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作,他們是受心理學家阿德勒所啟發而寫的。內容的概括如下:
目的論:
引用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人類的行為是受到未來目標的驅動,而不是由過去的經歷所決定。
創傷並不存在:
意指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解釋過去的經歷,而不必被其束縛。
改變是選擇:
人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模式。不改變,往往是因為習慣和舒適區的原因。
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
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責任,不要參與到別人的課題當中。
人際關係中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來自於不被他人看法所束縛。
信任他人:
不帶防備地展示自己的真實感受與脆弱。這樣能與他人建立起更加健康的關係。
生命的意義來自對社會的貢獻:
只有把自己視為社會的一部分,並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生活才會充滿意義。
短評:
這本書的確是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感到改變的勇氣,因為書中非常強調個體對人生的自主權。但這本書的論調很容易為身受心理疾病困擾的人帶來負罪感,讓他們認為自己停滯不前是因為自己不願意或沒有足夠的勇氣。
而且阿德勒並沒有否認創傷,他只是認為人是可以改變對創傷的看法,並強調現在和未來比過去重要。這本書卻把創傷後導致的行為形容成患者有留在舒適圈的目的。實在對阿德勒的說法有所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