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板你是哪一派?」這個主題拋出來時,我想到的不是居家生活,而是幾座台灣美術館的地板設計,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觀展體驗。從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的洗石子地板,到二館的現代石材,再到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空間布局,這些選擇反映了美術館的建築特質與文化意圖。
2021年初的一個周末上午,台南市立美術館剛開門,我第一次踏入美術館一館。那是一場與空間的初次對話。鞋底輕踏在洗石子地板上,細微的聲響在寧靜的大廳中回盪,彷彿在提醒我,這裡不僅是一個展示藝術品的空間,更是一段歷史與文化的延續。光線從窗外灑落,映照在洗石子地板和橘棕色的座椅上,柔和卻帶著時間的重量。那一刻,我停下腳步,靜靜地感受這座建築所蘊藏的故事。隨後,我坐在椅子上,讓自己成為空間的一部分,感受光影、空氣與寧靜交織出的氛圍。
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歷史紋理與藝術對話
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保留了日治時期警察署的建築結構與洗石子地板,這種材質本身就帶著歷史的厚重感。牆上顏水龍的馬賽克壁畫《熱帶植物》以鮮豔的色彩打破了空間的沉穩,與洗石子地板形成鮮明對比,卻又意外地和諧。這種質感的對比讓人不禁思考,地板是否僅僅是空間的基底?還是也是藝術的一部分?
展間中,陳正雄的銅雕作品如《詩海人的夢》、《老友》和《分享》,靜靜佇立於洗石子地板上,彷彿與地板一起講述著安平漁村的故事。地板的粗獷質感與銅雕作品的原始張力互相呼應,讓我更能貼近這些作品所傳遞的生活氣息與文化背景。
台南市立美術館二館:現代語彙的延伸
若說一館是歷史的低語,二館則是當代的回應。二館的設計以現代幾何結構為主,搭配光滑的石材地板與開放的空間設計,讓光線自由流動於展廳之間。初次踏入二館時,寬敞明亮的空間與簡潔的動線讓我感受到一種與一館截然不同的氛圍。地板不再僅是承載歷史,而是成為展覽與觀者之間的中性橋樑,提供一個開放的藝術對話場域。
台北與高雄市立美術館:現代空間的多樣詮釋
台北市立美術館則是光滑、簡約的地板設計,為各類型展覽提供中性的背景。不過,部分展廳鋪設木質地板,讓空間多了一份溫暖與親和感。記得某次在木質地板展廳觀展時,我能清楚地聽見木質地板隨著腳步微微作響,這聲音與作品所營造的氛圍交織在一起,讓我更沉浸於藝術之中。
相較之下,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大廳空間則顯得更為開放。光滑的石材地板與大片玻璃窗將自然光引入,創造出光影交錯的視覺效果。那是一種動態而流動的空間體驗,與南台灣熱情奔放的城市氣質不謀而合。
地板:藝術與空間的靜默對話
地板往往被視為空間中最不起眼的存在,但對我而言,在這些美術館中,它卻成為了藝術與觀者之間的無聲對話者。無論是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的洗石子地板、二館的現代石材,還是台北與高雄美術館的光滑或展間的木質地板,這些設計無聲地形塑了我們的觀展節奏與體驗。
結語:感受腳下的風景
想起方格子拋出這個「地板你是哪一派」的主題,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那片洗石子地板。進而,我又回想起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大廳的設計,感受到不同材質與空間氛圍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展體驗。下次你走進美術館或博物館時,不妨放慢腳步,感受腳下的質地與步伐的聲響。也許,地板不只是承載藝術品的背景,更是空間與藝術、歷史與觀者之間的無聲對話者。這場對話,正在你腳下悄悄展開。
版權聲明:
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