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完《殺人者的難堪》之後

在我看完《殺人者的難堪》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是一部才剛看完我就想直接二刷的劇。

故事有點特別,但這不是我想二刷的主因——而是整部劇的剪接呈現方式各個角色的心境變化太有意思了。雖然不是非常出奇或震憾,卻有一個餘韻在發酵。因此這8集,我花了超過一周的時間才看完。(這樣講很矛盾,怎麼好看卻花了一周以上 🤣)

有的劇不太需要推敲,一集一集看下去,也還不致於難消化。可這部劇,我經常往回十秒十秒🤣,它既美味又具飽足感,可以一邊回味一邊等消化。

劇情並不緊湊,剪接有點跳躍;因應當時的心境,畫面會突然切到「過去的片段」、「內心的想像」、「心理意象」或「有關聯的事」——就像是在呈現腦海瞬間的想法與回憶內心當下的情緒與變化。這樣的呈現方式讓內心戲變得非常具體有依據,我很喜歡。

精心設計的劇情+出色的剪接+演員到位的演出,這部劇很值得品味。

怡蕩(崔宇植 飾)

很特別的姓氏,姓怡名蕩,大學生。
看起來對未來有目標,但他的作為,更像是逃避人生。內心有很多聲音,卻很少表達出來,習慣隱忍,對人對己都不坦率。不過某些片段又讓人覺得,他不是不想表達,更像是表達了也沒用;沒人真的懂他,他也不懂自己——所以事發前,他混日子般的生活著。


張難堪(孫錫久 飾)

劇名的「難堪」指的不是他這個角色。
這讓人有種「故意」編排的感覺。在讀劇名的時候會想「殺人者會難堪嗎?」、「殺人者的難堪是什麼?」、「基於什麼原因難堪?」
當張難堪出現,又讓人好奇「殺人者的難堪是指:殺人者與難堪之間的關係嗎?」
他是一名刑警,與「殺人者」的身份呈現對比。雖然沒有怡蕩犯案的證據,但難堪從頭到尾追著怡蕩,他敏銳的直覺與觀察告訴他——怡蕩就是「殺人者」。
另外,他也有自己的另一種難堪。

難堪成了一個不確定的疑惑與氣氛,帶著雙關,貫穿全劇的多種層面。


習慣隱忍的人在忍到極限時,會發生什麼事呢?

怡蕩經常被人「隨便」對待,高中甚至被霸凌過。
就在那一夜,他受到陌生人無情攻擊的當下,過去被霸凌的難堪回憶頓時與現實重疊;過去的他沒有反擊,這一夜,怎麼會突然有了勇氣呢?他這麼問自己。
是勇氣嗎?
我認為是突破隱忍的極限了。
他失去理智,失手殺了對方。表面上看似防衛,但不只是防衛。

他敲向牆壁釘子的,是他對生活的憤怒;掛上去的畫,是他期待的平靜。

雨滴把他拉回現實。
看到杏仁核失控造成的後果,他恐懼又內疚。可是能怎麼辦?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他的人生完蛋了。

沒想到,他殺人的證據「幸運」的消失了——而且被害者,竟然是改名隱匿的「連續殺人魔」。
呂夫日是罪有應得嗎?這個思考點很有意思。
為了繼續過日子,怡蕩得合理自己的殺人行為,他是為民除害。僅管如此,殺人的惡夢還是尾隨著他。

這是一個殺人者的難堪嗎?
如果不難堪,他又怎麼會心存僥倖,一邊說服自己行為的正當性,並同時做著惡夢?
呂夫日也難堪,他也是一名殺人者,死在另一個殺人者手上。

假的平靜不會維持,如同那幅沒有掛到牆上的畫

他殺人的兇器成為宣如玉用來向他勒索的道具。不屈服,他被威脅;屈服了,他的下輩子也許得活得像她的狗。
除非怡蕩自首,或者滅口——因為逃避,他選擇了後者。這是被猛獸追趕下的那種你死我活,從他踏進這個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原始森林,狩獵就開始了;那頭猛獸,是他的面對這一切的恐懼。

巧的是,證據又被消除了,宣如玉是謀殺父母的喪心病狂。
他殺的這兩個人,彷彿本來就該死。

為殺人者的行為開脫,是對誰的難堪嗎?

沒多久,他又殺了兩個人,兩個想打劫他的高中生。
第三次,他下手有點狠。
前兩次他只攻擊一下,第三次,當對方倒下,他繼續攻擊要害,似乎在確定要殺死對方。

這兩個小孩也做了很多壞事。
張難堪說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受害者也可能同時是加害者。(其實也是舖陳)

這回,怡蕩想自首了。他現況,跟自首一樣糟糕,還要隨時擔心有人知道他的秘密;如果那樣,不如做個了斷。已經四個人了,再繼續下去,他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可是兇器卻被飛車搶劫丟入漢江,證據又消失了;被那兩個高中生強暴自殺的女學生父親,主動替怡蕩頂替了殺人罪——這一切荒唐又離譜。

怡蕩彷彿天選之人,這樣的天選殺人者,是合理的嗎?如果不是,他豈不難堪?



羅賓認為怡蕩是英雄。

殺人者能成為英雄嗎?
如果不行,復仇者聯盟情何以堪?🤣

羅賓洗腦怡蕩,他的身份,不再是「殺人者」;他的第六感能對準壞人,他成了「狩獵者」,並維持不會留下證據的「幸運」。
但張難堪並不認同私刑正義,他認為正當制裁,應在法律之內。


除了張難堪,松村也在找怡蕩。


「殺人者」,有了對照組。

怡蕩殺的每一個人,都犯了重罪,是死不足惜的傢伙;但他認為殺人的自己,有罪。
松村熱衷於「替天行道」,他殺的人,有的僅是過錯。厚厚的一疊悔過書,為他的「績效」背書;每一張都是他私刑正義的獎狀。
於是對比下,怡蕩像蝙蝠俠,松村卻是小丑。

這樣的對比,不是為了為了洗白「殺人者」的行為。
這是松村的難堪,明明他有使命感,為什麼他是小丑?
沒比較,沒傷害。他羨慕怡蕩的「殺對人」天賦。
殺了那麼多人的他,已經沒有回頭路,他得是英雄,不能是難堪;否則他就僅是殺人犯——和他的父母一樣。


張難堪在找松村,也在找怡蕩。

張難堪的父親和松村原本是警署同事,但他卻和難堪的母親外遇,並讓難堪父親變了植物人。

警察成了「殺人者」,是一種難堪。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張難堪的父親雖然是刑警,卻霸凌松村、走私毒品,還因此導致不知情替他走私的婦人自殺。
松村也有隱忍,是張難堪的父親突破了他隱忍的界線,於是松村傷害了他。他原以為警察就代表正義,沒想到比殺人者更卑鄙;至少殺人者就是殺人者,但害了人的警察卻可以披著好人皮。

披著好人皮的還有張難堪的上司,那個從小看著他長大的科長,他才是與張難堪母親外遇的對象。



修到這裡(以下施工中)

這幾個糾纏的角色來自不同的背景,卻有一些相似點。

  • 1.0的怡蕩,好欺負,也沒勇氣反擊。突破隱忍點後升到2.0,他開始反擊,卻走上反擊的不歸路;每次反擊都像在問他,這個方式是「對」的嗎?
  • 羅賓的父母被殺害,但正義無法伸張,於是他嚮往有英雄的世界,想藉此撫平心中的憤恨;真實世界沒有英雄,那就由他來打造。松村的方式不是他的理想;直到遇到怡蕩,怡蕩是他的信念,至死他都想保護他的信念。
  • 松村的父母是殺人犯,因此他從小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沒想到當上警察後還是一樣。他想撕掉標籤,想被人肯定,但既然大家不能接受,那麼就由他來肯定自己。
  • 張難堪的父親也是一名刑警,在他還小的時候被松村攻擊後成了植物人。他一直以為松村和父親起爭執是因為和他的母親外遇;原來他以為是好人的父親走私販毒,而母親外遇的對象是警署的長官。在知道真相的瞬間,他善惡的界線被打破了。


不過松村的錯是無庸置疑的,但他不承認。
雖然有人支持怡蕩的「替天行道」,但怡蕩認為自己是有罪的。


全劇最讓我動容的是最後一集,怡蕩在難堪面前跪下,承認自己是有罪的,並握著難堪拿著槍的手對著自己額頭,扣下扳機。他接受所有的罪,甚至願意用他的命來領這個罰責。

但命運一直在開他玩笑,如同過去殺人證據會像被上帝的手抹去一樣,難堪的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了。

「砰!」的一聲,怡蕩毫髮無傷,但他哭得絕望,連用死來結束這個惡夢都不行。

我終於看到——這是「殺人者的難堪」,是怡蕩最深的那種難堪,他的殺人不會被問罪,和中樂透一樣。


張難堪心裡那道善惡的牆已經不完整了,加上怡蕩這樣坦承面對自己所犯的罪,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緝捕他;所以他表示:就算他不抓怡蕩,他相信怡蕩還是會被其他的警察抓的。



2025.2 當時我震憾於最後一集的「難堪」,雖然對這部劇激賞,卻只能沿路看花
2025.4 經過時間沉澱,當初有感覺卻還沒浮上來的,現在終於叫得出名字,於是大修。


內容總結
殺人者的難堪
5
/5
avatar-img
多細胞生物的矛盾
6會員
33內容數
你我都只是多細胞生物 卻又不只是多細胞生物 △ 這個世界充滿謊言,雖然也有真話 你不能控制別人要說謊還是真話 但至少學著對自己坦白一點還是做得到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