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是我媽媽的妹妹,與我們家很親。我心目中的阿姨,像一顆太陽,隨時能溫暖我的心。小時候,爸媽會帶著我們幾個小蘿蔔頭搭火車去淡水阿姨家,這比去任何風景名勝都要讓我開心,儘管在哪裡只是坐在一旁,聽著大人們聊著聽不懂的話題,也是很快樂。阿姨婚後回桃園時,經常買一些童書給我們和舅舅家的表弟妹們閱讀,當時家境不是很好,生活都不容易了,哪有餘錢買課外讀物。因此阿姨帶來的精神糧食,難能可貴,數十年過去了,我們依舊記得阿姨的關心與照顧。
雖然阿姨年紀比較輕,但是每當媽媽有難以決定的事, 總是尋求阿姨的幫忙與解惑。
媽媽在兒子們各個都成家後,感到有些恐慌,可是又擔心每個月得在每個兒子家輪流居住,會不自在。於是她找阿姨聊,阿姨就像媽媽的心靈導師,她說自己住才好,自由自在沒有負擔,孩子們回家很熱鬧,各自回去後,享受安靜的夜晚不是很好嗎?更何況也不孤單,還有小女兒的陪伴(那時我尚未結婚),對不對?簡單的幾句,讓媽媽安下心,立刻下決定不要穿梭於兒子們的家。還記得秋、冬季,每個晚上我和媽媽坐在客廳一起織著毛衣,也會討論著要織的對象與花樣,那畫面現在想起來仍感溫馨,這都該感謝阿姨為媽媽打的強心針。數年後,小舅舅也面臨相同的問題,媽媽樂於分享放手與獨居的心得,她覺得隨著時代的變遷,孩子有能力購屋,搬離父母住處,要感到開心與驕傲,不要想將他們緊緊地綁在身邊,這麼做會讓孩子生怨。
阿姨的觀念新穎,不受傳統的束縛,表弟鑒於阿姨與姨丈年紀漸長,有責任感的他,放棄美國的工作,回台定居。當時表弟未婚,但他希望在阿姨和姨丈家的附近租屋居住,阿姨也不反對,畢竟老人與年輕人的生活作息不同,若是住在一起,多少會互相干擾,也間接會影響到彼此的關係。當時阿姨的達觀,讓我們好佩服她的眼光獨到。
阿姨也曾經幫過我一個大忙。當年我告訴媽媽說要嫁給布瑟,婚後要住在瑞典。媽媽聽完後,頓時不知如何是好,默默起身離去…隔天媽媽和阿姨在電話中聊起這事,阿姨用輕柔好聽的聲音對媽媽說:「嫁給西方人很好啊,看我家阿慧嫁得多好,夫家人非常的疼惜,更何況兩人共組家庭,安靜過日子,這不是很好嗎?」媽媽就這樣地接受了我的婚事。又再一次讓我感受到,只要阿姨出面,萬事OK!——早知道就先從阿姨那裏著手。
我從小就被阿姨疼愛到大,記得我打電話回台灣,詢問媽媽的狀況,三嫂卻告知媽媽在除夕早晨過世,要我好好照顧自己,因為大家沒有多餘的心力關心到我。我盡速買了機票返台,在飛機上,淚水止不住地頻頻滑落,抵台後和阿姨通電話:「阿姨,媽媽為什麼沒有等我就走了?」睿智的阿姨輕聲說:「如果媽媽撐著痛苦等妳,妳捨得嗎?」就這麼一句話,讓我頓悟,是啊,怎可讓媽媽忍受著病痛,就為了讓我見她最後一面!媽媽的喪禮過後,阿姨來電說:「如果妳待在家會太過思念媽媽,不妨考慮到淡水來,白天來我家陪我聊聊天,晚上再回旅館睡覺,等布瑟到台灣後,妳再回桃園。」我最親愛的阿姨,就是這麼疼愛著我。
我也很敬愛姨丈。
該如何形容姨丈呢?突然腦海中出現「鐵漢柔情」這四個字,這也許是最貼切不過的形容吧?姨丈在他專業領域非常嚴謹且認真, 卻又極為柔情的對待妻子與兒孫。
腦海中有一幕至今依然無法忘記。某一年的冬夜,媽媽請阿姨和舅舅、舅媽們到家裡聚餐。餐後,因為阿姨住得遠,因此提早回家,離開時,隔著陽台玻璃門(玻璃刻有花紋,所以不是全透明),隱約見到姨丈替阿姨穿上大衣的畫面,那個暖心的動作,是在國外的電影中才能見到的畫面啊,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讓我滿心的感動,牢記至今。有愛的夫妻,不需要在人前卿卿我我,令旁人眼睛不知該擺哪,小小的舉動足以表達心中的愛意與尊重。看著阿姨穿上大衣,不但溫暖了身也暖了心。在那個年代,鮮少見到丈夫會為妻子做出如此體貼的動作呢。
姨丈很貼心,外婆過世那段期間,逢七的夜間要做儀式,他總會載阿姨回桃園。阿姨參與儀式,我穿梭在人群中,瞄到姨丈臉上不曾有不耐的表情,默默地坐在一旁等候,儀式完成後,也不曾催促阿姨動作快一些,得趕回淡水,讓阿姨安心地做著女兒該為母親做的最後一件事,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
早些年若有請阿姨、姨丈和舅舅、舅媽們到家裡作客,餐桌上一定有麻油雞,姨丈總說媽媽煮的最夠味。不擺架子的姨丈很風趣、幽默,與同輩或晚輩都能相處得很好,姨丈待人就如飽滿而成熟的稻穗謙沖為懷。姨丈回到家後,很自然地就將所謂的身分地位都關在門外,自在地扮演丈夫、父親、爺爺的角色,而我到阿姨家,也不需抬頭仰望姨丈,因為他就是那般的平易近人,過著恬淡且規律的生活。 姨丈也很喜歡熱鬧,記得有一回桃園建醮大典,大舅舅在家門口辦流水席宴客,礙於姨丈的身分地位沒敢邀請,事後,姨丈直呼:「怎沒通知我,我最愛吃『辦桌』! 」姨丈喜歡淺酌卻不貪杯,家族聚餐時,喝了幾杯小酒後,脫去了稍具嚴肅外衣,立刻變得好幽默,最享受聽著那時刻姨丈聊的話題,句句生動與有趣的暢談,猶記得他和媽媽說:「孩子啊,不要太會念書,那樣孩子就會都留在身邊!」果真是如此,姨丈的三個小孩,就是太會念書,所以就一個個飛出去留學深造了!
姨丈是一位優異的學者,他的同事和學生們,有大小聚會時,一定不會忘記邀約姨丈參加,而喜愛熱鬧的姨丈,也會依約現身。身體硬朗的姨丈,至今依然每天搭公車到學校"上班",早上出門,中午回家吃午餐,坐在椅子上打個盹兒,再出門搭公車去學校,傍晚再搭車回家。(近兩年改成只有早晨去學校。)我和阿姨聊天時問道:「姨丈搭公車安全嗎?」阿姨笑說:「沒問題, 公車司機都認識他,會等他上車坐好之後再開車,車停穩後等他慢慢下車。」就這樣地,姨丈退休後,依然過著規律的生活,每天出門到學校看看電腦,和同事聊聊天,有聚會就出席,活力滿滿的享受著銀髮生活。布瑟最佩服姨丈走路好快,他說和姨丈一起走路,他都快追不上,真是汗顏啊。
雖然阿姨也已高壽,但是仍每天煮三餐,生活起居都自己動手,無須他人照料,因此去阿姨家也能品嘗阿姨煮的美味佳餚。姨丈總是開玩笑的說:「那是妳們來,我才有豐盛的菜餚可吃,平常都被妳阿姨"苦毒"(虐待)。」阿姨默默笑著,夫妻之間相處,相知、相惜、互敬、互信、互諒、包容、疼惜…我在他們身上都看到了。
阿姨和姨丈的生活樸實無華,阿姨不曾穿艷麗奢華的服飾出席任何宴會,居家也以乾淨舒適為原則。大樓住戶搭電梯時,還問阿姨:「聽說有校長和夫人住在我們這棟樓?」阿姨微笑地說:「是我們。 」看呀!我的阿姨過的生活是多麼簡樸,外人才看不出他們的「身分」。我眼中的阿姨溫柔又堅毅、並溫和待人。阿姨的智慧更讓我佩服。她曾對我說,中年以前,吃的食物要以健康為原則,到了老年,活得年歲也夠了,就無需有太多的忌諱,想吃的食物就吃,不必顧慮太多,畢竟年紀大也吃不了多少。最記得許多年以前,阿姨對我們三姊妹說:「要留遺產不要留遺物,有遺產可分大家會很開心,但若留下太多的遺物卻是增加活著的人麻煩與困擾。」阿姨說的至理名言我們都記住了,也朝這方向進行現在也幾乎沒有添購家裡的任何"道具",只有每週一次採購三餐所需的食材,我們可是沒有人會替我們處理遺物的呀 。阿姨是我們的生活導師,年紀越大,越能體會阿姨曾說過的話,句句是經典語錄。
阿姨說話非常溫柔好聽,對我們小一輩的永遠是讚美,絕對聽不到一句批評的話語,記得當我和阿姨說要嫁到瑞典時,她只說:「好可惜,以後只有一個人能嚐到妳的廚藝。」媽媽離世之後,阿姨就成了我回台灣時的媽媽。回台灣,一定會和阿姨通電話。善解與包容的阿姨,絕對不會擺出她是長輩、我必須去看她才禮貌的規矩,反而很體貼地說:「舟車勞頓只是來看我,沒有必要,我們在電話中聊也是一樣,還可以更專心的聊。 」阿姨知道我的心情會受天氣影響,當台灣有太陽時,她也會要我出去走走,保持好心情。喜愛熱鬧的我,儘管在瑞典須面對孤單與寂寞,每當聽到電話中傳來阿姨的聲音,我的心彷彿受到撫慰,阿姨就是有這份魔力,讓我可以像女兒般的訴說快樂的、不快樂的點點滴滴,需要阿姨指點迷津時,她總也不吝惜的說,有時就只是短短的幾句,卻會令我豁然開朗。
阿姨對我的好,說不盡也道不完,我的人生中,有兩位讓我無比敬愛的長輩,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祝福姨丈和阿姨,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