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台北國際書展:從折扣戰到文化盛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2025 年台北國際書展已圓滿落幕,

吸引大量讀者與出版產業從業人員共襄盛舉。

身為出版業的一員,

雖然今年沒有太多時間到各展位瀏覽,

但還是很明顯感受到今年書展的轉變趨勢,

折扣不再是唯一焦點,

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塑造、

講座與論壇的內容深化、

展場設計的創新以及讀者體驗的提升。

這使台北國際書展不只是單純的書籍銷售,

而更像是一場融合文化、

學習與市場策略的年度閱讀嘉年華。


來聊聊這些變化,

就當是2025的書展心得文:


▪️一、書展的角色轉變:從折扣戰場到閱讀文化嘉年華


長期以來,

書展一直是讀者年度購書的最佳時機,

主要吸引力來自於各大出版社的折扣優惠。

然而,這樣的策略長期壓縮書籍的價值感,

導致讀者習慣等待折扣,

影響整體的銷售模式。


今年,許多出版社開始改變策略,

將焦點從折扣轉向品牌價值與策展內容:


還沒開張的秋刀魚

還沒開張的秋刀魚

⭐️讀字公民書區:「新書不打折」

打破以往書展以低價吸引讀者的模式,

事實證明讀者眼睛是雪亮的,

仍然願意為優質書籍付出合理價格。

這顯示出當書籍的價值感足夠明確時,

折扣並不是影響銷售的唯一關鍵。

順帶一提,逗點文創結社即便在網路商店,

依然沒有七九折這樣的折扣喔。


⭐️套書組合優惠,取代單本大幅折扣

許多出版社將特色書籍組套,

給予套書優惠模式,

讓讀者在購買目的明確的同時,

享受價格優惠,也能提升購買量。

此外,這也讓出版社能夠更有效銷售書籍,

而不僅是單純以低價吸引短期消費。


⭐️限定版書籍與特別活動,提升消費體驗:

某些出版社推出了「書展限定版」、

「特別封面版本」,甚至是「作者簽名版」,

讓讀者感覺這是書展限定的收藏品,

提升書籍的稀缺價值。

這樣的策略不僅讓讀者感受到獨特性,

也讓書展成為一個值得親自參與的盛會,

而不只是等待折扣的場所。

這些策略顯示,

書展的核心價值正從「折扣戰場」開始轉變,

成為「內容體驗與品牌文化的展現」,

這對出版產業的長遠發展來說,

是一個正向的變革。



阿雷馬娜+游珮芸老師

阿雷馬娜+游珮芸老師

▪️二、講座與論壇的擴展:知識與文化交流的加值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一大亮點,

無疑是超過1000 場的講座與論壇,

涵蓋多元主題,書展不再只是購書的場域,

而是一個知識與文化交流的平臺。

這些活動不僅吸引大量讀者參與,

也讓出版社與作者有更多機會直接與讀者互動。


⭐️作家座談與簽書會的影響力:

照片取自時報文學線粉絲頁

照片取自時報文學線粉絲頁

國際級作家的來訪,

成為今年書展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吉本芭娜娜與蔡康永對談」

這場對談不僅吸引了大量文學迷,

甚至有讀者提前數小時排隊入場,

顯示出臺灣讀者對日本文學的高度關注,

也體現書展作為跨文化對話平臺的重要角色。



照片取自大塊文化粉絲頁

照片取自大塊文化粉絲頁

大衛.卡利與阿雷馬娜等多位繪本作家,

在書展中吸引了大量親子讀者,

讓繪本市場在書展中獲得更高的關注度,

顯示兒童與青少年閱讀市場的成長潛力。



⭐️知識型論壇提升書展的深度

今年書展的論壇涵蓋廣泛的主題,

包括:社會議題、心理學、科學新知、

文學創作、數位閱讀、

AI與出版產業的未來發展等。

這些論壇讓讀者能夠不僅僅是購書,

而是透過與專家、作家的對話,

深入了解書籍的內涵,

也讓書展成為一個知識社群的交會點。


這樣的趨勢顯示,

書展已經從單純的從「銷售平臺」,

轉型為「知識與文化交流平臺」,

這不僅讓讀者的參與感增加也使書展的影響力延伸到展期之外。



▪️三、展場設計的創新與品牌經營:

今年書展,

許多出版社投入大量心力在展場設計上,

透過策展概念來強化品牌價值,

讓展位不再只是銷售空間,

而是品牌故事的延伸。


raw-image

⭐️九歌出版社:經典與現代感的融合

九歌出版社的展區以紅白色系為主,

簡潔大方,並具文化氣息。

內部分區標示明確,如「華文文學」、

「新書推薦」,幫助讀者快速找到書籍。

這不僅突出品牌形象,

也體現出版社在文學的長期經營與文化使命。



照片取自啟明文化粉絲頁

照片取自啟明文化粉絲頁

 ⭐️啟明出版:「藝廊式」策展

採取 「僅此一本」 書籍展示模式,

營造限量收藏的概念,

讓讀者感受到精選書籍的獨特性。

想買什麼直接到櫃檯取貨,

方便以外也降低翻閱損耗。



raw-image
raw-image

⭐️大塊文化:主題鮮明

展位設計不僅整體視覺鮮明,

還透過大型看板強調書封與主題,

營造強烈的視覺衝擊。

展場內外皆設置巨幅書封展示,

如《皮諾丘》、《汝色》⋯⋯

而「小塊」新品牌的成立也有巨型看板,

這些不只是單純的廣告,

而是利用藝術感十足的設計塑造閱讀氛圍,

讓讀者一眼就能辨識重點書籍。

義大利主題策展牆則進一步突顯作家群,

讓來場者能迅速理解本次書展的重點書系,

成功將策展與商業行銷結合,

提升品牌識別度與讀者的沉浸體驗。



raw-image

⭐️聯經童書:皇帝的遊樂場

攤位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靈感,

採用藍色與金色作為主色調,

搭配古典窗花造型的書架,

營造出濃厚的東方韻味。

書架內的鏤空設計讓每本書籍獨立展示,

突顯其主題特色,

如《皇帝有座遊樂園》、《火鍋村》⋯⋯

等作品皆有強烈的文化與視覺辨識度。

此外,書架上方的手繪插畫增添趣味性,

使整體氛圍活潑又富有歷史感,

成功吸引兒童與親子族群的關注。


raw-image

▪️四、出版模式的多元化與轉型挑戰:

⭐️閱讀器熱銷,但電子書市場仍需突破:

今年書展的另一個焦點是——

電子書閱讀器的爆發性成長,

連博客來也加入戰場,

多家電子書閱讀器品牌的攤位大排長龍,

甚至被形容為「蘋果換機潮」。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電子書市場也同步成長?答案其實不一定。


雖然電子書閱讀器的銷售量成長,

顯示出讀者對數位閱讀的興趣提高,

但這並不代表電子書的市場規模已經擴大。


臺灣的電子書市場仍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版權與定價問題——

許多國際版權仍然優先授權紙本書,

電子書版本往往延遲推出,

影響市場發展。


⭐️閱讀習慣仍以紙本為主——

臺灣讀者仍偏好紙本書,

電子書雖然有成長空間,

但距離歐美市場的 佔比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閱讀器的品質:

我自己也購買過電子閱讀器,

翻頁速度、彩色螢幕解析度還是不盡如人意,

不過這些都是時間可以解決的。



綜合以上論點,出版業不只是印刷業,

而是「內容產業」。

過去,出版業將「紙本書的銷售量」作為衡量產業成長的標準,

但今年的書展讓人更加確定,

出版業的本質,並不只是「印書」,

而是「提供內容」。


許多出版社開始探索更多元的內容變現模式,

例如:

🔸電子書與有聲書的擴展

🔹線上課程、知識付費

🔸IP 授權與跨界合作

🔹付費電子報與社群經營


這些模式,

顯示出版產業的價值正逐漸從「書籍」本身,

轉向「內容」與「社群經營」。

未來,出版社若能成功經營讀者社群,

提供多元內容服務,加深與讀者的黏著度,

將有機會擴展新的市場,

而不再僅限於紙本書的銷售。


閱讀市場並沒有衰退,而是在轉型,

這正是臺灣出版產業需要迎接的未來。

如何適應這些趨勢,

將決定未來幾年內出版市場的發展方向。











avatar-img
57會員
344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檸檬的家 的其他內容
書單文part2來了, 索如果有要去書展的人可以搶先看, 沒有的人也可以準備明天博客來會員日, 折扣不遜色於書展, 想看實體書也有獨立書店, 總之,大家看好荷包🤣 🍣《壽司去旅行》(上誼) 壽司這次不買衣服,出門旅行啦! 搭上壽司卷火車,用鮭魚卵當燃料, 一路穿越綠
心頭好書單文來囉, 買書看書沒有地域之分, 不管有沒有參與書展, 只要是好書,我們就看起來~ 🐺《爺爺,你把故事講錯了!》(大塊文化) 這才不是我們熟悉的《小紅帽》!   兒童文學大師賈尼.羅大里顛覆經典童話, 創造了一場爆笑的「祖孫對話」。 爺爺心不在焉的講故事,連連
✈️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飛機要用「架」來計數, 而不能用「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說「一巴斗月光」, 或者「一匹城市」? 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語言規則, 在西西和廖倍恩的《可不可以說》全被打破, 而且打破得如此優雅,讓人不得不懷疑, 也許語言本來就應該這麼有趣。 ✈️按照慣
一口氣讀完廣嶋玲子的《魔法十年屋》系列, 這個系列的最大魅力, 在於它不只是講述魔法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而是透過魔法反射出現實世界中的人們, 如何與過去和解、如何面對自我, 以及如何評估情感的價值。   ⭐️「十年屋」——一間神祕的魔法店, 能用魔法保管你的重要物品,
明天有不少朋友要開工了, 年假不論愉快與否,總是會結束, 來看本有趣的書,振作一下精神吧! 在繪本的世界裡, 我們見過許多探討友情、勇氣、成長的故事, 但「銀行搶案」這樣的題材也能變成繪本? 華金.坎普用他獨一無二的想像力, 為我們帶來一個計畫、意外、探索與發現的精采故事。
🍄‍🟫當聽到有人頭上長了東西, 我們會想到很多可能性—— 一顆痘痘、一撮白髮,甚至一根天線。 但偏偏是一朵香菇? 這個有趣的設定讓人忍不住想深究, 為什麼作者選擇了香菇這個意象? 但作者就是這麼有趣—— 用一朵不請自來的香菇, 完美詮釋「人生總是充滿無法掌控的意外」
書單文part2來了, 索如果有要去書展的人可以搶先看, 沒有的人也可以準備明天博客來會員日, 折扣不遜色於書展, 想看實體書也有獨立書店, 總之,大家看好荷包🤣 🍣《壽司去旅行》(上誼) 壽司這次不買衣服,出門旅行啦! 搭上壽司卷火車,用鮭魚卵當燃料, 一路穿越綠
心頭好書單文來囉, 買書看書沒有地域之分, 不管有沒有參與書展, 只要是好書,我們就看起來~ 🐺《爺爺,你把故事講錯了!》(大塊文化) 這才不是我們熟悉的《小紅帽》!   兒童文學大師賈尼.羅大里顛覆經典童話, 創造了一場爆笑的「祖孫對話」。 爺爺心不在焉的講故事,連連
✈️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飛機要用「架」來計數, 而不能用「隻」? 為什麼我們不能說「一巴斗月光」, 或者「一匹城市」? 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語言規則, 在西西和廖倍恩的《可不可以說》全被打破, 而且打破得如此優雅,讓人不得不懷疑, 也許語言本來就應該這麼有趣。 ✈️按照慣
一口氣讀完廣嶋玲子的《魔法十年屋》系列, 這個系列的最大魅力, 在於它不只是講述魔法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而是透過魔法反射出現實世界中的人們, 如何與過去和解、如何面對自我, 以及如何評估情感的價值。   ⭐️「十年屋」——一間神祕的魔法店, 能用魔法保管你的重要物品,
明天有不少朋友要開工了, 年假不論愉快與否,總是會結束, 來看本有趣的書,振作一下精神吧! 在繪本的世界裡, 我們見過許多探討友情、勇氣、成長的故事, 但「銀行搶案」這樣的題材也能變成繪本? 華金.坎普用他獨一無二的想像力, 為我們帶來一個計畫、意外、探索與發現的精采故事。
🍄‍🟫當聽到有人頭上長了東西, 我們會想到很多可能性—— 一顆痘痘、一撮白髮,甚至一根天線。 但偏偏是一朵香菇? 這個有趣的設定讓人忍不住想深究, 為什麼作者選擇了香菇這個意象? 但作者就是這麼有趣—— 用一朵不請自來的香菇, 完美詮釋「人生總是充滿無法掌控的意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長大了的你,還喜歡和爸媽一起旅行嗎?還是光想到就覺得崩潰呢?《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作者李惠貞老師與葉惠貞師姐分享,怎麼和女兒從母女變朋友,甚至是彼此最好的旅伴!與女兒相處與出遊的過程,帶給她們什麼全新的感受,甚至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短短一小時的沙龍,卻讓人覺得充飽了電,心暖暖的~
時間 2025 年二月八日,今天是冷冷的補班日,使用了特休遁法,消耗了累積已久捨不得花掉的休假,換取短暫自由之身,特別來與朋友逛書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每次過完農曆年,麥克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書展了!麥克這次不惜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三顧茅廬七出祁山來到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看看書展現場都有些甚麼酷主機出現。大家趕緊繫上安全帶,麥克要發車啦!
長大了的你,還喜歡和爸媽一起旅行嗎?還是光想到就覺得崩潰呢?《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作者李惠貞老師與葉惠貞師姐分享,怎麼和女兒從母女變朋友,甚至是彼此最好的旅伴!與女兒相處與出遊的過程,帶給她們什麼全新的感受,甚至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短短一小時的沙龍,卻讓人覺得充飽了電,心暖暖的~
時間 2025 年二月八日,今天是冷冷的補班日,使用了特休遁法,消耗了累積已久捨不得花掉的休假,換取短暫自由之身,特別來與朋友逛書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每次過完農曆年,麥克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書展了!麥克這次不惜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三顧茅廬七出祁山來到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看看書展現場都有些甚麼酷主機出現。大家趕緊繫上安全帶,麥克要發車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到兒童天地購買精品;二是記述文藝廊的影視文學展覽;三是我在書展的買書記錄,說明購買原因和個人觀感。
Thumbnail
由「不只是圖書館」邀請歐洲設計觀察家龔維德策展,推出豐富多元又前衛的「荷蘭最美麗的書展」,共展出33 本精心製作的得獎書籍~
Thumbnail
請勿忘照顧像我這樣只想聽講座的族群。
Thumbnail
如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第二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小小心得。去年第一次參加時,看到非常多愛書人聚集,非常非常地感動。逛完馬上就許下 2024 一定要繼續參加的願望。必須說,這次二刷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以下就來好好分享一波。
Thumbnail
太久沒寫點什麼,感覺有點怪了,不如來一下觀展紀錄,雖說是參觀書展,我這次的目的主要是去試玩一下各家的電子書閱讀器,那麼就來點心得囉!
國際書展在今天閉幕,混亂的一週也終於劃下句點。 再次參展,是因為喜歡和讀者面對面的接觸。平常只能靠著想像勾勒讀者形貌,而在展位上,能真實地看見一位位走進來的讀者,翻開什麼書,買了什麼書。 我不是個擅長聊天的人,也不習慣打擾別人的閱讀自由,所以總是靜靜觀察,很少主動介紹說明。 但今天,因著幾位讀
Thumbnail
這次的書展有別於以往,感覺有更多跨界的活動結合閱讀進行著,除了必備的演講場次與作家分享講座,還有更多的小型展覽,在會場之中隨處可見,展場當然不僅僅是臺灣的出版社而已,每次都會有不同國家的作者與出版品共襄盛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來自德國的藝術家,將閱讀與剪髮結合,真的是太有趣了!
Thumbnail
今天來到台北國際書展,一進去人真的超級多人,走了一圈之後發現他不只有書,也有針對兒童的一些玩具,或是一些藝術的禮品等等,增加了書展的樂趣,也比較不會那麼單調,另外這次的書展使用以一個出版社為一個位置,分類也算是蠻明確的。
一整天在書展忙進忙出,不是買書的讀者多到應付不來,而是許多朋友趁機見面,你來我往串門子,好不熱鬧。 昨天在沙龍講座上見到幾位許久不見的朋友,有同學,有前同事,還有曾合作過卻從未見面的出版友人,備感溫暖。 而在展位上,也有很多同業好友來探班,感嘆出版艱難之餘,也必定買幾本書帶走。 有朋友來買書,
Thumbnail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到兒童天地購買精品;二是記述文藝廊的影視文學展覽;三是我在書展的買書記錄,說明購買原因和個人觀感。
Thumbnail
由「不只是圖書館」邀請歐洲設計觀察家龔維德策展,推出豐富多元又前衛的「荷蘭最美麗的書展」,共展出33 本精心製作的得獎書籍~
Thumbnail
請勿忘照顧像我這樣只想聽講座的族群。
Thumbnail
如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第二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小小心得。去年第一次參加時,看到非常多愛書人聚集,非常非常地感動。逛完馬上就許下 2024 一定要繼續參加的願望。必須說,這次二刷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以下就來好好分享一波。
Thumbnail
太久沒寫點什麼,感覺有點怪了,不如來一下觀展紀錄,雖說是參觀書展,我這次的目的主要是去試玩一下各家的電子書閱讀器,那麼就來點心得囉!
國際書展在今天閉幕,混亂的一週也終於劃下句點。 再次參展,是因為喜歡和讀者面對面的接觸。平常只能靠著想像勾勒讀者形貌,而在展位上,能真實地看見一位位走進來的讀者,翻開什麼書,買了什麼書。 我不是個擅長聊天的人,也不習慣打擾別人的閱讀自由,所以總是靜靜觀察,很少主動介紹說明。 但今天,因著幾位讀
Thumbnail
這次的書展有別於以往,感覺有更多跨界的活動結合閱讀進行著,除了必備的演講場次與作家分享講座,還有更多的小型展覽,在會場之中隨處可見,展場當然不僅僅是臺灣的出版社而已,每次都會有不同國家的作者與出版品共襄盛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來自德國的藝術家,將閱讀與剪髮結合,真的是太有趣了!
Thumbnail
今天來到台北國際書展,一進去人真的超級多人,走了一圈之後發現他不只有書,也有針對兒童的一些玩具,或是一些藝術的禮品等等,增加了書展的樂趣,也比較不會那麼單調,另外這次的書展使用以一個出版社為一個位置,分類也算是蠻明確的。
一整天在書展忙進忙出,不是買書的讀者多到應付不來,而是許多朋友趁機見面,你來我往串門子,好不熱鬧。 昨天在沙龍講座上見到幾位許久不見的朋友,有同學,有前同事,還有曾合作過卻從未見面的出版友人,備感溫暖。 而在展位上,也有很多同業好友來探班,感嘆出版艱難之餘,也必定買幾本書帶走。 有朋友來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