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種劇團-國內第一個由家照者組成的劇團-即興劇成為療癒解方

特有種劇團-國內第一個由家照者組成的劇團-即興劇成為療癒解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特有種劇團是國內第一個由家庭照顧者組成的劇團,透過即興戲劇的方式來幫助家庭照顧者抒發壓力,給予照顧者一個宣洩的出口,同時也是支持性團體。

一開始特有種劇團並非以即興劇的的方式進行,而是以生命故事的歷程來創作。從劇場遊戲開始凝聚家照者,放開心來玩!

每次帶領家照者團體時,通常都會聽到其中有某位家照者會說:好久沒有這樣大笑了!

從一開始家照者的議題並未被特別關注與彰顯,所以創辦之初我則以家照者的生命的心路歷程來創作戲劇演出,首次創作的劇碼為「家有彼得潘」。這齣戲劇包含了長輩與晚輩/小孩(特殊兒),父母則是夾在中間的蠟燭兩頭燒,也因劇中一位孩子是特殊兒,包括手足的部分也加進去,像是將所有該發生的都發生在這齣戲當中,然而這故事並非亂塞,而是真有其事,甚至有更嚴重的事件我們並未提起,然後以兒童劇的形式包裝,讓親子及不分年齡的老少咸宜皆可,透過索票入場看戲,演後及展開座談分享,讓底下的觀眾能與台上的家照者/演員和導演對話交流。

家照者的社會議題漸漸打開後,我則是在這段過程中漸漸轉換,從即興劇的核心精神開始置入,然後一步步的幾乎完全使用即興劇帶領家庭照顧者,原因就是回到家照者本人身上,家照者本應該先照顧好自己。

特有種劇團的團名是從我在帶領家照者時索觀察出來的感受,「他們有特殊的家人,且特別帶種的照顧他們」。

為什麼帶種?

原先以為自己走劇場已經夠帶種了,當我更認識家照者越是對他們肅然起敬,有的家照者嚴重到24小時不能休息,就算休息也是隨時警戒,然而調查出來的家庭比例實際上就是個黑數,這也不能完全怪公家機關,而是家照者在當時不願意走出來被人發現,因為會被頭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一般顯而易見的是被照顧者的狀態,然而照顧人才是真正最痛苦且無法休息的漩渦。

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經在社會中普及,所以大家也比較能正視家照者的身分,包括家照者自己本身,有許多人還是因為不希望家裡的事情被看見、被政府資源協助而遲遲未能至社福團體連結相關的照顧技巧課程與照顧服務的相關福利政策,所以長照也推動轉變的慢,這真的可以想見大家是多麼擔心他人的眼光呀!


以上是最新的一篇,實際上在網路上查「特有種劇團」或即興劇、家照者都能看見我歷年來的足跡。

我這麼做不是為了什麼,而是你我將來都會成為家照者或被照顧者,已經準備好帶種了嗎?特有種劇團。

avatar-img
導演/陳義翔的沙龍
12會員
8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抽獎啦!!! #抽獎送票活動 即日起至12/1(日)23:59分,只要您 1.有加入SHOW影劇團官網會員。 2.Tag標註您兩位好友於本篇底下留言。 3.留言寫下「我要看SHOW影長篇即興劇院」。 #就有機會參加抽獎贈送本檔演出票券 2024 《SHOW影長篇即興劇院》 演出日
在桃園地方深耕推動表演藝術確實比較吃力。 2019年就與95塊所帶領的OK的即興劇工作室在桃園創作了國內首度跨團PK即興劇,也就是SHOW影劇團 V.S OK的即興劇工作室,當時演出三場觀眾都是滿座,或許是當時2018年SHOW影十週年的演出製作餘韻還在,包括了SHOW影首次參與即興的演員也較多人
疫情紓緩後,表演團隊的演出活動也漸漸恢復軌道,但我們仍然看見持續帶著口罩的人們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科技越是進步,人的距離似乎也離得更遠,或是是拉近了,但依然無法取代真正存在同一個空間的面對面感受與集體意識感官,一起歡樂一起專注在一個表演上,隨著劇情變化尤其是即興劇這與觀眾有持續互動的演出形式,使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抽獎啦!!! #抽獎送票活動 即日起至12/1(日)23:59分,只要您 1.有加入SHOW影劇團官網會員。 2.Tag標註您兩位好友於本篇底下留言。 3.留言寫下「我要看SHOW影長篇即興劇院」。 #就有機會參加抽獎贈送本檔演出票券 2024 《SHOW影長篇即興劇院》 演出日
在桃園地方深耕推動表演藝術確實比較吃力。 2019年就與95塊所帶領的OK的即興劇工作室在桃園創作了國內首度跨團PK即興劇,也就是SHOW影劇團 V.S OK的即興劇工作室,當時演出三場觀眾都是滿座,或許是當時2018年SHOW影十週年的演出製作餘韻還在,包括了SHOW影首次參與即興的演員也較多人
疫情紓緩後,表演團隊的演出活動也漸漸恢復軌道,但我們仍然看見持續帶著口罩的人們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科技越是進步,人的距離似乎也離得更遠,或是是拉近了,但依然無法取代真正存在同一個空間的面對面感受與集體意識感官,一起歡樂一起專注在一個表演上,隨著劇情變化尤其是即興劇這與觀眾有持續互動的演出形式,使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