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人的台北紀行 #62 TSUKUMI鶿克米〉
https://maps.app.goo.gl/1taJy5KaLBfnYLVs8
捷運市政府步行……搭電梯一分鐘,搭手扶梯四分鐘吧。
。以台北定食店價位來說算是偏貴的
。雖然偏貴,但量與質都配得上這個價位
。菜色非常豐富,換季菜單也頻繁
。非常適合小家庭的聚餐環境
。訂位系統方便
某方面來說這篇文章或許沒什麼好寫的,就跟理論上現在應該不會有人想要介紹彌生軒或是大戶屋一樣,這種過於日常的日式定食餐廳可能光是敘述餐點名稱就知道要吃什麼。
但鶿克米稍微不同的點在於……他是把「不會出錯」做到極致的一間日式定食店。
(說是這樣說,但很偶爾還是能吃到豬肉的腥臊味就是惹。)
他比那些「標準」再好吃一點。
當然,他也比那些標準再貴一些些,一份餐約莫是50-100台幣左右的價差;但除了比較好吃與比較貴之外,他也有著更多樣的選擇以及更符合價位的份量。
不過,在諸多前提之下,我認為鶿克米顯然是值得推薦的:
譬如做到標準並不困難,但要比標準好上一點就很困難。
譬如考慮到信義區覓食的困難度,這裡絕對是淨土。
譬如訂位的方便,不那麼正式的聚會時這裡也可以是個好選擇。
(換句話說,類似標準的Café&Meal MUJI 統一時代店也是值得推薦的選擇之一,但份量就稍微少一點,菜色的選擇也有點制式化)
在日本念書的那一年我如果沒有要往外跑,基本上就是靠家附近的便當店和家庭餐廳供應的定食對付一餐;這導致我回國至今已經七八年了,有時候還是很不解台灣定食店的價格到底怎麼可以如此瘋狂,尤其是看著當年價位不到一千日幣的彌生軒在台灣隨便一餐也要三四百台幣的時候,有段時間很不想走進類似的店家。
無論連鎖還是非連鎖,那個價位都讓人頗為驚訝。
但年復一年,最後終究還是選擇了接受——雖然我不認同把定食弄得更精緻但卻精緻得有限這件事,提供的料理水準和日本真正的洋食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可在台北,當你想要「稍微吃好一點」,預算大概是200-500這區間的時候,現在已經沒有太多選項了。
更具體來說,就是稍微比百貨公司美食街與路邊攤好一點,但又不到正式餐廳這個區間,是超大的真空地帶,近年的百貨公司幾乎都會有一層甚至好幾層主打這個價位的餐廳,但選著選著總是會有些類型被過濾掉,像是相對來說不太可能下班就去吃個瓦城或是1010湘菜或是欣葉小聚之類的。
疫情改變了很多,對飲食習慣的改變也包括在內;但在疫情前後,正好有個類別很精準地落在這個價位當中,然後大多時候也真的就是比較好那麼一點的選擇。
——日式定食。
日本那邊的定食真的不會那麼豐富!
不想動腦子思考要吃什麼的時候,這種餐廳的菜單豐富度通常可以滿足你的選擇困難。
想要吃好一點但又沒有好到超級正式一餐的時候,定食餐廳的精緻度也還可以。
當然,除了鶿克米之外,前面提的Muji Cafe也是如此、統一時代的山海也是、微風南山的小器食堂也是,這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小器食堂,覺得在份量價位精緻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但如果考慮到方便性與罪惡感,鶿克米與Muji終究還是最常出現的選項。(沒寫小器食堂的原因單純就是我忘記惹ㄏㄏ。)
穩定好吃、選擇多樣、貴但又沒有貴到吃不起。
如果本來就是大戶屋以及彌生軒的客群,這間會非常非常推薦。
菜色方面依照個人口味喜好點就可以,不過根據我自己所有菜單都差不多刷過一輪的經驗來看,我覺得這間店可以先跳過那些明顯更貴一些的餐點以及季節限定,如果就是會被這個詞彙打中那點下去也無訪。
釜飯的特色不錯,都可以點。
魚料理有不少驚喜,喜歡魚的話推推。
肉料理的話蔥鹽雞肉這種定番也絕對沒有問題。
去年年中換過一次菜單之後開始提供烏龍麵,雖然不至於太過敷衍,但我會傾向於去附近的丸龜吃兩碗。
玉子燒很不錯,可以點點看。
套餐加點的甜點相對來說不太推薦,本體已經夠多東西了。
附帶一提,這間店是可以不用點套餐直接單點品項的,可以實現單點釜飯再單點一夜干這種快樂操作,雖然變得有點像歐吉桑在吃下酒菜,但日本那邊許多定食屋本就是這是這種功能取向。
以定食這個品項來說必然稱不上台北最好的,但走投無路餐廳全部爆滿的時候這裡真的是信義區末日化形態下的最佳解。
不會出錯的選擇任何時候都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