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劇透觀後趕【#高雄拍】:驚現黃同學年度十大預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次放映為7部高雄拍補助片+3部公視與雄影館邀請新銳導演創作的〈南國幻夢短片輯〉,遺憾我近日忙於工作,而第二場放映又在即,只好一頓隨喜心得輸出,不排除此次評價於下個影展反悔。(以下按照推薦程度排序)


《春天》

《春天》


①《#春天》黃秉安

看完的感覺就是:「我死了。」映後時,甚至有個觀眾口出狂言,說在臺灣沒看過比黃秉安更好的動畫短片之類騷話;但我想,他可能是對的,通篇看似無哩頭、令人發噱的童言童語,好像小朋友認真地拿著泡泡槍威脅你就範,而自認身為大人的我們仍舊嘻嘻哈哈,然而,板機扣下,是穿心的真槍實彈,我真的死了。

這世界處處有這樣的靈魂,難以面見地徘徊於我們眼前,我們共用著同一個時空,卻活在不同的世界,但竟有一部名為《春天》的作品,溫柔、有力且不經意地將兩個世界縫合在一起,才愣人驚訝的發現,我們之間的縫合竟然可以癒合,原來我們本是一體。

黃同學年度十大,強勢預定。


《貓與雞》

《貓與雞》


②《#貓與雞》朱凱濙

在觀影前沒有閱讀任何資訊的前提下,我認出了《#紅棗薏米花生》,朱凱濙處理戲劇的氣息看似疏離、平淡,實則濃重、凝練。觀眾有時就好像在跟電影扳手腕一般,朱凱濙的這兩支片絲毫沒有任何扳倒觀者的爆發力,感覺好似沒有要較這個勁似的,但你卻一點也扳不動它,越是僵持,才真正感覺到,自己的手似乎離桌面越來越近,這不就是一臺液壓機嗎?那種緩慢地紮實感,給了我一種勢必會被它壓碎的踏實,完全令人沉浸於這場既沉重又舒壓的電影粉碎,是我心目中,電影最極致的一種模樣,是唯有上好的劇本、演員與攝影才有機會渺茫成型的大師之作。

真的,劇本、演員、攝影都太好了,再見塔可夫斯基。


《浮游物》

《浮游物》

③《#浮游物》薛文碩

選題與命名簡直是神作級別,在單一諾大空間裡的各個子空間中遊走、滯留,尋找著自己的存在感,在光區與暗部對環境的勾勒上,堪稱「空間攝影」的教科書。

但過於沉溺在人物狀態的停滯是危險的,甚至讓我一度以為自己在看《#庭中有奇樹》,不禁思考著,紀錄片之於劇情片於「狀態再現」不可撼動之絕對優勢;白話文即是,如果《浮游物》是一部紀錄片,那它的震懾力恐怕將是無人倖免的。不過,本片還是達到了此類劇情片所能企及之天花板,並且試圖以「靜照」將觀眾從劇情爬梯至紀錄,從虛像通往真實,哇賽博朋克。

不過,收尾還是令人猶疑的,看似是點睛之筆,實際這點睛之感是基於對全片肆意瀰漫後的聚焦,也就是說,如果全片已經用影像達到了創作者的傳達目的,那收尾反而是畫蛇添足,反之,若其實是結尾重新定義了全片過程的散漫,那目前強暴式的直球處理是否與通篇的克制產生了調性的斷裂?我覺得值得交流與反思,但無論如何,結尾試圖刻劃出的立意,確實是整部片的眼睛之所在,然而,電影的本質卻不是立意,而是包裝。

《河裡的孩子子子子子》

《河裡的孩子子子子子》


④《#河裡的孩子子子子子》張誌騰

石頭演的片,但不是五月天的石頭,是真的石頭。

我私認為以目前的敘事而論,這是一個關於「觀點」的電影,觀眾身處於一個非人的視角,看著城市邊陲離家最近的那一條河溝中,觀看著那一個我們認知的小世界裡的大世界,有許多動植物的生命體,有垃圾、有石頭,甚至有靈魂。本片有一顆非常精彩的鏡頭,石頭面對著瀑布的湍急,是小世界裡的全景,但拉出到人類世界的全景,與此同時,風光明媚。這個分鏡讓我心臟奏停一拍,差點一起去當石頭。

但除此之外,其實我沒有特別感受到這部片非電影不可的本質性是什麼,感覺作為藝術錄像能有更大化的呈現,許多符號性的裝置象徵敘事,或抓拍生命體的有機素材堆疊,其實是需要概念補述才會產生更廣闊的想像與理解,包括劇組堅持使用臺灣種的動植物進行拍攝等等理念,其實都會直接影響觀影動線;否則,本片在影院中,便很容易淪為那種「自行理解」的做作電影、純感官電影、看圖說故事電影⋯⋯以目前所呈現出的狀態而論,它並不像一種創作者精心的選擇,更接近一種作業形式、實驗體或對於敘事性無所謂的展現,創作者通常稱之為自由,而銳評人稱之為怠惰或無能。


《殺雞》

《殺雞》


⑤《#殺雞》謝家忻

有種加工食品的感覺,還挺好吃,但它終究比不上單吃簡單調味的新鮮食材般美味。

劇本其實非常有寓言性與奇想,我特別希望臺灣能有更多如謝家忻、楊婕等奇想派的導演與作品,作為我們對人性、日常幽微情緒與思辯的顯微鏡,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看清那些言語不能觸及的人心。

但認真要說,《殺雞》於包裝上依然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生硬、斷裂與廉價效果,而整體演員的表演也統整得不是特別到位,很大程度是分鏡、剪輯與聲音設計強拉硬拽著劇本與表演前行,可見其技術軟實力功底之深厚,最終還是將全片梳理得至少動線流暢,且頗具娛樂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攝影風格跳躍於謎之運鏡、破水平等引人注目的技法之間,照理說應令人十分不悅,但尤其在前段剪輯的鬼之拼湊下,產生了一種電影本質的奇幻感,似乎是個值得後續開展成導演風格的獨到技法,只能說剪輯真的很靈巧也很懂節奏和效果啊!欽佩不已!)

《所有人都在死》

《所有人都在死》


➏《#所有⼈都在死》范文翰、王亮鈞

一句評:「《所有⼈都在死》就像畢贛拍了《地球最後的夜晚》。」你知道他是個天才,然後瞎拍,空洞,他爽,觀眾不爽,但不爽歸不爽,還是幾刻入迷。(還以為片名的《「所有人」都在死》是指觀眾)


《Rungay》

《Rungay》


➐ 《#Rungay》蘇弘恩

前段的純電影體驗太精彩,鎖死,然後飄移,飛升,重影,重生,臺灣下一個類型片之神預定,只差把那個跟著一起飛升走的劇本找回來。短篇幅並不是電影空洞的藉口。有種再見《陀陀》的既視感。


《翌日》

《翌日》


➑《#翌日》王彥蘋

剪輯試圖挽回什麼,但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尤其沒有劇本。狗之POV雖是為了服務命題作文,但可能是全片唯一亮點,差點以為繼《強強快跑》後,又一動物視角系短片《狗狗快跑》,可惜過完場就不關牠的事了,看完不知道為何腦袋閃過一個念頭:「《午夜節拍》好看一百倍。」可能歌舞元素的造詣遠比不上午夜影像粗糙中的細緻。


《晚風》

《晚風》


➒《#晚風》江宗傑

黃同學作為《大日子》極少數的鋼鐵真愛粉,還為此掉了數十餘粉,我看完《晚風》只想說,請重拍,謝謝,整部片的水準跟試拍沒兩樣,作為「大日子」三部曲之一,絕對是污點中的污點,建議即刻格式化。先不說這麼廉價的本到底是怎麼拿到高雄拍並審查通過的,游安順全片獨領風騷,令我看得入迷,但只要剪給別人,我就明白了為什麼這部片與《所有⼈都在死》放在同一個單元,我真的死了,尬死了。


《白雪》

《白雪》


➓《#⽩雪》⿈鈺婷

如果高雄拍是我辦的,這種片必須賠我違約金。《⽩雪》放在大二、大三的學生影展來看,都絕對是穩妥的墊底之作。再次call back《所有⼈都在死》,我又死了,氣死了。

後記:如果你是想投「高雄拍」的朋友,其實你完全不需要,甚至不建議來看這個影展,因為看完你就傻了,怎麼不到十部片,卻有令人感到此生都無法達到的那種絕作,也有那種你完全搞不懂它憑什麼入選、過審的鬼作。

但我為什麼還是極度推薦大家來看?因為那些藏在鬼作中的絕作,絕對值得我們浪費幾部短片的時間,只為了等到那部,與靈魂觀影的春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ilenceMontage 黃同學
7會員
15內容數
我是黃同學。
2025/04/27
2025 黃同學 金穗入圍全評+直覺推薦(下:37~63)
Thumbnail
2025/04/27
2025 黃同學 金穗入圍全評+直覺推薦(下:37~63)
Thumbnail
2025/04/27
2025 黃同學 金穗入圍全評+直覺推薦(上_1~36)
Thumbnail
2025/04/27
2025 黃同學 金穗入圍全評+直覺推薦(上_1~36)
Thumbnail
2025/04/04
《放映週報》蔡主編精修語句通順好讀版|https://funscreen.tfai.org.tw/article/38703 (文章冗長,歡迎善用目錄) 採訪—黃以誠 文—黃以誠、顏皓軒 攝影—蘇郁涵 一、《不可能的任務》|電影之初 「我從小時候就很喜歡看電影,像是一
Thumbnail
2025/04/04
《放映週報》蔡主編精修語句通順好讀版|https://funscreen.tfai.org.tw/article/38703 (文章冗長,歡迎善用目錄) 採訪—黃以誠 文—黃以誠、顏皓軒 攝影—蘇郁涵 一、《不可能的任務》|電影之初 「我從小時候就很喜歡看電影,像是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次放映為7部高雄拍補助片+3部公視與雄影館邀請新銳導演創作的〈南國幻夢短片輯〉,遺憾我近日忙於工作,而第二場放映又在即,只好一頓隨喜心得輸出,不排除此次評價於下個影展反悔。(以下按照推薦程度排序) ​ — ①《#春天》黃秉安 看完的感覺就是:「我死了。」映後時,甚至有個觀眾口出狂言
Thumbnail
本次放映為7部高雄拍補助片+3部公視與雄影館邀請新銳導演創作的〈南國幻夢短片輯〉,遺憾我近日忙於工作,而第二場放映又在即,只好一頓隨喜心得輸出,不排除此次評價於下個影展反悔。(以下按照推薦程度排序) ​ — ①《#春天》黃秉安 看完的感覺就是:「我死了。」映後時,甚至有個觀眾口出狂言
Thumbnail
《填詞L》是熱血澎湃的追夢電影,入選2023金馬影展,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敘述導演黃綺琳的親身經歷,包括她將母女吵架寫成歌詞、向唱片公司毛遂自薦、從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簽約填詞人的經過,笑中帶淚,通通入鏡。
Thumbnail
《填詞L》是熱血澎湃的追夢電影,入選2023金馬影展,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敘述導演黃綺琳的親身經歷,包括她將母女吵架寫成歌詞、向唱片公司毛遂自薦、從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簽約填詞人的經過,笑中帶淚,通通入鏡。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處翼的觀影觀劇心得聚集區 -相關資料
Thumbnail
處翼的觀影觀劇心得聚集區 -相關資料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Thumbnail
推薦度:★★★★☆編劇(同時也是導演)楊閔皓,於劇後座談中坦誠,《戲人》所描繪的是他本人前幾年憂鬱症時期的精神及生活狀態。
Thumbnail
推薦度:★★★★☆編劇(同時也是導演)楊閔皓,於劇後座談中坦誠,《戲人》所描繪的是他本人前幾年憂鬱症時期的精神及生活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