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美國動畫復甦之年,也是危機潛伏的一年

▌美國動畫復甦之年,也是危機潛伏的一年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5

→報導摘錄→


Slash Film:「1982 年(美國動畫工會)的罷工失敗了,工會最後被迫同意了一份對製片廠有利的勞動協議,之後電視動畫開始大量外包到海外,越來越多的製作開始在亞洲國家(主要是韓國和臺灣,但也包括日本)進行動畫製作。到 2003 年,美國片廠已經有 90% 的動畫工作都是在亞洲完成製作。」


→報導連結→


https://www.slashfilm.com/1728174/moana-2-the-wild-robot-hits-animation-brink-disaster/


→葉郎讀報→


Disney 的《海洋奇緣2》(Moana 2)在剛剛過去的美國感恩節週末,打破了多項票房記錄。該片不僅以北美2.21億超越《冰雪奇緣2》(Frozen 2)成為歷來感恩節檔最高票房電影,同時也以全球3.86億美元成為今年第二高開票記錄。


加上拯救暑假檔最大功臣,《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的16億美元全球票房,低迷好幾年的 Disney 動畫部門似乎正在邁向另一個文藝復興的高峰。唯一的關卡,似乎只有已遭受網路霸凌多年的真人版《白雪公主》(Snow White)可能擋在路上威脅該部門的全面復興。


另一家動畫片廠,Dreamworks 則在稍早是以《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獲得了久違叫好又叫座的熱烈反應。


表面上看起來是動畫電影這個類型終於在市場重獲應有的注目。但關注動畫產業的 Slash Film 專欄作者 Rafael Motamayo 則提出了相反的警訊——


動畫產業正在踏入危險至極的領域,而這兩部最近賣座動畫正是危機的來源,或者至少是危機的線索。這兩部電影正好都來自深具動畫傳統的片廠,但這兩家都正在開始將動畫電影製作外包到美國以外地區。


過去主要外包到海外的是電視動畫節目。作者還幫大家上了一堂動畫歷史課,解釋到1982年美國動畫工會罷工失敗,導致接下來大量外包到人工成本便宜的亞洲,比如台灣和韓國。


和《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一樣最初打算直接在 Disney+ 上發行的《海洋奇緣 2》,主要是由 Disney 的加拿大動畫子公司製作。隨著這部電影轉成院線電影並獲得票房的成功,這可能是 Disney 動畫電影全面移出美國製作的新開端。


而《荒野機器人》背後的 Dreamworks  則是在不久前宣佈要將原本內部的動畫製作工作轉到外部合作夥伴,使《荒野機器人》極可能成為該片廠最後一部在美國製作的動畫電影。


整個好萊塢在過去幾年的動盪過後,正在重新尋找財務平衡。除了減產之外,這三年各片廠裁掉了一波又一波的員工。由於罷工後的編劇和演員成本大增,使得許多好萊塢製作正在上演洛杉磯大逃亡,逃往美國工會的勞動協議管不著的地方。FilmLA 洛杉磯電影委員會今年發出的製作許可數量幾乎已經降到歷史新低。


動畫電影票房重返榮耀,可能使動畫製作逃過被減產的宿命,但看起來動畫製作人員可能沒那麼幸運。


未來我們看到的動畫電影將有更大機會是由那些人工成本更低、勞動條件更差的他國製作人員完成。另外一個動畫大國日本的經驗,已經顯示大量外包會衝擊成品品質。


當然我們也無法排除片廠開始裁減編制內的製作人員,並不全然是為了永久轉移到外包。他們很可能正在提前為了 AI 工人的全面降臨預作準備。雖然全面由 AI 取代的技術水準尚未發生,但與其等到那時候才在工會的憤怒和抗議聲中要員工清出辦公桌讓路給 AI 機器人,不如不動聲色地慢慢縮編,靜靜地在冷氣開放的高階經理人辦公室裡等候 AI 統治者的降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