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焦慮,不是問題,而是一種選擇的自由:如何在不確定中前進?

生涯焦慮,不是問題,而是一種選擇的自由:如何在不確定中前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我選錯了怎麼辦?」
「哪條路才是對的?」「是不是別人都有答案,只有我還在迷茫?」

這些疑問,反映的是現代人對於生涯選擇的焦慮
而這份焦慮,部分來自於我們所處的時代—

一個總是提供「正確答案」、讓我們習慣導航系統、Google搜尋的時代:
我們被訓練成「很會找標準答案」,卻忘記了「人生的路從來沒有正確解答」


這個年代裡的我們 ...

  • 渴望有導航,但人生不是一條事先規劃好的直線道路
  • 害怕做決定,因為我們不想承擔「選擇錯誤」的責任


然而,生涯焦慮並不是壞事。它其實是一種提醒,讓我們有機會真正思考:「我想要什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從生涯諮商的角度,結合存在主義心理學「選擇的自由與責任」,帶你重新理解

生涯焦慮——它不僅正常,還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學習如何在不確定中前進

為什麼「導航時代」讓我們不敢面對不確定性?


回想看看,在沒有Google Maps的時代,我們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會怎麼做?

  • 先查地圖,抓個大概方向
  • 開始行動,邊走邊問人
  • 在過程中修正路線

但現在,有了導航,我們只需要輸入終點,系統就會幫我們規劃好最快的路線,還會告訴我們「你還有幾分鐘會到」。這讓我們習慣了一個觀念:

「所有問題,都應該有標準答案。」

然而,人生並不像導航一樣有唯一的正確路徑。我們的職涯,是動態變化的,每個決定,都是在當下最佳的選擇,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但我們的教育與社會,沒有提供機會教我們如何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境下做選擇:

  • 學生時代,考試只有對或錯,沒有模糊地帶
  • 求職時,我們被期待找「最好」的工作,而不是「適合」的職涯方向
  • 社交媒體讓我們覺得「別人都知道自己在幹嘛」,只有自己還在迷茫

這讓我們一旦面對不確定,就會產生焦慮,因為我們從小沒有被訓練如何與未知共處
然而長大後的我們卻被丟在科技快速更迭,不確定性高、被取代高的社會
我們看似擁有最多的選擇,卻也最迷惘,最不確定「選擇背後的結果」


存在主義:「選擇的自由,帶來責任與焦慮」


生涯諮商中,很多人會說:「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有人直接告訴我該怎麼選!」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選擇代表著責任。在存在主義心理學中,Jean-Paul Sartre(沙特)曾說:「人是自由的,但自由讓人感到焦慮。」因為,當你擁有選擇的自由,你也必須承擔後果:

👉 如果我選了一條路,發現不適合怎麼辦?

👉 如果我換了工作,結果沒有變得更好怎麼辦?

👉 如果我試了一個方向,卻後悔了怎麼辦?

這些疑問,其實來自於「我想為自己負責,但我害怕失敗」。但事實是,人生從來沒有「不會後悔」的選擇,因為我們的價值觀、環境、機會,都是在變動的。我們能做的,不是「找到最完美的決定」,而是學習如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同時讓自己適應變動的環境。這正是生涯諮商的重點之一:

不是幫你找到「正確的路」,而是幫助你在不確定中找到穩定的內在,勇敢前行。

生涯焦慮,其實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機會


生涯焦慮,並不是「出錯」的象徵,而是「成長」的信號

當你感到焦慮時,試試問自己這些問題:

  1. 這份焦慮,來自於害怕失敗,還是來自於我真的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2. 我的焦慮,是因為我在比較別人的道路,還是因為我真的不喜歡現在的選擇?
  3. 如果沒有「正確答案」,我還能如何行動?


當你開始意識到這些焦慮的來源,你就能把焦慮轉化為探索的動力


如何在不確定中找到方向?4 大心法陪你與焦慮共存


如果你現在正面臨生涯迷惘,這裡有 4 大面對生涯焦慮時的心法,
幫助你在不確定中找到穩定感:


❶ 接受「沒有標準答案」,開始小規模試探


人生不是選擇題,而是「探索題」。與其糾結選哪條路是對的,
不如先選一條可能適合的路,去試試看,並允許自己在過程中修正方向

行動練習:

  • 你對某個領域有興趣?先去找從事這份工作的人聊聊。
  • 想轉職?試著接一些小專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方向。

❷ 轉換心態:「我不是在選擇唯一的道路,而是在創造自己的旅程」

與其害怕選錯,不如把生涯視為「一場動態調整的旅程」。沒有人能一次選對,但只要願意前進,就能一直優化自己的選擇。

行動練習:

  • 列出你過去做過的決定,看看哪些選擇讓你成長?你學到了什麼?

❸ 建立內在穩定感,不要被外界標準影響

別人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成功。與其追隨別人的標準,不如問自己:「對我來說,什麼樣的生活是我真正想要的?」

行動練習:

  • 寫下你的「理想一天」:如果沒有外界壓力,你會如何安排你的工作與生活?

❹ 練習在不確定中前進,焦慮其實是成長的信號


焦慮不是壞事,它代表你正在面對一個成長的挑戰。
你可以選擇逃避,但也可以選擇接受,並學習與不確定共存。

當你對感到焦慮時,試著深呼吸,告訴自己:

  • 「迷惘不是無能,而是思考生命的證明。
  • 「即使迷惘也沒有關係,因為真正的勇敢是即使不確定要面對何種困難,仍然懷抱恐懼勇敢前行。」

結論:你有選擇的自由,而這正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生涯焦慮,不是問題,而是一場探索的開始

當我們願意接受不確定性,願意承擔選擇的責任,我們才能真正擁有「自由」

💡 現在,與其等待完美答案,何不勇敢踏出第一步?因為你永遠有重新選擇的權利 🚀


--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面對生涯焦慮的勇氣!

關注 MeetYourself_陪你癒見你自己,獲取更多有關心理健康的資訊喔!

我是曉曦,陪你走過黑暗遇見光明

avatar-img
曉曦的沙龍
20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曉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選錯了,就毀了人生?」 「為什麼別人都知道自己要幹嘛,只有我迷茫?」 「選科系是不是在賭一輩子,萬一後悔怎麼辦?」 這些疑問,可能正困擾著你。但其實,這些焦慮的背後 並不是真的擔心選錯,而是 來自對「完美選擇」的執著 ( 就像你費盡心思想找到你的 Mr. Right / Ms. Righ
你是否曾經在熱鬧的聚會中,感到自己格格不入? 你是否覺得自己無法真正依賴任何人,卻又渴望深厚的連結? 你會不會在夜深人靜時,突然覺得內心空洞,卻又說不出原因? 本文探討童年情感忽視(CEN)的成因、影響和療癒方法,並提供具體練習,協助讀者重建內在安全感,擁有幸福的親密關係。
助人者在晤談中感到卡住、焦慮、甚至生氣?你可能正在經歷「阻礙性的自我覺察」。本文提供5個實用技巧,幫助你找回晤談流動感,學習與自己同在,成為更溫柔、更有力量的助人者。
「如果我選錯了,就毀了人生?」 「為什麼別人都知道自己要幹嘛,只有我迷茫?」 「選科系是不是在賭一輩子,萬一後悔怎麼辦?」 這些疑問,可能正困擾著你。但其實,這些焦慮的背後 並不是真的擔心選錯,而是 來自對「完美選擇」的執著 ( 就像你費盡心思想找到你的 Mr. Right / Ms. Righ
你是否曾經在熱鬧的聚會中,感到自己格格不入? 你是否覺得自己無法真正依賴任何人,卻又渴望深厚的連結? 你會不會在夜深人靜時,突然覺得內心空洞,卻又說不出原因? 本文探討童年情感忽視(CEN)的成因、影響和療癒方法,並提供具體練習,協助讀者重建內在安全感,擁有幸福的親密關係。
助人者在晤談中感到卡住、焦慮、甚至生氣?你可能正在經歷「阻礙性的自我覺察」。本文提供5個實用技巧,幫助你找回晤談流動感,學習與自己同在,成為更溫柔、更有力量的助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