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人少插了一盆,拿了一枝最貴的虎頭蘭(東亞蘭)當主花,其實也想插重辦(蓮花百合),剩下一枝,有人喜歡還能賣!
觀察幾天店裡的客群,有時間、有地區環境、有文化影響還有經濟問題,大約分為幾類客人 : 第一類顧客,年紀老了會帶著看護一起來採買,看護大多是東南亞裔,會基本溝通的語言,雖然偶爾雞同鴨講但也是趣味。他們幫忙照顧長者的日常所需,甚至也負責提領金錢所以知道密碼;第二類是公婆老了不便,兒女負責前來購買老人家習慣的花材,常常發生店家建議材料但老人家不喜歡被罵了,所以購買總是小心翼翼的;第三類是中年的男性顧客,男性會採購花盆、花束在台灣偏少,他們大多是開店的商家,買花除了討個吉利、喜氣外,有祈禱每年平安發大財;第四類是東南亞裔,大多是女性,可能幾位朋友自己開店作些小生意,買花有部分會裝飾在店裡,也會為了妝點生活而買一些回家,有些因為宗教,會相當喜歡蓮花或百合,對於價錢就不太在意了。這也是上面提到為何沒有拿蓮花百合來插花的原因之一。第五類就是散客了,大多不常買花,會在最後一天來詢問是否能算便宜一些,也能理解,大家都喜愛比較cp值,很多事也就是你情我願心裡才會舒倘。也有些外國客人。店裡年輕顧客不多,除了因為周遭環境並非年輕人愛來的場所外,和文化及經濟能力也有很大關係。如果從小在家中沒有耳濡目染,那對於花卉植栽印象可能就只剩節日了,偏偏節日總是最貴。所以也容易有花卉很貴很浪費的心理。如果我們每周能接觸大自然或是一些小花,不說美感,心情都能放鬆一些。
這是一些小小的發現,回到自己。兩把剪刀有一把被拿去剪鐵絲壞了,也想換把剪樹枝的園藝剪刀,這剛好,回家訂了3把,會慢慢找的順手的。工具都帶了回來,這幾天有空能慢慢練習。其實過年和平日也沒甚麼不同,平日玩花、假日亦同。只是有些很少見面的人必須相見,忍過一兩個小時也還行。想起小時候因為父母和奶奶的關係並不好,而外公去世後也不用再回中部,所以年夜飯就是我們小家庭自己吃,頂多回去過個場,我們家人間的感情一直看的相當清淡。
也知道並非大家都是如此,大部分人對於"能夠相處"還是有些期待。很多家庭年節並不好過,也許是經濟、也許是天災人禍意外、也許是人之間的疏離......等等。有時候只是為了溫飽而胡思亂想的,自己也沒甚麼資格要你們撐過去,能不能撐下去的決定永遠是自己一念之間。廣東話有句詞是"大步檻過",蠻好理解,檻是門檻的意思,古時候入門的檻都比較高,而且有門神之說,現在廟宇也都有很高禍很寬的門檻,要通過得邁開步伐,抬高跨遠點才能越過,就像我們去晦氣進門前也要跨火爐一般。如果現在的人生相對困難,祝福你們大步檻過!(聽到一些消息與看到各種新聞突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