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思考所以活著:尋找生命真義的自我之路」

「因為思考所以活著:尋找生命真義的自我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十年前是我爺爺輩的時代,再過三十年是我父親的時代,如今輪到我的時代,再過三十年則將是我兒子的時代。生命一代傳一代,曾幾何時,幾年前的政壇天王早已不知去向,而我們的生活是否真的變得更好?人終究敵不過歲月,也敵不過生老病死。只是在這其中,我想知道的,不是如何「活得更長」,而是「該怎麼活著」。人的價值不該由外界訂定,而在於自己。我並非聖人,亦不追求聖人之道。過去,我活在「天人」的世界中,而近年來,我才真切感受到「人」的喜怒哀樂,進而理解人性。

雖然我對人類生命懷有無限理想,但這些理想始終無從實現。如今,我決定將它們訴諸文字,也許能啟發後人去實現。自我有意識以來,想的從來不是自己的得失,而是我「為何而存在」。天地創造萬物,萬物自成體系,有相成、相異或相剋。人生而有靈,與萬物不同,豈有偶然?人類的天敵卻往往是自己。同類相殘,甚至自殘。這是天道嗎?或是人道使然?

屈原有「天問」,我亦有「問天」。人窮一生應該不僅僅為了維持這具肉體,而是為了追求存在的意義。如今的社會體系將人自由的思想與靈魂捆綁在功利價值觀中,令我們終日為金錢奔波,卻不再思考人存在的本質。生命的有限性與前人積累的智慧告訴我們,應該放下物質的追逐,探究真正的自我與生命的答案。這個答案不在肉體,而在於具有永恆意義的靈性。靈魂隨肉體而轉換,但在不同的生命形態間始終如一。

要達到真正的烏托邦或理想國,人類必須停止對物質的過度追求。我們不應被自身創造的生活體系禁錮,而是應該追求平衡的資源分配。供需平衡,方能共存,也才能讓萬物永續。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1會員
309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地學堂 的其他內容
這篇內容是我和chatgpt討論愛情,我想要知道究竟大量文本生成的chatgpt究竟會產生甚麼樣的邏輯,關於愛情的邏輯,這個複雜的情感問題,人工智能究竟是怎麼看?我還想知道他是否能夠理解不完美而完美的邏輯,因為人類是造物主最完美的創造,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完美,因此不斷的追求嚮往著完美的境地,因此想了解
在這個現代社會,人類常常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和享受,卻常常感到內心空虛和痛苦。而佛教中的觀念強調了本質的空性和超越物質色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場關於空性與色性的深度討論,對話的雙方分別是一位哲學家和一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 ChatGPT,他們將探討這一主題的不同觀點。
在當今社會,人們常常追求物質的滿足和享受,但卻常常感到內心空虛和痛苦。然而,在佛教教義中,釋迦摩尼強調了追求物質色的欲望只會帶來無盡的渴望和煩惱,而真正的幸福和解脫來自於追求本質、修行和深化對自我的認識。其中,咒語作為佛教修行的一種方式,對於理解本質和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有著獨特的角度。 咒語與佛教:
想像一下在一個寧靜的田野旁,一位哲學家坐在田埂上,深思獨立。他獨立於現實世界,對藝術與人類創作發表了一系列的見解。而這一切,引起了CHATGPT這個基於人工智能的語言模型提出反駁的意見。 "人類創作的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也不能用地位衡量。最重要的是自我的表現,無需在意別人的眼光。" 哲學家對藝術家的
在柏拉圖的著作《理想國》中,他提出了一個理想的國家和人類生活的設想。在這個理想國中,智慧是統治階層最重要的品質之一,而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累積,更是道德和精神上的成長和提高。因此,柏拉圖認為智慧和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智慧和幸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哲學和心理學中的熱
盧梭曾經說過:“知識是教育的翅膀。”人類智慧的核心在於人類對知識和經驗的累積,這種智慧是來自人類的感知、思考、判斷和創造力。而AI智慧則是建立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之上,是人工智能算法的產物。
這篇內容是我和chatgpt討論愛情,我想要知道究竟大量文本生成的chatgpt究竟會產生甚麼樣的邏輯,關於愛情的邏輯,這個複雜的情感問題,人工智能究竟是怎麼看?我還想知道他是否能夠理解不完美而完美的邏輯,因為人類是造物主最完美的創造,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完美,因此不斷的追求嚮往著完美的境地,因此想了解
在這個現代社會,人類常常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和享受,卻常常感到內心空虛和痛苦。而佛教中的觀念強調了本質的空性和超越物質色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場關於空性與色性的深度討論,對話的雙方分別是一位哲學家和一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 ChatGPT,他們將探討這一主題的不同觀點。
在當今社會,人們常常追求物質的滿足和享受,但卻常常感到內心空虛和痛苦。然而,在佛教教義中,釋迦摩尼強調了追求物質色的欲望只會帶來無盡的渴望和煩惱,而真正的幸福和解脫來自於追求本質、修行和深化對自我的認識。其中,咒語作為佛教修行的一種方式,對於理解本質和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有著獨特的角度。 咒語與佛教:
想像一下在一個寧靜的田野旁,一位哲學家坐在田埂上,深思獨立。他獨立於現實世界,對藝術與人類創作發表了一系列的見解。而這一切,引起了CHATGPT這個基於人工智能的語言模型提出反駁的意見。 "人類創作的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也不能用地位衡量。最重要的是自我的表現,無需在意別人的眼光。" 哲學家對藝術家的
在柏拉圖的著作《理想國》中,他提出了一個理想的國家和人類生活的設想。在這個理想國中,智慧是統治階層最重要的品質之一,而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累積,更是道德和精神上的成長和提高。因此,柏拉圖認為智慧和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智慧和幸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哲學和心理學中的熱
盧梭曾經說過:“知識是教育的翅膀。”人類智慧的核心在於人類對知識和經驗的累積,這種智慧是來自人類的感知、思考、判斷和創造力。而AI智慧則是建立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之上,是人工智能算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