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寶典》集結納瓦爾的人生智慧。至於Naval Ravikant 是誰呢?他出身單親印度的移民家庭,是矽谷知名創業平台 AngelList 的創辦人(這平台幫無數創業公司找到投資人),他自己也投資過 Uber、Twitter、Notion等超過200家科技公司,是真正意義上的從0到財富自由,創下許多神話。導致這本書出版後,許多矽谷創業家都把本書奉為精神糧食拜讀。

超有名的商業奇才Tim Ferriss形容納瓦爾這個人,講到幾個特質包含:幾乎對任何事情都抱持懷疑、從第一原理去思考問題的本質、想法時常汰舊換新,還有...不大把自己當一回事,這點很重要。他說他的言語佛系又犀利,有時候直到像迎面一腳。

滿多人以為這是一本理財書,教你怎麼白手起家實現財務自由,but no,書中說:「財富、健康、快樂,人生三大事。我們生活重心常把財富排第一,快樂排最後,不信你檢討一下你的時間安排。但他們重要性完全相反過來。」是的,這本書總共兩大部份:致富跟快樂。我們就從排名最後的財富開始講,最重要的快樂放壓軸來聊。
📍「財富自由的本質:用槓桿,靠複利,別再出賣時間」
Naval 說得很直白——「靠賣時間,你註定不會致富。」想要財富自由,最關鍵的,就是「擁有股權」。而要拿到股權,基本上就兩條路:投資,或創業。
你可能想說:「又來了,創業、投資都超難,這種話聽過一百次了。」
但這次真的不一樣。Naval 點出了一個我們大多人沒意識到的武器:
「網際網路大幅拓展了一個人職涯的發展空間,
只是大部分人沒發現,也不知道怎麼用。」
這句話我直接畫螢光筆加粗框起來。
那我們該怎找主題?Naval建議,先從一個問題開始思考:
👉 市場上有什麼是「社會想要,但還不知道怎麼拿到」的東西?
這通常是機會的起點,規模化,就能致富。
比方市場上的成功案例大致上脫離不了幾個模式:
- 軟體(像是 KKday、Airbnb、Inline 這類把「中介商」做得漂亮的產品)
- 媒體(例如 IG 帳號、YouTube、Podcast)
- 線上課程(難怪現在大家都在賣課🤪)
一次製作,無限複製,收入跟工時脫鉤,才有可能富起來。
但怎麼開始?Naval 的回答是:找出你的「獨特知識」。
那是什麼?就是那種:
「你做起來像在玩,別人做起來像在工作」的東西。
這種知識有三個特性:
- 技術性強,創造力高
- 無法外包,無法自動化
- 靠大量實戰經驗慢慢練出來的

好了,以上聽起來是不是很抽象,聽君一席話像聽一席話這樣?我們就拿最近最紅的愛莉莎莎瑜伽課做例子哈哈,首先他用了納瓦爾提到容易成功三模式的其中兩個:媒體跟線上課程。那他怎麼挑主題的呢?就是槓桿他遇到厲害的瑜伽老師,並且發現尼泊爾瑜伽跟台灣流行的主流學派又不大相同,融合進台灣現在也很喜歡的身心靈議題,包含冥想、呼吸跟脈輪等等的學習。這些在台灣身心靈圈已經很紅,但在鑽研這塊的大課程、體驗還沒那麼多,愛莉莎莎察覺到這個獨特知識,再加上自己的流量,這套帶到台灣,推出線上課,就是規模化的方式,因為課程可以無上限長期的賣,結局就是大家看到的這樣,推出幾天就進帳千萬。

Naval說:如果不會寫程式,當下一個zuckberg創造平台,現在流行的「零成本一人創業」就是可以思考的方式。但其實說零成本也不精準,應該說你可以不用投入大把的錢,但是大把的時間,就是原本拿去追劇打遊戲滑手機的時間,把你擅長的事做到出類拔萃,把自己商品化,回到剛剛說的,你做起來像在玩,別人做起來像在工作的東西,做到極致。這就是他給你的創業題材。我看到這段,就在思考對我來說這個會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文字力跟出一張嘴的能力吧!哈哈哈,大家也可以好好想想看!其實就是套用日系哲學ikigai,我相信也能幫助大家找到這題的答案。
那我們就用一個年輕人常問Naval的問題,搭配Naval給的答案,來總結這段內容:
「如果我才剛開始工作,最該專注的三件事是什麼?」
Naval 的答案是這三個:
- 你住哪裡?
- 你跟誰在一起?
- 你在做什麼?
之前老闆跟我說,工作千萬要選在浪上,只要乘上浪,就算在浪的最尾端,也還是跟著浪在前進。腦中出現乘風破浪的姊姊這畫面這樣。意思就是要選擇資源密度高、人脈機會多的地方,跟一群會讓你變強的人,做一件你能輸出價值、搞放大規模的事。
📍快樂是種選擇,而非向外追尋
我們認為自己是不變的,而世界是可塑的;
實際上可塑的是我們、而世界多半是固定不變的。
其實我後來發現,常常很多不快樂都是因為自己的控制狂。你可能會想沒有啊我很chill啊,我超隨性的好不好。但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控制狂。
例如當我們在抱怨同事在耍廢或主管只會出一張嘴時,或覺得為什麼我買鹹酥雞回家時要被媽媽念,好這是抱怨人的部分,以下是或多或少都會抱怨事,啊為什麼這一整周都在下雨?為什麼沒放颱風假?為什麼要去日本玩都請假了結果最近給我搞什麼日本7月5號末日預言?為什麽房價這麼貴?然後被這些人事物搞得很躁很煩整天都不爽快時,其實你就是在試圖控制同事主管天氣颱風房價要照著你理想的方式走,如果沒有,就很煩就低潮。你說~這算不算控制狂?

我去年看了一本書超喜歡叫《不反應的練習》,他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未來有一集一定會講這本書。裡面也提到了,為什麼你會對一段關係憤怒、失望、難過,是因為你擁有不該擁有的期待,期待另一半聽我抱怨工作能理解,會安慰我,但為什麼他反而跟我講起大道理?你期待另一個獨立個體,完全造著你的意願走,一但沒有,你就感到失望。你覺得合理嗎?如果今天你另一半或家人希望你完全造著他的意願活著呢?一但你違背他就給你臉色看。
所以再次回到納瓦爾這句話,他跟《不反應的練習》作者草薙ㄊㄧ ˋ龍瞬一位日本人,都在講同個概念:
快樂是種選擇,而非向外追尋。
外在問題是永無止境的,內在平靜是可練習獲得的。
對,你以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當你內心平静、每件事都能讓你快樂。好本節目不打空話,我們來聊一下怎麼做到?
首先,為什麼會無法平靜?
Navel認為:若你會躁動,那都是因為社會、他人甚至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期待。
那要如何獲得平靜?
幾個建議:冥想、運動、祈禱、冰浴、音樂都能幫助重整心情,戒掉咖啡因、每天健身、不要吃糖,糖會讓身體變沈重。
ok看到這裡我只想,戒掉咖啡因好難。至於糖,我高中大學超愛找朋友去吃蛋糕吃到飽,後來因為健身慢慢戒糖,到現在我已經極少吃糖除非和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出現甜點,然後如果吃太多,我是真的會糖暈欸,就是身體會有很重很重昏沉沉的沈重感。吃太油也會。我用身體實測吃得健康真的可以讓身體很輕盈感很鬆。

他也說,太常分心,心智會變得沈重。在這資訊量社群媒體爆炸的時代,維持專注力應該是現代人最大的挑戰吧!所以我很喜歡他這樣形容冥想,他說冥想是心智的開歇性斷食。冥想就是把外在的世界關掉,傾聽自己的聲音,如果你覺得要你在那邊打坐10分鐘什麼都不想太難的話,健行、寫日記、祈禱、沐浴都是另一種冥想的方式。我之前聽CEO Diary訪問腦神經科學家,他也提到冥想對大腦健康很好,但他可能也很難做到,所以他的方式是tea meditation,我想說哇賽原來可以這樣喔!我就把我每天早上一定要煮咖啡的行程變成我的coffee meditation了!哈
像最近有一次我為了快來不及做講座簡報感到非常焦慮,因為那陣子好忙,我很怕我沒辦法&來不及給來參加講座的人最好的內容,當下就很躁,室友跟我聊天我都很冷淡。我室友後來跟我說,他會學著不承接我的情緒,當我一個人在那邊煩時,他會繼續做他原本在做的事,不被我影響。我才發現我可能在外面還好,但在家就會有情緒化的時候,而且這個情緒化是會影響到最親近的人的。
但納瓦爾說,「情緒」是演化過程中用來預測當下發生的事,對未來有多大影響是否有危機的生物判斷機制,在以前實用,拿到現代用通常是小題大作、過度反應,偉大機制被小事觸發搞得雞犬升天了。

曾經我也有在困惑,到底腦袋放空,專注呼吸到底能幹嘛?直到這本書我才理解,其實有條不紊的呼吸也能告訴身體:你很安全,前腦不需用到那麼多能量,多出來的資源就能把訊息傳至後腦、再由後腦重新傳送到全身。原本用來留意外在環境的大半能量,留給免疫系統。
📍真正的自由不是財富自由,是內在的自由
在這節開始前,想先問大家:「你認為的自由是什麼?你自由嗎?」
一直以來Naval都把自由放在核心價值觀 top3。以前他認為自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隨時隨心所欲的自由,這是「做...的自由」。後來他認為自由是:內在的自由?「免於...的自由」,免於「反應過度、生氣、傷心、感覺被迫」的自由。
直到現在這個年紀,我觀察到身邊的人們,作為一個打工仔最高等級的自由我認為是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例如外商遠距工作、數位遊牧、接案者、顧問,當然他們背後一定會伴隨著代價,大部分是不穩定性。
自從我看完塔雷伯的《反脆弱》,才意識到原來一個穩定的工作,才是你最脆弱的部分,因為你終究在為別人打工,若公司突然要裁員、或是身體出代誌、家人重病等,很多個原因會導致你失去這份穩定的薪水。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不自由的,是被不確定的未來牽制的。要怎麼反脆弱,盡可能創造隨時可離職的未來,就是我看完書後幾乎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一人公司創業這麼興盛吧!它可以是自己拍短影音、拍youtube影片這樣,接近零資金成本的創業。
免於被期待的自由是:社會框架覺得你應該要怎,要做公務員有穩定的薪水、要在35歲前買房買車結婚啥的,那是他們的期待,你不想就可以痛快不做;不想參加的聚會就可以大方不參加,不用勉為其難怕得罪人。不用花時間取悅別人,別人不開心是他們的課題,不是你的責任。像我身邊有朋友,就是台大一畢業就跑去墾丁當潛水教練,我覺得他跟海裡的魚一樣自由。也有前同事辭掉工程師去墾丁開民宿,做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現在也每天享受南方的陽光沙灘跟海洋,錢可能沒有工程師多,但心情比當工程師時快活多了。我想說的是,不管有沒有大富大貴,只要沒有違法,沒有為誰帶來困擾,現在看到這種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我都覺得他們閃閃發亮。
免於受僱的自由,Nava提到生活省吃儉用的人所享受的自由,是整天忙著為生活升級的人沒辦法理解的。其實大部分有錢人都很低調,這種人通常苦過來的,深刻體會過窮的滋味,努力獲得後,他們也不大炫富,反而是富二三四代,或賺很多存很少缺乏自信的人,花錢大手大腳的。所以這裡想說的是,不用羨慕花很多錢的人,有自信的人不需要物質裝飾,如果你買,那也是為了滿足自己,不是秀給別人看的。前陣子在一個podcast 裡聽到一個強者分享一句話我很喜歡,他說他常常會問自己,「如果這件事做完沒有人知道,我還會做嗎?」如果愛馬仕買完沒有人會看見,你還會買嗎?如果按摩椅買了沒人會看見,你還會買嗎?如果沒人知道我捐血,我還會捐嗎?如果沒有人知道我看完這本書,我還看嗎?歡迎做事之前一起先思考這問題。
最後,要怎麼達到內在的自由?
分享 Naval 一定會傳授給孩子的處世之道,是學會三件事:閱讀、說服能力、數學思維。尤其是閱讀,為自己而讀,愛讀什麼就讀什麼。因為只要讀多了,說服力跟數學能力自然也跟上了。而只要學會說服力,一個人可以完成很多事。至於數學,他認為大自然以數學為語言,賽局理論、經濟學、投資理財、電腦科學,核心都是數學。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很多困難複雜的事。他還說一個人每天花一小時讀數學、哲學、科學,七年後就能站上金字塔頂端。
這本書裡面Naval還提到很多他最欣賞的思維、他認為一定要學習的知識,還有超多推薦書單,這本書寶藏,真的很推薦大家來讀。邊讀邊思考,邊列出action plan。用書中的一句話做這段的結尾吧!
迫不及待行動,耐心等待結果。
總結
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個納瓦爾的人生智慧:
- 致富靠槓桿與複利,別再賣時間:找出你的「獨特知識」,建立可複製、可擴張的產品(如媒體、課程),用網路放大收入規模。
- 快樂是內建的,而非外求:人生痛苦往往來自控制欲與無謂期待,透過冥想、運動、飲食、專注等方式重建內在平靜。
- 自由來自選擇與脫框:真正的自由不是有錢任性,而是免於社會期待與時間束縛,靠閱讀、數學與說服力打造反脆弱的人生架構。

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同名: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如果你對 #個人成長 #身心靈 #投資理財 #人生智慧 有興趣,這本書推薦給你
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延伸推薦(我看過的)|執行長日記、底層邏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