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好多書都愛用「原子」這詞,好像加了這詞就特別厲害似的。這讓我開始想,到底為什麼要把事情拆得這麼細?是真的有用,還是只是個行銷手法?
把事情拆細,到底好不好?
好處
- 感覺比較不會被嚇到,畢竟一次做一小步比較不會覺得壓力大
- 比較容易開始做,不會一直拖
- 做完一個小目標就有成就感,比較有動力繼續做
- 如果沒做好,比較容易找出哪裡出問題
可能的問題
- 有時候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太複雜
- 太專注在小細節,反而忘記自己本來要幹嘛
- 為了拆解而拆解,搞得自己很累
拆解目標的三個關鍵問題:
1. 這件事真的需要拆這麼細嗎?
2. 拆完的每個小步驟都有意義嗎?
3. 我還記得自己最終要達成什麼嗎?
實際操作四步驟:
1. 先想清楚最後要什麼結果
2. 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拆解,不要硬套別人的方法
3. 要保持彈性,如果發現拆得不對就改
4. 時不時回頭看看,確保方向沒走歪
原子目標不是要你把事情拆得超級細,而是要找到「剛剛好」的大小:
- 不會讓你覺得太難開始
- 做起來有成就感
- 能持續下去
- 真的對達成目標有幫助
與其糾結要不要把事情拆細,不如先想清楚:
1. 這件事對我來說難度如何?
2. 我需要多細的步驟才能開始行動?
3. 怎樣的節奏才能讓我持續下去?
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風。有時候簡單做就好,有時候可能真的需要仔細規劃,要看情況調整,不管是不是「原子」目標,重要的是要真的開始做,而且能夠持續下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