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分享。甜點創作的發想與參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學生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甜點怎麼創作出來的?

首先,我並不是定位在〝仿真〞,因此整體的呈現偏向隨興、可愛,而非所謂的食物模型,就不會有標準的縮放比例;這點對比例及真實感執著的學生不太適合。

如果跟我一樣不是相關科系畢業,對美學、色彩學和縮放比例都不熟悉的話,就多吃多看多滑手機。

吃東西的時候先拍照,不是拍網美照,而是拍食物的紋路、剖面、擺法;不吃的食物就讓朋友吃,然後食物上桌時間拿過來拍細節;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滑手機,現在網路很發達,生食熟食、360度的角度都能搜尋到。


以甜點來說,我簡單整理了幾個自己平常設計課程作品時的步驟給大家參考看看,新手可能不太適合,但是也可以嘗試看看。


步驟一:

先設定自己要的方向才能縮小範圍針對性的尋找,譬如我今天要做草莓蛋糕,那我就用中、英、日、韓、法文的〝草莓蛋糕〞來搜尋,然後再將喜歡的、想做的圖片截圖存取。

raw-image

(網路抓圖,若有侵權請告知)

步驟二:

確定好自己要製作的甜點後,分析蛋糕質感、奶油夾心及外層質感、草莓及整體呈現方式,這個步驟可能要有一些黏土基礎,譬如熟悉3款以上的黏土特性,已有製作的基本功。

如果有基本功,可以下意識地知道蛋糕大概使用的黏土比例、土量及製作方式;若是剛接觸黏土的學生可以使用單一黏土製作就好,以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放鬆心情製作。

步驟三:

這邊跳過製作過程,有興趣的學生可參考《基礎課程。10件甜點課程》

製作完的成品可以依難度呈現度及自身喜好修改,譬如我想要教學生半圓剖面的畫法,所以就將中間夾心改掉。

raw-image

(日製黏土製作的完成品,iphone11pro拍攝)

步驟四:

作品製作完成後待完全乾燥,再來確認成品是否如預期地呈現,因為每款黏土的收縮比例有些微不同,即便是相同土量,使用不同的黏土製作,完成的效果及尺寸都會有不同。

可以再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質感後記錄下來,之後碰到相同質感的地方就能使用。

raw-image

(台製黏土製作的完成品,專業攝影師拍攝)

上面兩張照片雖然是製作同一顆蛋糕,但是使用的黏土完全沒有重複,即便技法相同,製作出來的質感就會有些許不同,再加上是否有專業攝影也會影響觀感。

步驟五:

帶出門拍照打卡,這個步驟可省略。

如果是製作店家有販售的甜點,可以帶出門和真的甜點拍照,也許能接到訂單。

raw-image

(照片是想拍草莓剖面)


我比較喜歡參考真的實物製作,雖然不是走仿真路線,但是實物的質感可以練習到混土,可以讓自己想辦法去利用所知的黏土特性混出接近的質感,如葡萄塔的戚風蛋糕鬆軟感;或是使用異素材製作出蛋糕碎屑的感覺,如抹茶起司外層的戚風蛋糕碎屑。

raw-image

(左邊是網路抓圖,若有侵權請告知;右邊是參考後製作的黏土成品)

不去看黏土製作的作品是因為容易被既有的東西框架住,也有可能會做出太相似風格,而找不到自己的路線。


以上是淺淺的小分享,是我平常在設計課程、製作商品時都會使用的步驟。

推薦給想開始自己創作的你們。



avatar-img
9會員
8內容數
2012開始接觸甜點黏土,透過手作節目出道,取得多張日本、韓國手作證書,為Zoë studio負責人,並與聽障及身心障礙協會和多間百貨、品牌合作開辦課程講座。擅長利用不同黏土特性結合異素材,將甜點鹹食透過雙手的溫度製作成永久保存的作品;此外,也會搭配擬真花卉、童趣動物或木工以豐富視覺效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oë studio 的其他內容
淺淺分享關於用黏土製作麵包的發想、材料、及製作發想。
淺淺分享關於用黏土製作麵包的發想、材料、及製作發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每天大量的自由寫作, 就像是桿麵團一樣, 而將自由寫作的草稿進一步, 用一些模板寫成短文, 就像是拿餅乾模具做餅乾一樣。 而社區媒體就是你賣餅乾的市場, 餅乾好吃就有很多點讚評論轉發, 餅乾不好吃讀者就吐出來。
Thumbnail
脆(Threads)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個不同的討論話題,前段時間是「暢銷作家」,現在則是「鮮奶油之亂」。
Thumbnail
這是網友私下找我問的, 我替他分享給各位社友, 然後依照慣例, 不能寫出任何廠商或產品名稱, 還有,有些食物完全不能寫出來, 因為一寫出來, 就立刻會知道是哪個產品或廠商, 所以那些食品不能寫出來, 敬請見諒。 . 1. 某種蒽抓餅 >> 以你個人為主,長時間常常吃, 這種
Thumbnail
你熱愛探索美食,想將各式甜點化為文字? 但只要寫到甜點,便找不到詞彙,腦袋一片空白? 明明小說裡的甜點看來那麼美味,怎麼換到自己筆下就這麼乏善可陳? 或是—— 你想參加方格子甜點徵文,卻又不知如何下筆嗎? 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能幫上你的忙!
Thumbnail
從小到大,班上總是有一、兩位非常會做甜點的女同學,以前非常佩服且崇拜他們,第一是當時要取得做甜點的方法不像現在這麼方面,在youtube上搜尋一下想做的甜點名稱就會跳出各個高手的影片,從基本功、細節到變化型
Thumbnail
生平第一次做糕點,就獻給了中式小喜餅,原來每一口扎實的口感都來至烘焙者的用心,才有我們喜歡吃的點心零食。 不成想一個小小的傳統手工美食來至於這麼多繁雜手續,只為了能讓人聞者心動吃者動心,自己做過才知前人的辛苦研發都是值得的。 傳承著每一道點心的心血結晶,每一代文化的精華;因應每個人不同的喜好與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每天大量的自由寫作, 就像是桿麵團一樣, 而將自由寫作的草稿進一步, 用一些模板寫成短文, 就像是拿餅乾模具做餅乾一樣。 而社區媒體就是你賣餅乾的市場, 餅乾好吃就有很多點讚評論轉發, 餅乾不好吃讀者就吐出來。
Thumbnail
脆(Threads)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個不同的討論話題,前段時間是「暢銷作家」,現在則是「鮮奶油之亂」。
Thumbnail
這是網友私下找我問的, 我替他分享給各位社友, 然後依照慣例, 不能寫出任何廠商或產品名稱, 還有,有些食物完全不能寫出來, 因為一寫出來, 就立刻會知道是哪個產品或廠商, 所以那些食品不能寫出來, 敬請見諒。 . 1. 某種蒽抓餅 >> 以你個人為主,長時間常常吃, 這種
Thumbnail
你熱愛探索美食,想將各式甜點化為文字? 但只要寫到甜點,便找不到詞彙,腦袋一片空白? 明明小說裡的甜點看來那麼美味,怎麼換到自己筆下就這麼乏善可陳? 或是—— 你想參加方格子甜點徵文,卻又不知如何下筆嗎? 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能幫上你的忙!
Thumbnail
從小到大,班上總是有一、兩位非常會做甜點的女同學,以前非常佩服且崇拜他們,第一是當時要取得做甜點的方法不像現在這麼方面,在youtube上搜尋一下想做的甜點名稱就會跳出各個高手的影片,從基本功、細節到變化型
Thumbnail
生平第一次做糕點,就獻給了中式小喜餅,原來每一口扎實的口感都來至烘焙者的用心,才有我們喜歡吃的點心零食。 不成想一個小小的傳統手工美食來至於這麼多繁雜手續,只為了能讓人聞者心動吃者動心,自己做過才知前人的辛苦研發都是值得的。 傳承著每一道點心的心血結晶,每一代文化的精華;因應每個人不同的喜好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