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我在網頁上有看到這本新書出版,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後來聽到張修修訪談才很認真的想要看看什麼樣的集團總經理能夠實施周休三日這件事!
在裡面提到的社會框架,讓我不經的發想讓我們不由自主的去符合自己覺得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是要滿足別人對這個角色的期待,但是自己是否有覺察出來自己是否願意或者這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呢?又或者說自己到底這一生要追求的是什麼?就像一般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校成績要達到高標,出社會要做高收入職業,但並不是人人能夠是在同一個等級或者是說有這樣子的意願,又或是說一輩子工作的時間相當的長久,為什麼不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當作畢生的志業。
生命就是存在呼吸之間,但是在這個幾秒鐘的時間內,你就能決定你要怎樣去做然後是在生命終止的那一瞬時不帶遺憾的彌留。
在自我覺察的道路上就如同榮格說的「你究竟是願意做一個好人,還是做一個完整的人?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我的自我覺察是讀到了[40歲起的人生課]我才知道原來有自我覺察這件事,所以我也開始了自我覺察,除了想要當一個完整的人也想要好好的認識自己跟自己相處,到底要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當自己開始這件事情時就知道明天的自己永遠比今天的是自己還要好,所以要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較,目光要放在自己因為你所擁有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向外求不如向內求,就像常聽到的一句話[想改變別人的是神經病,能改變自己的是神]選擇在一念之間,而我們都以為我們能夠左右的是別人,其實當自己都無法自律又談的上什麼改變呢?
在書中提到的要做出決定時先記錄下自己對未來將發生狀況的預測,事過境遷後再來比對實際結果,這樣就能知道自己在哪些領域的看法和決定是相對正確,其實這個部份就很像覆盤的概念,當然實際覆盤作法可能會更精準能夠去幫助自己了解!
[我們不能掌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是可以全權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之前會自己都把決定權交給別人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所以一直過的不快樂外也覺得為什麼會把自己的人生搞的如此的糟糕,很多人為什麼一開始拿著一手的爛牌郤能夠打出一個好的結局,這件事情放在之前我的想法一定是覺得這都是故事,所謂的故事就是一個意外或捏造出來的,別人都會成功而我不會!然後一直告訴自己不管幾歲我就是廢!
但是經過多次的人生低谷時,我開始省思自己明明自己那麼的努力為什麼倒楣之神就是會降落到我頭上,是真的運氣之神遠離我嗎?
也許自己也根本就不知道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畫的框框內,所以沒有察覺到所以一直怪幸運女神都不降臨在我這邊,當自己發覺哦哦~原來我自己一直站在圈圈內,自怨自艾只是讓自己更陷入自己所編造出來的劇本,而不是去發現原來世界跟我想的不一樣,一花一草縱然有著無常的輪迴,但是不失生命綻放的美麗何況是我們!把握時間活在當下去做想要做的,這不是人間一趟所來的目的嗎?之前聽過一句話[人生不是拿來過的,是拿來體驗的]如果自己將苦難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為什麼不把它當成是遊戲關卡只要破了這關,自己又更上一級了!
書中有提到英國詩人威廉.亨利的無題詩,詩中提二句話[我是我命運的主宰,我是我靈魂的統帥] 真的深深的震撼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