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回台灣前就決定要做兩件事, 一件是去台北找朋友喝酒, 一件就是要去看兩部電影。
今天就先來說「富都青年」。
在2023年的東京影展, 吳慷仁演出的「但願人長久」就有出品, 但畢竟影展排片都是平日外, 那時候對吳慷仁還沒那麼熟悉(雖然現在也不熟), 而且那時我東京影展的第一首選片單是「老狐狸」, 結果「老狐狸」的周末場早早售完, 剩下一場平日我也只能放棄。
於是, 回台灣看「富都青年」跟「老狐狸」成了我這趟回去要做的重要的一件事。
其實在我去看「富都青年」之前, 我沒有去看過它的預告, 也沒有去看它講述的故事是什麼, 我喜歡用完全空白的狀態去看一部電影, 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會先看到預告後才知道電影作品的存在, 所以我看金馬加持的「富都青年」時, 真的是用我最喜歡的狀態去看的。
關於「富都青年」我覺得影評也已經說很多, 不需要針對故事去多說什麼, 但我真心覺得吳慷仁真的太會演了。
這次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中, 吳慷仁以「但願人長久」得獎的理由, 以一句簡單的話來總結, 就是他活成了角色的樣子。
我看「富都青年」也是這樣, 你要說他演活了阿邦嗎?我覺得是他給阿邦賦予了生命力。
聽起來是同樣的事, 但我自己的感覺是, 演活了阿邦的話, 終究是演戲。
仔細回來歷年來我們認識的實力派演員, 包含香港梁朝偉, 日本役所廣司, 他們都很會演, 演技也很好, 他們總是演活了他們手上劇本的那個角色。
但吳慷仁的阿邦給我的感覺, 是真的有個叫阿邦的人活在大螢幕上, 而這個阿邦的臉, 長得很像吳慷仁。阿邦那清澈無私又善良的靈魂, 在他決定放棄後, 孤獨寂寞, 對人生充滿的所有不滿的靈魂突然像是突破枷鎖一樣, 衝破螢幕直接向我襲來。
「富都青年」是一部主要在說沒有居留身份的外籍移工在馬來西亞苟且偷生的故事。也許是因為自己人在國外, 雖然我自己不像阿邦他們這麼苦, 但我也不是拿家裡錢到日本逍遙的有錢人家小孩。
因為我當年來日本是跟銀行貸款來的, 所以語言學校因為沒錢了沒唸完, 日文不好只能硬著頭皮在會對員工咆哮的日本小公司上班, 忍氣吞聲工作也只是因為不想要自己貸款來日本唸書的的夢想被現實打敗。
也許是因為有些心態重疊了, 讓我真的非常喜歡「富都青年」這部電影。
特別是明明是台灣人, 但在很多時候都會被「歸類」在中國人裡的點真的讓我覺得自己很像阿邦, 一個國家的歸屬感真的很重要, 它就跟家一樣。
吳慷仁在「富都青年」最有名的一幕, 大概就是他用手語表達自己的不滿, 悲傷, 無力的那個場景, 一鏡到底情緒滿杯的表演, 完全把阿邦對「活著」有多痛苦表達的淋灕盡致。他要的不是和尚或是獄警那口頭上不痛不癢的關切跟開導。
和尚的一句「我能理解你的痛苦」是引爆阿邦情緒的點, 你不是我, 你永遠不可能理解我的痛苦, 你的痛苦永遠只是個屁。
而從小失聰的阿邦, 在全劇裡唯一的台詞也是在這裡被逼出來的。
一句「我想死」需要他用盡所有的精神跟力氣, 但也一句「我想死」似乎讓阿邦的靈魂得到一個解脫。
生命真的很可貴, 就像是他要弟弟好好活下去一樣, 只要有一些希望, 就應該好好把握, 即使自己曾經如此憎恨一個人, 我想, 阿邦若是看到阿迪有好好的去找親生父親, 他應該會露出很溫柔的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