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中醫-✍🏻四診】19.濡脈-任應秋

來源:📗瀕湖脈學白話解


◎概述

濡脈(“濡”這裡應讀作“軟”,義同),極軟而浮,細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脈經》)

如水上浮漚(“漚”音“歐”,是“水泡”的意思)。

  • 濡脈在浮部出現,極其細軟無力,像綿絮或水泡漂浮在水面上,只能用手輕輕地接觸它,稍微重按便摸不著


◎體狀詩

濡形浮細按須輕,水面浮綿力不禁(“禁”音“巾”,這裡作“勝任”解);病後產中猶有藥,平人若見是無根(“無根”與“有根”相對:輕取重按,都能摸到的脈象,而且脈力平緩的,叫“有根”;輕取有,重按無,便叫“無根”)。

  • 濡脈的體狀浮細無力,極其軟弱,必須輕手細審才能觸到
  • 大病之後或是婦人生產之後的濡脈是氣血損傷還沒有復元的證候,但因脈證相合,虛能受補還是比較容易治療
  • 如濡脈出現在平常人身上,儘管沒有什麼大病,也應該注意到這是「無根之脈」是脾腎兩虛的徵象,必須及時防治


◎相類詩

浮而柔細知為濡,沉細而柔作弱持。微則浮微如欲絕,細來沉細近於微。

  • 濡脈體象的主要特徵是浮而細柔,必須與「弱」“微”“細”三種脈象進行區分
  • 弱脈的細柔頗與濡脈類似,但濡脈是在浮部出現,而弱脈卻是在沈部才能見到
  • 微脈的浮而微細亦與濡脈近似,但濡脈重按則無,微脈重按只是不絕如縷
  • 細脈與濡脈都極微細,但細脈也多出現在沈部,雖極細仍同微脈的不絕如縷,決不如濡脈的重按便沒有了。


◎主病詩

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髓海”即“腦”,髓海空虛,為陰精虛損病之一,其主症為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不能視、全身睏乏等“丹田”在臍下三寸,男子精室、女子胞宮的精氣都和丹田相通,丹田不足,則男子精虧、女子宮冷);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濕侵脾。

濡脈主要見於營血虧損、陰精虛極的病症。例如:髓海空虛、丹田不足、陰虛盜汗(即“汗雨夜來”之意)、骨蒸煩熱、婦女血崩、脾濕濡瀉等,往往可以見到濡脈。


◎分部詩

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痾”音“科”,是病之意,“沈痾”即“久病”)。

陽氣微弱,表虛不固,以致汗出不止的,寸部可見到濡脈。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關部可見到濡脈。至於下焦虛寒,精血兩傷,兩尺部出現濡脈的,宜用甘溫大劑,峻補真陰,才能治癒久病。


◎按語

脈來浮而細軟,重按則無,便是濡脈。

主要是由於精血虧損或脾虛不能制濕所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