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剝皮寮歷史

剝皮寮是歷史非常悠久的老街,根據記載,乾隆28年(1763年)北皮藔街的名稱即出現於艋舺地契中,推估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治時期的剝皮寮,名稱不管是北皮藔街、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已有店屋的型態,且皆已街名稱之,表示具相當發展之聚落形成。明治28年(1895年),剝皮寮地名由「福地藔街」改為北皮藔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大正11年(1922年)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北皮藔街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市區改正而開闢的廣州街、昆明街與康定路,將舊有剝皮寮街(今康定路173巷)從清治時期的重要街道,一變為隱身聚落中的巷弄。舊有剝皮寮街(今之康定路173巷)與廣州街間有一塊空地,乃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徵收作消防水池的遺址。現在鄰近的康定路和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所以我認為十分的有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