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騰堡計畫」(Project Gutenberg)是由美國人麥克.哈特(Michael Hart)於 1971 年發起的一項非營利計畫,旨在將各種語言的經典作品數位化,製作成免費的電子書供大眾下載閱讀。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數位圖書館,致力於電子書的創作與發行。

古騰堡計畫的名稱來自 15 世紀的德國印刷商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他藉由推廣活字印刷術,對知識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古騰堡計畫的主要任務是將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的書籍電子化,確保這些作品能夠自由流通,並以開放格式提供給大眾,方便在各種設備上閱讀和長期保存。此計畫希望不分國界、不論貧富,每個人都能平等地獲得知識和文學作品。
古騰堡計畫初期的書籍,是由人工將紙本書籍的內容輸入進電腦。計畫中的第一個檔案,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由創辦人 Michael Hart 親手完成。另一位計畫的志工則在 1973 年完成了美國憲法的輸入工作。在 1990 年時,整個網際網路上只有大約 25 萬個使用者。1991 年,Michael Hart 完成了《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以及《小飛俠彼得潘》(Peter Pan)。
在1992 年時,全世界還只有25個網站,而古騰堡計劃直到 1997 年才達到第 1,000 本電子書。隨著更多志工及數位化工具的導入, 2023 年時古騰堡計劃已經收錄超過 7 萬本書籍。其中大部分為英文作品,但也包含了其他語言的書籍:(以下為古騰堡計畫官網之資訊)
- 有超過50本書的語言:中文、丹麥文、荷蘭文、英文、世界語、芬蘭文、法文、德文、希臘文、匈牙利文、義大利文、拉丁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瑞典文、他加祿文。
- 有50本以下書籍的語言:南非荷蘭文、阿留申文、阿拉伯文、阿拉帕霍文等多種語言。
- 挪威文、波蘭文、希伯來文等語言也都有一定數量的書籍收錄。
在古騰堡計畫的網站上,讀者可以透過關鍵字搜尋來找到想要的書籍,並可在線上直接閱讀或下載各種格式的電子書檔案,如 Kindle 支援的 .mobi 格式等。雖然受限於著作權,古騰堡計畫收錄的作品大多較為古老,但對於教學和知識傳播而言,仍然具有重要價值。
志工在古騰堡計畫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書籍的數位化、校對、格式化等工作,絕大部分都是由志工所完成。根據 Marie Lebert 所撰寫的《A Short History of eBooks》,古騰堡計畫的行政管理相當簡單,數千名在各國的志工,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週報/月報、討論區、論壇、維基等方式進行協作和交流。
在網際網路出現後的幾十年來,古騰堡計畫為電子書的發展和公共領域作品的保存做出了極大貢獻。它以開放、自由的精神,為大眾提供了大量免費的文學和知識來源,在推動知識平等和文化傳承方面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