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初戀》島本理生 | 我說謊,只是想回應期待。

所以他的死,我有錯嗎?


繼上次讀完《晶片戰爭》後,不知道是思緒浮躁,選書都不是很順利。像為了找到心儀口味嘗試反覆試菜那般,只得不斷選書再換書,接連翻閱三、四本書都覺得不合心意。直到某天想到既然已經讀了兩本得芥川賞的作品,是不是該換本以不同標準優選的書,腦中就浮現了這本有著湛藍封面的小說《初戀》,才終止了循環。


《初戀》是獲得159回的直木獎的作品,然而故事風格與浪漫的書名完全相反,它是部推理小說。以22歲的聖山環菜弒父的案件為書的主軸,其中擔任臨床心理師的主角真壁由紀因接到出版社的委託,將協助剖析加害者環菜的生長背景。於是真壁到看守所與當事人展開一系列的訪談,企圖從這位看似無害的少女身上找到真正的犯案動機。

為什麼我會被關進看守所?
為什麼我會成了殺害親人的兇手?
明明在這之前,我一直過著平凡的生活,有朋友、也有男朋友,有未來,也有夢想。
我好幾次這樣想,也許是我腦子有問題。連反省都不知道從何反省的我肯定會下地獄吧。—P.37

在《初戀》裡加害者環菜形象被刻畫的很細膩,在主角和環菜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環菜情緒敏感,一下責怪他人不理解,一下又陷入強烈的自我譴責,面對他人甚至會出現不同說詞。奇異的是在她種種矛盾的舉止下又莫名使人心生憐憫,無法斷然判定她是十惡不赦的罪人。

「剛才不是說了嗎?她就是愛說謊。要是不肯說真話,我也無法理解她在想什麼,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P.120

書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主角對加害者進行諮商與求證的過程,環菜說詞反覆又愛裝弱的神態,連自己都忍不住對號入座認定她謊話連篇。而主角真壁對犯人雖有共情,卻不輕易定論,只是耐心引導環菜去理解自己犯行的原因。個人覺得書中將主角設定為心理師很替故事加分,因為心理師這個角色能讓犯人在對等的關係下談話,雙方無形間達成某種信任,也讓旁觀的讀者能冷靜的換位思考。倘若書中將主角的職業換成刑警,那對環菜的態度就會充斥許多質疑與壓迫,也很難繼續探究環菜的心理狀態。

再來,主角真壁為了找出真相,也訪談了一些環菜的親友。從在不同的採訪中,可以知道每個人對環菜的感受。這種呈現手法,很像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經典短篇小說《竹藪中》,在《竹藪中》也是從多人的心理事實去表述一場案件,也許作者島本理生是在和名著致敬。不過不用擔心如《竹藪中》真相走入羅生門,這本書是可以跟著主角一同拼湊出環菜之所以會變成這樣的原因。

「若是隨著年紀漸長,精神方面還是不安定的話,絕對和家庭環境脫離不了關係。如何能夠肯定地說,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必須對自己負責,和父母無關;父母又要負責到甚麼程度,才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認同。」—P.142

其實單單看到書以「弒親」為主題,就可以猜到內容一定會涉及家庭關係。作者島本理生曾在推廣作品時有提及自己創作的想法:「家庭的問題就有家人來解決,這種想法自身,我覺得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環菜的作為在法律的標準上應判重刑,道德上她也超出正常人的理解,所以大眾和她劃清界線替她扣上異類的標籤。可是環菜存在的認知偏差,若是起自於原生家庭沒有在成長期間擔起好指引的責任,那是否情有可原。

這個虛構故事企圖告訴大家,一場案件的真相並不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平面,一連串的錯誤經歷與選擇,造就了環菜的這個人。環菜的人生就和網上愛分享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一樣:「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只是治癒付出的代價很高。


最後,點播一首細野晴臣的《TALKING 》。

補充:如果覺得書名和劇情不相扣是作者故意的,以影片為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初戀
4
/5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