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讀後心得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是因為藍白拖大大在FB推薦,其中提到的「育老」這個名詞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十幾年前,我對長照人員訓練充滿好奇,也去聽了第一堂課。但當時講師提到,許多獨居老人的離世都是由居家照護員到府後才被發現,這句話讓年輕的我感到害怕,從此不敢繼續修課。


看到作者描述主角的父母,讓我想起自己的外公外婆。外公因年邁而肌肉流失嚴重,外婆則是身形圓潤,肚子上的贅肉層層分明。他們都活到九十多歲才相繼離世。外婆在七十多歲時就出現失智的徵兆,只是當時我們對失智症認識不深,未能及早察覺。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一直是個當家做主的人物,掌管著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她育有七個子女——二個舅舅、三個阿姨,我媽媽排行老四。小時候,每年農曆年初二回外婆家都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表兄弟姊妹齊聚一堂,熱鬧非凡。然而,這樣的歡樂在我們全家從台中搬回彰化後,逐漸變成一種負擔。


交通問題是主要原因。我媽媽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外出只能靠走路或搭車。我們住在彰化鄉下,大眾運輸不便,每次外出都需要家人接送。每回去外婆家,接送的人總是耐心漸失,因為無法預期媽媽何時想回家。如果約定接送時間,媽媽又會因為覺得被催促而不悅。年少的我們也不懂得珍惜與長輩相處的時光,總覺得在外婆家看電視、聊天是種浪費。


隨著年歲增長,外公外婆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因長期服用安眠藥而有夢遊症狀,半夜會起床煮麵,隔天卻全然不記得。加上頻繁起夜,神智不清容易跌倒,送醫後就需要特別照護。雖然不需要孫輩在醫院陪伴,但我媽媽每天都得準備他們習慣的餐食送去醫院,來回奔波十分辛苦。


即使回到家中休養,行動不便的外婆仍想維持往日生活。最令人困擾的是她堅持要做一些大工程,比如醃製醬瓜。這可不是小規模的家常醃漬,而是要準備好幾袋醬瓜,需要許多人手削皮、切塊、醃製,還要分送親友。每次接到外婆要醃醬瓜的電話,全家就得放下手邊工作去幫忙,這讓我十分不解:為什麼行動不便了還要堅持做這些費力的事?


生前我常跟外婆開玩笑說:「阿嬤,您總說這個家離不開您,所以百年後是不是還會留在這裡當家神啊?」沒想到在她離世後,我反而在靈前懇求:「阿嬤,您就安心往生吧,不要再讓自己受困於這個家了。」


這些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當我們在談論「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時,往往過於重視「養幼」而忽略了「育老」的重要性。現在邁入中年的我,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這不僅關乎醫療照護,更是一門需要及早準備的功課。

avatar-img
ivy Chen的沙龍
9會員
47內容數
分享我自己的一些讀書心得,僅是個人的輸出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vy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一開始我在網頁上有看到這本新書出版,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後來聽到張修修訪談才很認真的想要看看什麼樣的集團總經理能夠實施周休三日這件事!
我真的很喜歡聽歐陽老師的 Podcast,每次開車時都會打開來聽這周的主題。在他的節目中,不管是訪問來賓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講,內容都非常生動有趣!每次聽完都讓我感受到他對知識的熱情和對生活的深刻見解。
我常常說閱讀使我快樂,也因為閱讀的習慣讓我發現自己能做不一樣的事。如果在我人生中沒有那段低潮,進而使我去接觸閱讀這件事,我想我很難走出那個困境。
拆解目標時,首先要思考這件事是否真的需要拆得如此細緻,以及每個小步驟是否有意義。同時,記得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在實際操作中,應先明確最終結果,根據自身能力進行拆解,避免僵化跟隨他人方法。此外,保持彈性,若拆解不當隨時調整,並定期回顧以確保方向正確。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司法制度與一般民眾的距離。透過國民法官制度的推行,嘗試打破司法象牙塔的藩籬。書中羅檢討論死刑議題時提到「不知死,焉知生」,引發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以及「罪疑惟輕」的真正意涵。整體而言,這本書展現了人性與法律間的拉扯,提醒我們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只有對正義的追求。
5/5誰是審判人
其實一開始我在網頁上有看到這本新書出版,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後來聽到張修修訪談才很認真的想要看看什麼樣的集團總經理能夠實施周休三日這件事!
我真的很喜歡聽歐陽老師的 Podcast,每次開車時都會打開來聽這周的主題。在他的節目中,不管是訪問來賓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講,內容都非常生動有趣!每次聽完都讓我感受到他對知識的熱情和對生活的深刻見解。
我常常說閱讀使我快樂,也因為閱讀的習慣讓我發現自己能做不一樣的事。如果在我人生中沒有那段低潮,進而使我去接觸閱讀這件事,我想我很難走出那個困境。
拆解目標時,首先要思考這件事是否真的需要拆得如此細緻,以及每個小步驟是否有意義。同時,記得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在實際操作中,應先明確最終結果,根據自身能力進行拆解,避免僵化跟隨他人方法。此外,保持彈性,若拆解不當隨時調整,並定期回顧以確保方向正確。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司法制度與一般民眾的距離。透過國民法官制度的推行,嘗試打破司法象牙塔的藩籬。書中羅檢討論死刑議題時提到「不知死,焉知生」,引發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以及「罪疑惟輕」的真正意涵。整體而言,這本書展現了人性與法律間的拉扯,提醒我們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只有對正義的追求。
5/5誰是審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