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 by 赫茲里特
開會總覺得效率好低 ? 精神時光屋 ?
吵什麼要吵,要吵到會議室去吵。
最近因為開會時間開始佔我大部分的上班時間,導致我加班的頻率開始增加。
我的本職是工程師,表現和職稱也是技術端。
但最近公司有新的專案、也有上層派下來的任務。
所以我變成了類「專案經理」,要負責協調大家,推進進度。
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可以擺脫這種加班生活。
想到在 Google 有一份超有名的研究,內容大概就是,「心理安全感」是高效團隊的關鍵。
而我想 MBTI,好像可以拿來實驗。
感覺是很適合幫助團隊成員互相理解,建立起所謂的「心理安全感」。
如果可以用 MBTI 的角度來看看每個人的特性, 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對症下藥」的溝通方法?
讓專案進行得更順,也讓大家彼此少一點誤解 ?
也因為這樣,我又回頭開始翻 MBTI 相關的資料, 也重新測了一下自己的性格類型。
如果有看我上篇,會知道,我本來一直是 INFP,最近已經轉變成 INFJ 了。( 但我還是覺得我懶散與拖延 )
簡單帶點 MBTI
MBTI 把人分成16種性格類型。
外向E/內向I
感覺S/直覺N
思考T/情感F
判斷J/感知P
研究證實, 一個 MBTI 多元分布的團隊, 創新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會明顯更好。
以下內容是我目前的思考記錄,還在探索中,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但想先記下來,也歡迎你一起討論
三個 MBTI 應用想法
1. 溝通障礙,80%來自性格差異
在專案裡, 我發現有些人討論很快很熱烈,有些人卻需要時間沉澱。
好像,E 型的人喜歡即時腦力激盪, I 型的人則需要消化後再回應。
一開始我以為是「不積極」, 但當我用 MBTI 理解這種節奏, 反而學會了給大家不同的回應空間。
2. 期待不同,誤會才會發生
像我現在是偏 J 的人,開始習慣先想好大方向,再慢慢推進。
而有些同事,就是節奏比較彈性、比較「走一步看一步」的類型 。
當計畫的進度滑掉,用 MBTI 的角度回頭看,就會覺得,真不愧是 P 人。
不過我想,雖然每個人就有自己處理事情的節奏。
如果一開始能就先用 MBTI 做個方向定位。
那對於我要搭配的預期,說不定可以就可以在溝通上配合得更好。
3. 角色分配,決定團隊速度
後來每次開會討論,我腦中都在想說, 在分配任務時,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大家的偏好類型。
比如:
- S 型的人,給他負責細節和流程
- N 型的人,讓他去做創新和規劃
- T 型的人,負責數據分析
- F 型的人,負責人際協調
有人有試過,根據同事性格,去設想他更適合的任務嗎 XDD?
一句話總結
我只是拿 MBTI 當作量化的方式做改善團隊溝通的嘗試,實驗結果會再分享出來XD
三個問題,讓我們一起想想
- 知道自己目前的 MBTI 類型嗎?
- 現在工作方式,符合你的性格節奏嗎?
- 有沒有試過,從理解性格差異開始改善團隊合作?
我最近的小行動,要不要一起
我都會試著去觀察一位同事, 猜猜看他可能是哪一型 XD
還有重新測一次自己的 MBTI, 想一想有沒有符合我的工作。( 目前在等我有空的時候跟我老婆戶測 )
(P.S.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己的 MBTI,可以去做 16personalities 的測驗,或找認證施測師做正式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