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命定之路:為何星盤可以發掘生命的真實樣貌🌟

本文參考來源:《占星十二宮位研究》引言、第一部第一章

「一個人必須成為命定的模樣,實現此生的命運。」

—— 保羅·田立克

亞里斯多德曾提出「本體」的概念,認為我們體內存有一個「更像我的我」。東方哲學稱之為「法定」,即萬物在誕生後攜帶的內在本體和生命模式。

我們的幸福、快樂乃至成就,往往取決於是否能發現並呈現自己的生命模式。如果選擇成為一個背離本質的他人,則會陷入一種深刻的絕望。最常見的迷失並非「無法活出真我」,而是「選擇放棄真我」。

如同神學家所說,怠惰(sloth)是第四種原罪:當我們忽視內在潛能、不去發揮自我時,便是在辜負生命的恩賜。



人生景致

星盤中的每個宮位,都隱藏著深層的象徵意義,遠不僅限於表面
書中舉第十一宮來說,它通常被描述為「朋友」、「群體」、「願望」等外在概念。但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超越小我,與群體共融。這些關鍵字其實只是協助我們達成此目的的工具而已。
我們的人生經驗由此而展開,而星盤中的指引,則幫助我們理解這些經驗的深意。

例如,一位土星位於第十一宮的人,若將事件占星的解釋侷限於「朋友會限制你,讓你失望」,便容易引起宿命的感受。如此一來,當事人會認為命中註定「朋友不是好人」。但心理占星學卻以更具啟發性的方式解讀:

我們的現實遭遇,往往源於自己的思想、感受與信念。這種關於友誼的困難,可能反映了當事人對「超越小我」的恐懼——不是朋友限制了他,而是他在內心層面限制了友誼的可能性。

深入土星的象徵意義,可以協助當事人重新審視自我恐懼的根源,並正向地面對這些經驗。與其恐懼失敗的友誼,不如反思如何讓這些事件成為成長的契機。


意識帶來改變

了解自己的星盤,是為了看清那些與生俱來的原始需求和期待。當我們能正視這些需求,就能理解自己有哪些「先入為主」,或是偏見,進而以新的方式重新為自己的行為做出選擇,破除那些生命中的反覆模式。

書中舉例,一位冥王星位於第七宮的女性,若總是透過「冥王星的鏡片」看待關係,便可能陷入一種無意識的吸引模式(也許是吸引一段背叛的關係)。只有當她深入探索冥王星在第七宮的目的與需求後,才能察覺自己是如何推動事件發展的。

在重新選擇之前,我們必須先有意識的發現。


結語

每個人都是星盤中各種元素的綜合體,但我們的存在卻不僅僅受限於這些元素的總和。
我們都有能力超越星盤,展現更高的覺知與更多的自由。這些潛力,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恩典,也是我們責任所在~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