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在 鳳鼻頭考古教育館:探索史前文明的時空之旅 參觀後,導覽志工介紹我們去林園海洋溼地公園看期間限定的倒立水母,到底是怎樣特別的水母,我和朋友都很好奇。
驅車前往,溼地公園外路邊即有停車格,過馬路就是目的地,是個適合帶小孩來放風的空曠公園,遠處海灘傳來熱鬧的攤販嘈雜聲。
我們心想這裡看得到水母嗎?來到生態池棧道,先看到解說牌上介紹「仙后水母」,想必是倒立水母的本名了,他們主要棲息於陽光充足且無海流的淺海。當天陽光燦爛、海風吹拂,看來仙后水母滿適合住在高雄的濱海溼地。
棧道旁有條淺淺的水道,不少大人小孩這裡一群、那裡一群地,紛紛指著水裡看。
我們也找了一處濱水地蹲下來觀察,的確看到不少小小的、圓形深棕色的生物擺動短短的觸手,約比五十元硬幣大一些。
咦?這些是水母嗎?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不過看起來真的像頭上腳下在水中倒立。
「需要跟你們介紹嗎?」穿著志工背心的阿姨從身旁出現。
「可以嗎?」
「當然!」志工阿姨神采奕奕地說:「這裡的水母還太小,走,我帶你們去看更大的!」
志工阿姨帶我們走過棧橋,來到生態池的對岸,果然看到長大的水母,直徑略小於成年女性巴掌大。
志工阿姨向我們解說:仙后水母原本是透明無色的,因為有藻類寄居,所以看起來是褐色。她把水母與藻類比喻為房東與房客的關係,水母提供適合藻類居住的「房間」,藻類則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和氧氣繳給水母當「房租」,仙后水母有80%的營養收入由共生藻類貢獻,其餘20%來自自行捕食浮游生物。
難怪仙后水母可以「躺著賺」。
別太早羨慕仙后水母,投資理財有賺有賠,要出租房地產賺錢,也得承擔空租時的風險。當天氣轉熱,藻類住得不舒服時會離開租屋處,水母房東就得自力更生了,藻類離開後使水母顏色漸變回透明。過慣藻類租客供養生活的水母房東,無法靠捕食獲得足夠營養,便會衰弱死亡。
真是太適合給慣房東們的警世寓言。
生態池沿岸生有小片紅樹林,為了在潮溼多鹽的環境生存,他們長出許多伸出水面的氣生根,同時提供潮間帶生物棲所,生物間利己同時利他共好;為了排除多餘的鹽分,海茄苳還有特別的排鹽機制,導覽志工示意我們看海茄苳的葉背,可以看到一點點鹽粒析出,大膽一點的人可以沾一點嚐嚐看,鹹鹹的。
在聽生態解說的時候,一邊看著眼前的動植物,喚起我求學階段遙遠的記憶,這些知識並不是從來沒學過,只是透過文字、隔著手機電腦螢幕,那些對我來說遙遠地像是另一個世界,仍置身水泥叢林的我過眼即忘。不是說網路及書籍中得到知識的方式不好,這些仍是是很好的紀錄、傳播媒介,而我被潮間帶生態包圍時,才突然切身感受到生態圈中各種生物們如此緊密的關係,原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微小的事物可以有這麼多發現與感動。
(題外話,我很喜歡的格友 陽台觀察者 就時常觀察自家陽台的豐富生態,感謝陽台先生的圖文分享,受此影響我也開始在陽台種小盆栽了,希望他們不會被我辣手摧花......)
沿路看到什麼動植物,志工阿姨就翻開他手上的資料夾介紹給我們,可見對當地生態非常熟悉,期間還聊起附近的濱海養殖漁業。
這次在鳳鼻頭考古教育館和海洋溼地公園都遇到健談的導覽志工,這兩個地方屬不同單位,但都有當地鄉親熱心支援,甚至願意假日排班加入導覽志工的行列,志工們的鄉土愛讓我印象深刻。
我對林園區淺薄的印象,原本停留在某天晚上從東港開車經過林園工業區時,一下雙園大橋即在眼前展開魔幻的工業夜景,猶如龐然千眼巨獸吐息煙雲,與數千名員工和林園家庭共生。這片土地仍存在文化生態與經濟開發間平衡的掙扎,如果要說為了環保遏止工業運作仍跳脫得太快,目前也許只能從法規與行政上限制這頭石化巨獸,把它與林園居民、生態的關係從片利共生拉靠近互利共生一點點,讓海洋溼地公園與高屏溪出海口那一小片紅樹林能夠穩健扎根,帶動溼地生態系與人類休憩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