936 年以來 85% 的時間裡執政黨仍保有權力。根據目前的市場表現,指標目前顯示民主黨獲勝。

  1. 選舉前後大盤波動表現

選舉前後的市場波動性普遍較低,投票前 12 個月和投票後一個月除外,但如果當執政黨失敗時,波動性往往明顯高於獲勝時,特別是在選舉前的最後一個月。

  1. 選舉『一個月後』的美股市場表現
  • 如果現任政黨獲勝,波動性通常會在選舉前下降,並在選舉後小幅上升。
  • 如果現任政黨失敗,波動性往往會在選舉前顯著增加,然後在選舉後消退。


對板塊產業的影響

  1. 科技板塊

民主黨的勝利可能會導致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審查更加嚴格,會影響AAPL、AMZN和Goog等股票。共和黨的勝利可能會帶來更寬鬆的監管環境,會使這些科技巨頭受益。

  1. 醫療保健產業

民主黨的勝利可能會擴大醫療保健覆蓋範圍,醫院經營者和『保險公司』受益。由於潛在的藥品定價改革,製藥公司可能面臨壓力。共和黨的勝利可能會導致政府干預減少,有利於製藥和生技股。

  1. 能源領域

民主黨政府可能會推動更積極的清潔能源舉措,這可能會提振再生能源庫存,同時給傳統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帶來壓力。共和黨的勝利可能有利於傳統能源公司,並可能導致環境法規的放鬆。

財政政策影響

  1. 稅收政策

民主黨的勝利可能會導致企業稅率上升,從而可能影響各行業的稅後收益。相反,共和黨獲勝可能會維持甚至降低目前的稅率,這可能會受到市場的青睞。

由於前總統Trump的 2017 年減稅和就業法案 (TCJA) 將於 2025 年底到期,個人、企業和資本利得稅率可能會發生變化,可能將影響機構對未來四年美股的投資邏輯。

如果 TCJA 的某些條款未延長至 2025 年後,個人所得稅稅率可能會上升,最高邊際稅率將從目前的 37.0% 回升至 39.6%。如果民主黨贏得參眾兩院,他們可能會重新考慮對最富有的納稅人增稅,包括提高資本利得稅和邊際所得稅率。

民主黨可能尋求將企業所得稅率從 21% 提高至 28%,Morgan Stanley表示,這可能會給S&P 500公司的獲利帶來壓力。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分裂的情況下,將稅收適度提高至 25% 可能會減輕收入壓力,共和黨提議將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至 15%,這可能會支持更高的收益。

無論哪個政黨候選人贏得 11 月的總統,預算增加都可能導致聯邦赤字繼續上升。如果目前的預算趨勢持續下去,到 2034 年,政府的淨借貸成本或「淨利息支出」可能佔聯邦赤字的 59%,高於目前的 39%,總赤字可能由5.9% 上升至 GDP 的 6.9%。  

由於兩黨的政策提案可能包括增加支出和/或延長重大減稅,未來稅收可能會增加,從而影響個人和企業與美股長期投資。 


  1. 基礎設施支出

雙方都表示支持基礎設施支出,但重點和規模可能有所不同。無論哪一方獲勝,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法案都可能使工業和材料產業受益。然而,受益的具體公司可能會根據支出的重點(例如,傳統基礎設施與綠色基礎設施)而有所不同。

貨幣政策影響

如果本次大選, 產生新的政府可能會導致新的聯準會任命(2026年任期期滿),會改變央行的利率和通膨管理方式。這可能會對股票估值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於成長股和對利率敏感的行業,例如公用事業和房地產。


重點整理


貿易和關稅上的影響

  1. Kamala Harris的政策可能與拜登政府的政策基本上保持一致,拜登基本上是維持Trump政府最初在 2020 年實施的關稅。
  2. 川普提出了激進的關稅,包括將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到60%,並實施10%-20%範圍內的普遍關稅。
  3. 激進的關稅制度可能會增加美國的通貨膨脹,也就是2025-2026年的美國通膨有機會再度反轉, 並對美國經的生產力和經濟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4. 根據Morgan Stanley的模型研究估算, Trump對中國加徵關稅至 60% 和 10% 的普遍關稅將在實施的頭兩年將會增加 2.5% 的通貨膨脹率,並使 GDP 減少 0.5%。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經濟擴張期間如果關稅增加 5%, 模型估算將在五年內使生產力下降約 1%。
  5. 關稅對美股板塊的影響:太陽能和鋼鐵業,受到關稅增加的打擊較大, 一但川普當選則需要避開這兩個板塊(以較為長期投資的思維)。2018年,Trump政府對太陽能板和洗衣機分別徵收30%和50%的關稅。同年 3 月,美國政府對大多數國家的鋼鐵和鋁徵收 25% 的關稅和 10% 的關稅,估計占美國進口的 4.1%。

到 2019 年中期,太陽能和鋼鐵公司的表現均遜於S&P 500。  


 


選後一個月內對美股最大的『風險』因子

延遲結果將會引發市場高波動


選舉結果延遲或有爭議的可能性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1. 不同州計票郵寄選票的速度:

23個州只會在選舉日開始計票,另外15個州將在選舉日投票結束後開始計票。  

  1. 競爭的激烈程度:
  • 在對於贏得選舉團投票至關重要的州,微弱的優勢可能會引發延誤,甚至引發法律競爭,而較大的優勢將更好地確保候選人的地位。
  • 鑑於搖擺州的民調差距較小,基本假設是本次選舉有很大的機率可能會延遲幾天甚至幾週。
  1. 選後一個月對美股的衝擊幅度:

2020 年因美國大選產生的國會山政治事件衝擊對市場的心理陰影, 本次仍有可能也仍捲土重來, 影響短期選後一週到一個月內的美股大盤走勢,在2020年股市「恐懼指標」的 CBOE 波動率指數 (VIX) 飆升了 40%,該指數在選舉後持續了三天,直到正式宣布獲勝者為止。

如果結果拖得越久, 美股大盤波動或回檔整理時間越長, 不過一但事情塵埃落定, 美股將會有所反彈, 因此遇到政治事件衝擊美股, 對長線投資人是一個買進的好的時間點.




民主黨或共和黨當選總統後對美股的遠期回報(分別看1-4年)

資料來源:Morningstar


美國歷屆總統大選後,分別在民主黨和共和黨當選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在大選後1年和4年的年化回報率。圖表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民主黨當選者的回報,下半部分是共和黨當選者的回報。淺色的條形代表大選後1年的回報率,深色條形則代表4年年化回報率。

說明:

民主黨總統當選後的回報(上半部分):

  1. 波動性較大:

民主黨總統當選後,標普500的1年內回報率波動較大

在1932年羅斯福當選後的1年回報率達到38.72%,而1936年和1940年分別為-35.48%和-14.66%的負回報。

  1. 整體穩定的長期回報:

民主黨當選後的4年內任期的年化回報率相對穩定,且大部分為正。

1996年克林頓和2020年拜登當選後的4年年化回報率分別為16.99%和31.51%。這顯示出民主黨執政時期美股市場的長期表現整體良好。


共和黨總統當選後的回報(下半部分):

  1. 短期回報存在極端波動:

共和黨總統當選後的1年回報率也呈現更大的波動

1928年胡佛當選後的1年回報為-25.64%,而1924年Coolidge 當選後的1年回報則高達27.18%(由於這部分資料較舊, 參考意義降低)。

  1. 長期回報不穩定:

共和黨總統當選後的4年年化回報不如民主黨穩定。

布希(2000年)和川普(2016年)當選後的4年年化回報分別為-18.02%和13.15%,顯示出共和黨執政時期的市場表現較為分化。


小結:

  1. 整體來看,民主黨當選後的4年年化回報率在大多數情況下為正,且波動較小,顯示出市場對民主黨政策的長期反應較為穩定。
  2. 共和黨當選後的1年和4年回報則呈現出較大的波動,顯示市場對共和黨政策的短期反應較為強烈,且不確定性更大。


投資邏輯:

  1. 如果市場預期民主黨當選,投資者可以對市場的長期增長抱持更樂觀的態度,並進行長期配置。
  2. 如果共和黨當選,市場可能在短期內出現較大的波動,投資者可考慮採用更靈活的投資策略,例如短期避險或風險管理。



美國大選對債券的影響:

通膨數據逐漸回歸正常

  1. 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核心通膨在2022 年或2023 年初達到頂峰,但現在宣布勝利還為時過早,核心通膨仍高於央行2% 的目標到。
  2. 未來川普如果當選, 影響通膨最大的變數之一是與中國的貿易戰, 美國的輸入性通膨會擴大, 並且這個通膨因子也可能傳導至世界其他地區的連鎖反應。


美國10年與其2年期的公債利差(Yield Spread):

  1. 從圖中可以看到,當前利差在最近兩個月內,利率利差已經開始由負轉正,這表示短期利率已低於長期利率,收益率曲線不再倒掛。
  2. 當利差由負轉正,意味著市場對經濟衰退的預期有所下降。市場認為經濟成長前景改善,對短期債券的需求增加,使其收益率下降,反映出市場信心的回升。
  3.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可能表示經濟將陷入硬著陸逐漸降低,這對避險性長期公債需求的支撐可能減弱。
  4. 隨著收益率曲線轉正,長期公債的避險需求可能減少,這可能對長期債券價格帶來一定壓力。

補充:

  • 當利差為正(藍色柱狀圖在0以上)時,代表收益率曲線正斜率,通常為經濟擴張的跡象。
  • 當利差為負(藍色柱狀圖在0以下)時,代表收益率曲線倒掛,通常被為經濟衰退的先行指標。


10年期公債價格走勢:

在過去數次經濟衰退(灰色區域)中,公債價格都有所上升,若經濟在2025年進一步放緩或衰退風險機率增加,10年期公債價格才可能會再次受到追捧。


利差倒掛結束與債券需求增加:

利差倒掛是顯示出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債市會成為避險資金的主要流向, 目前倒掛已經結束。

在未來一年內,若經濟數據有表現不如預期且連續三個月以上, 才會提高美股市場對未來衰退預期的上升(衰退交易才會捲土重來, 這個時間點比較有機會發生在明年下半年),債券特別是長期公債可能會吸引更多投資者,推動價格上升。


債券投資思維:

  1. 如果未來美聯儲持續降息來支持經濟,那麼長期公債的價格會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長期公債的買入才有潛在的資本增值空間, 但前提要先會計算債券價格是否已經反應美聯儲的中性利率水準。當債券殖利率往下, 接近美聯儲的預估中性利率水準, 則代表短線債券價格已經充分反映美聯儲在一段期間內的降息幅度, 則當美聯儲真正將息後反而會利多出盡。
  2. 若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政策,或降息頻率與幅度減緩, 則對於短期收益率有利, 有可能保持在高位。
  3. 如果後續數據顯示經濟依然疲軟,且這次利差轉正僅是短期現象,那麼長期債券仍可能是良好的避險選擇。
  4. 對於長期債券持有者, 考慮的是資產配置的問題, 因此當10年期美債的殖利率達到(或接近)4.3%, 就是一個很好的長線入場點.
  5. 但就短期交易者,當經濟數據趨勢不明確, 就單純討論債市配置而言, 短期應該考慮配置於短期債券或保持現金,等待經濟的方向更加明朗後再考慮是否進行長期債券投資。


第二部分:從美國大選看未來四年的佈局板塊與投資邏輯(下篇:會員獨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Phd Economist, Macroeconomics analysis, Analyst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Research on data science and game theory. FB:MimiVsJames. 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量化金融工程師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