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賈樟柯的偏心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日和製片人聊起了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與婁燁。作為從中學開始看賈樟柯的文字和電影的我來說,青春期的記憶光環可能會照耀我的一生。他在他的書中無數次地提到楊德昌、侯孝賢,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不自覺地引領著我,日後有一天踏上了台灣的土地,展開了在台灣生活七年的緣分。

恰好短影音刷到《山河故人》的最後一境:山西文峰塔在大雪天矗立在天地之間,女主角在Go west電子樂中,踩著節奏跳起了當年的舞蹈。從電影幕啓時一群人的熱鬧舞蹈,一九九年,那個年代似乎人人都不會衰老,每個人都正年輕;到幕落時,雪中的獨自舞蹈,這個年代似乎沒有年輕人,每個人都顯得老成。想起葉慈的一首詩,好像叫《湯姆·歐拉夫雷》中有一句:如果我最好的朋友去世,我將在他的墳墓上舞蹈一場。《山河故人》是用山河與故人書寫的,對時間與巨變的悼亡詩。

重新看到這一鏡時,我想起前幾年在一次對談中,觀眾問姜文導演:「為什麼你的電影主人公最後總是一個人?」姜文反問道:「你以為你最後不是一個人嗎?」現實的對話與電影中的表達如出一轍,或許這就是人永恆的課題。我內心忍不住升起了巨大的悲痛。

這是我不敢回看的電影之一,只記得2015年我大學畢業,那天晚上看完電影情緒很低落,有一種巨大的委屈憋在胸口,好像要大哭一場,我卻無法指名是誰欺負了我。多年以後,我也坐上了奔喪的列車,《山河故人》的子彈也終於正中我的眉心。


raw-image


有時候不是電影為人們灌入了悲痛,而是電影勾出了人們經驗內本身的存在的悲痛。在無數個悲痛的時刻隱藏起的悲痛。

相比賈樟柯,婁燁的故事讓觀眾在故事中獲得了上帝一般的視角,從《蘇州河》便有一種疏離感。俯視著、窺視著(參考電影鏡頭語言)人們的思考、慾望與鬥爭。通過更強的故事性、社會性,來構建劇情緊湊完整的電影故事。他多選擇的展現的是一種主流人物的「多面性」與「複雜性」,甚至是「負面性」,像是《春風沈醉的夜晚》、《頤和園》、《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這些主角是社會中的優越階層。故事的走向也和他們膨脹的人性相關,他們是中國社會進程中非常典型的一類人,我很難承認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小人物」或者「邊緣人物」。他們的膨脹也多來自於金錢、權利、慾望...也常常要選擇社會新聞作為切入:兇殺、性少數、婚外情、社會運動,這些本來就具有社會熱度的議題,讓電影的指向傾向於具體,但由無法明說,總有一種故意遮掩的侷促感。這些原罪暗暗指向著、或不指向著某個機器,也導致他在中國上映的命運非常坎坷。


raw-image

(寫完本文,在提到功能性劇作之後,看到賈樟柯導演本人對於其中一個畫面的創作說明,這也和我看到的非功能性與詩意一致。)

而賈樟柯電影體現出的「態度」更加中性,這種中性是他讓電影中角色的膨脹看起來頗為可愛,而不是醜陋。因為它所表達的一種「矛盾」並不來自於人的體內,以及人性延展出的愛恨、貧富、善惡等議題。

他的「矛盾」是關於人的時間與時間本體的巨細反差。這就是在時間這個對象之下,人性的惡都顯得渺小。他更像是台灣新浪潮的忠實繼承者,故事的主人翁所對抗的對象是莫大的時間,是巨大的地理和個體之間反差帶來的悲傷。他的故事並不激烈,也沒有太多的衝突,利用電影本身的時間性作為張力的來源,是電影藝術某種特有的智慧。他的詩意不來自於屏幕上的摘抄和自白,而是他真的把葉慈的詩拍成電影。

或者進一步說,賈樟柯的「矛盾」主體是人與死亡。時間、離別、鄉土、懷舊、成長這些分身的根源都是人對於死亡的未知與焦慮。這種焦慮往往在青少年身上體現為性(向外衝破),在中年人身上體現為壓抑(向內擠壓)。故事的觀看性就在於:青少年不知如何衝破,但要奮力衝破;中年人難以忍受但要盡力擠壓。窘境是人類永恆的生存情形。

在零散的敘事中,有這樣幾個細節,揭示賈樟柯在描述人類的對手「死亡」:電影的第二段情節中,視角主體回到女主身上。緩慢地敘事,甚至是生硬地再度引入女主父親回到劇情,直到父親意外去世,火車站的僧人現場超渡。這個事件本是一則真實的新聞,也正是發生在山西。賈樟柯通過電影把它留在藝術裡,把人性溫暖與渺小,神性的大象與無形,融入在自己的劇情裡。這是賈樟柯所表達的「社會性」。


raw-image


再一細節是,女主送聚少離多的兒子回到大城市,兒子問為什麼不坐飛機,「車慢一點,媽媽陪你的時間長一些。」陪伴在這個細節中恰當又詩意地出現,雖然這樣直白地讓角色自己強調這一鏡的意圖是有些「矯情」,但我們回到整部電影中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團聚時間如此稀缺。也許我們團聚起來可以對抗面對死亡的恐懼,但是人性的世俗慾望有異,我們最終選擇了各自為戰,以孤獨來面對死亡。


raw-image


第三個段落,小主人公長大,他的任務是尋找自己的名字,尋根。在山西導演賈樟柯的傳統北方思維裡面,「我是誰」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天地、時間面前,人看不到未來,但如果也不知道過去——即「我是誰」,那麼就會變得虛無。用追溯「我是誰」來點破少年與人性的迷茫,這有何嘗不是侯孝賢時代相承的。

他將這種迷茫化在一個超高科技的社會水平下:下一代(小主人公)、科技、異國文化,父子語言不通,物質不缺,於是「我是誰」這個問題變得前所未有地虛無。鄉愁在這裡產生了時間與空間的雙關含義,故鄉不止是回不去的鄉土,更是一個不可逆回的低科技時代,唯有在低科技時代,傳播才存在於人體,真實的連結存在於肉體,換句話說,情感才存在。

曾經在一場面試中,被面試著坦然回答了「我不知道」,令我十分感動。在那樣一個人人都該努力表現的場合,一句遜色的「我不知道」卻顯得有些真誠。在電影中,努力構建故事就像是面試中的盡力表現,而人物的迷茫則是面試者的那一句「我不知道」。

在電影被用作意識形態工具不斷挑起對立的這個時代,創作者構建的主體二元關係往往是對立的,鬥爭取代了情感。他用「僧人」這樣的宗教符號,去彌合他的關係主體「人與死亡」之間的矛盾,用未解的「我是誰」去回應鄉愁,似乎是更加真實的人類處境。


raw-image


每當我嘗試分析他的時候,我卻感覺到我的失能,對於技巧性的編劇,有太多可以解讀,而對於如此大的符號,甚至不能成為富豪,而是意象,將意象大象無形地運用到作品中的導演,他要表達的東西是無法用評論的語言去解構,每個觀眾當下的感受,就已經是他們的評論,甚至晦澀、緩慢、這樣的感受都是。這種「評價」直到有一天,注入體內的生命經驗幫他看懂再來改寫。

為什麼如此偏愛他,我想,大部分電影雖然是由故事構成的,但留在人們記憶中一些模糊的感知並不是總依附在故事裡。他只是找到電影作為載體,去傳遞一種人性共同感受。我們一直廣為傳播地說,電影是故事,而那些超越故事的電影創作者或許才在觸摸電影的本質。


raw-image


在人間的巨大海洋中游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導演的拉片日記 的其他內容
初次看完《花束般的電影》才後知後覺,原來「花束般」可以是這樣雙關的形容詞。看之前,那是一個鮮豔的美好的詞,而看之後才發現作者是要去描述花的另一面:脆弱、短暫。 回看了很多遍的我,還在不斷地發現著編劇坂元裕二留下的關於「花束」的謎題。兩個很聊得來的文藝青年以戀愛為名義,共同建築過的一間「溫室」。坂元
初次看完《花束般的電影》才後知後覺,原來「花束般」可以是這樣雙關的形容詞。看之前,那是一個鮮豔的美好的詞,而看之後才發現作者是要去描述花的另一面:脆弱、短暫。 回看了很多遍的我,還在不斷地發現著編劇坂元裕二留下的關於「花束」的謎題。兩個很聊得來的文藝青年以戀愛為名義,共同建築過的一間「溫室」。坂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一九九四年,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完成《重慶森林》。這是他的唯一一部貼地速拍的電影,而且每個嘲諷入彎都「兜」得特別漂亮。同年,從美回流台灣的楊德昌完成《獨立時代》。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我會一直畫下去,會畫到眼睛看不見為止。」這是顏振發先生上台領獎時所說的話。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張藝謀將人人自危、「為了不被你害,所以要先害你」的恐懼氛圍,營造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陳家聲工作室 —《馬文才怎麼辦?》 2024.01.04 臺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一九九四年,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完成《重慶森林》。這是他的唯一一部貼地速拍的電影,而且每個嘲諷入彎都「兜」得特別漂亮。同年,從美回流台灣的楊德昌完成《獨立時代》。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我會一直畫下去,會畫到眼睛看不見為止。」這是顏振發先生上台領獎時所說的話。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張藝謀將人人自危、「為了不被你害,所以要先害你」的恐懼氛圍,營造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陳家聲工作室 —《馬文才怎麼辦?》 2024.01.04 臺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