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書店要中場休息了,正在慢慢尋覓新的駐點之地,那天小小的告別現址派對上,一段細數三年點滴的影片得到大家的掌聲,甚至有人感動落淚,原來三年能做這麼多事。
改變了一個破舊的角落,給了許多人溫暖,也改變店主自己,那說出沒有覺得基隆不好,說從小就超喜歡家園所在,那真心分享的自信神采,底氣之足啊。
說出"超喜歡"讓我覺得真是青春洋溢,想了很久我好像沒有什麼超喜歡的地方或事物,例如我喜歡游泳寫作散步,喜歡澎湖北投,但就是普通的喜歡而已,或曾經迷戀一些人,但理智總會找到那些人不值得那麼喜歡的地方。
本來這篇標題是用"想再做書店嗎?",後來覺得這一題已經答膩了,還是換個角度寫吧,說真的,有那麼喜歡書店嗎?每次看到書店徵人廣告會心動三秒時,我會問這一題。
那天回家的公車上,幻想著如果朋友找到新的點,我是不是要主動去幫忙呢?租金太高的話幫忙找一些租金股東?開店時間拉長的話來認養一天顧店的任務?再挖一些我櫃子裡的書來賣?搞個店中店安書小宅?想到最後,覺得很好笑,到底是哪來的對書店的餘韻?安書宅都結束六年之久了。
明明也沒有超喜歡看書,只是覺得看書還不錯而已;當年真的是超喜歡書店才開安書宅嗎?明明是想過在澎湖開書店的生活吧。我敲醒自己,別再亂想,現在已經當不了書店人,也不適合過書店生活。
所以問題回到了:我理想的生活是什麼?別人理想的生活也許是投注全部的熱情開一間店,或用心經營家庭,或致力某項興趣,或斜槓各種工作,更多人是由工作家庭休閒平均組成,圓滿平衡。
我在沒有工作、暫時也沒有家庭負擔的狀態下,其實很容易渾渾噩噩,有時候一整天看看電視就過完了,對自己只要求維持著輕度運動習慣,看起來不怎麼‘’理想‘’。好在還會選些社大的課出門去上,偶爾聽些講座看個展覽,沒有完全在沙發上當馬鈴薯人。
記得以前理想生活的畫面好像是家裡要有咖啡、有貓、有閱讀的角落,出門要拍有碧海藍天、綠草如茵等美景,最悠閒是一個慵懶音樂背景的下午茶的時光,最誘人是三五好友聚餐時的歡樂美食。
現在這些還是都很好,但漸漸覺得有點太樣板了,我理想的生活應該有自己的風格,也許簡單一點,清爽一點,不再非要什麼不可,擁有越多牽絆越多啊。
仔細想想,五十歲的現在我,所追求的都是回到最基本的東西,健康一點的、能好走好睡運用自如的身體,能用這個身體四肢和腦袋學新東西,持續當一個學生,靜下來可以多寫作紀錄,動起來就多去郊外踏青,然後常與朋友聯繫。
能力所及就追求美,音樂藝術運動各種形式都好,真心去喜歡。
若有一天帶著閃閃發亮的雙眼、脫口而出說自己"超喜歡"什麼的話,算是過著充滿理想的生活,一個青春老人。
如果沒有特別愛什麼,可能只是普通的隨遇而安的生活,也非常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