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INOCA) 與心肌梗塞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MINOCA) 全面解析

心肌缺血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INOCA) 與心肌梗塞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MINOCA) 全面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心肌缺血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INOCA) 與心肌梗塞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MINOCA) 全面解析

🔴 重新定義心臟疾病:超越阻塞性病變 過去的醫學觀念,特別是 2012 年(及其後的 2014 年更新)的穩定型缺血性心臟病指南,主要關注於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並以血管攝影結果作為判斷是否需要治療的主要依據。然而,這種觀念忽略了非阻塞性疾病的重要性。即使在醫學院時期,普遍認為只有在出現阻塞性病變後才會出現異常的壓力測試結果,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病患即使沒有阻塞性病變,仍有心肌缺血或損傷的證據,但過去往往無法得到明確的診斷和解釋。近年來,包括 AHA/ACC 及 ESC 發布的胸痛和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指南,都已承認心臟疾病的範疇遠不止於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 INOCA、MINOCA:臨床實踐中日益重要的診斷 目前臨床上使用 心肌缺血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Ischemia with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INOCA) 作為一個廣泛的術語。當病患出現心絞痛但血管攝影顯示沒有阻塞性病變時,則稱為 心絞痛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Angina with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ANOCA)。更進一步,若病患發生心肌梗塞且血管攝影顯示沒有阻塞性病變,則診斷為 心肌梗塞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MINOCA)。歷史數據顯示,即使在早期的臨床試驗中,也有相當比例的病患(包括男性和女性)被診斷出沒有阻塞性病變。女性相較於男性,更容易出現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估計在美國,至少有 300 萬至 400 萬人患有 INOCA,且由於這些病患經常反覆住院和接受檢查,產生了顯著的醫療成本。

🟢 深入探討 INOCA 的成因與診斷 INOCA 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個包含多種可能病因的「籃子」診斷。潛在的致病機制包括 微血管性心絞痛血管痙攣,有時甚至兩者並存。若透過冠狀動脈功能測試仍無法確定病因,則可能被歸類為非心因性。進一步的研究有望將 INOCA 細分為不同的疾病,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治療。心臟影像學,如心臟 MRI 和 PET 顯像,可用於評估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提供預後資訊。冠狀動脈功能測試 在 INOCA 的診斷和治療決策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CORE MICICA 試驗顯示,對於 ANOCA 患者,進行冠狀動脈功能測試並根據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可以改善心絞痛症狀和生活品質。基於此類證據,包括美國 ACC 和歐洲 ESC 的指南都已納入 INOCA 的診斷路徑,並建議考慮進行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檢查。

🔵 MINOCA:一種不容忽視的心肌梗塞類型 MINOCA 指的是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診斷標準,但血管攝影顯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小於 50%,且沒有其他明確病因的心肌梗塞。MINOCA 並非新發現,早在 1939 年就有相關的病例報告。其發生率約為 6%,且約有三分之一的 MINOCA 病患表現為 STEMI。儘管 MINOCA 的預後似乎不如伴隨阻塞性病變的心肌梗塞嚴重,但仍然不是良性的,需要持續評估和治療。MINOCA 的可能病因包括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斑塊破裂或侵蝕原位血栓形成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 (SCAD)血管痙攣 等。同時,也需要排除壓力性心肌病變(章魚壺心肌病)、心肌炎等非缺血性原因。

🟢 壓力性心肌病變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女性族群需特別注意 壓力性心肌病變,又稱章魚壺心肌病,是一種好發於停經後女性的心臟疾病,約 90% 的病例發生在女性身上。雖然過去認為此疾病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但實際上約有 5% 的住院死亡率,且約 20% 的患者會留下持續的心臟功能異常。此外,約有 10% 的患者會發生復發。目前尚無針對壓力性心肌病變的特定治療方法。

🔴 INOCA/MINOCA 患者的生活品質與未來展望 針對 INOCA 患者的調查顯示,許多患者在確診前經歷了漫長的等待,甚至被告知其症狀與心臟無關。許多患者在急診室出院時未得到任何治療,甚至被處方抗憂鬱藥或被轉介至精神科。患者的生活品質受到顯著影響,包括工作、社交和心理健康。近半數患者提早退休,近四成申請殘疾,三分之一選擇低薪工作。與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在心肌梗塞後生活品質逐漸恢復不同,INOCA 患者的生活品質在診斷後並未明顯改善,且功能能力顯著下降。這些發現凸顯了對 INOCA/MINOCA 患者進行更深入研究和更積極管理的迫切需要。目前已有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例如 Warrior 試驗,旨在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法,預計在 2025 年將有初步結果。美國政府也已承諾投入更多研究經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治療這些常見但常被忽略的心臟疾病。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2會員
230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