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卡卡?試試用 MBTI 對症下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 by 赫茲里特

開會總覺得效率好低 ? 精神時光屋 ?

吵什麼要吵,要吵到會議室去吵。

最近因為開會時間開始佔我大部分的上班時間,導致我加班的頻率開始增加。

我的本職是工程師,表現和職稱也是技術端。

但最近公司有新的專案、也有上層派下來的任務。

所以我變成了類「專案經理」,要負責協調大家,推進進度。

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可以擺脫這種加班生活。

想到在 Google 有一份超有名的研究,內容大概就是,「心理安全感」是高效團隊的關鍵。

而我想 MBTI,好像可以拿來實驗。

感覺是很適合幫助團隊成員互相理解,建立起所謂的「心理安全感」。

如果可以用 MBTI 的角度來看看每個人的特性, 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對症下藥」的溝通方法?

讓專案進行得更順,也讓大家彼此少一點誤解 ?

也因為這樣,我又回頭開始翻 MBTI 相關的資料, 也重新測了一下自己的性格類型。

如果有看我上篇,會知道,我本來一直是 INFP,最近已經轉變成 INFJ 了。( 但我還是覺得我懶散與拖延 )


簡單帶點 MBTI

MBTI 把人分成16種性格類型。

外向E/內向I

感覺S/直覺N

思考T/情感F

判斷J/感知P


研究證實, 一個 MBTI 多元分布的團隊, 創新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會明顯更好。

以下內容是我目前的思考記錄,還在探索中,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但想先記下來,也歡迎你一起討論


三個 MBTI 應用想法

1. 溝通障礙,80%來自性格差異

在專案裡, 我發現有些人討論很快很熱烈,有些人卻需要時間沉澱。

好像,E 型的人喜歡即時腦力激盪, I 型的人則需要消化後再回應。

一開始我以為是「不積極」, 但當我用 MBTI 理解這種節奏, 反而學會了給大家不同的回應空間。


2. 期待不同,誤會才會發生

像我現在是偏 J 的人,開始習慣先想好大方向,再慢慢推進。

而有些同事,就是節奏比較彈性、比較「走一步看一步」的類型 。

當計畫的進度滑掉,用 MBTI 的角度回頭看,就會覺得,真不愧是 P 人。

不過我想,雖然每個人就有自己處理事情的節奏。

如果一開始能就先用 MBTI 做個方向定位。

那對於我要搭配的預期,說不定可以就可以在溝通上配合得更好。


3. 角色分配,決定團隊速度

後來每次開會討論,我腦中都在想說, 在分配任務時,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大家的偏好類型。

比如:

  • S 型的人,給他負責細節和流程
  • N 型的人,讓他去做創新和規劃
  • T 型的人,負責數據分析
  • F 型的人,負責人際協調


有人有試過,根據同事性格,去設想他更適合的任務嗎 XDD?


一句話總結

我只是拿 MBTI 當作量化的方式做改善團隊溝通的嘗試,實驗結果會再分享出來XD


三個問題,讓我們一起想想

  1. 知道自己目前的 MBTI 類型嗎?
  2. 現在工作方式,符合你的性格節奏嗎?
  3. 有沒有試過,從理解性格差異開始改善團隊合作?

我最近的小行動,要不要一起

我都會試著去觀察一位同事, 猜猜看他可能是哪一型 XD

還有重新測一次自己的 MBTI, 想一想有沒有符合我的工作。( 目前在等我有空的時候跟我老婆戶測 )

(P.S.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己的 MBTI,可以去做 16personalities 的測驗,或找認證施測師做正式版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e-N-Do-U
44會員
132內容數
這個房間是為渴望自我提升的學習者與職場工作者,提供系統化的個人成長心法,陪伴你掌握職涯與人生的主導權,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Share-N-Do-U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面試不只求錄取,而是每次都帶走價值: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爭取的北漂求職智慧面試不只求錄取,而是每次都帶走價值: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爭取的北漂求職智慧
2025/04/24
面試不只求錄取,而是每次都帶走價值: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爭取的北漂求職智慧面試不只求錄取,而是每次都帶走價值: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爭取的北漂求職智慧
2025/04/17
怕被 AI 取代的焦慮 ? 生活經濟的焦慮 ? 所有覺得快要扛不住的,都給我看過來 !!!
2025/04/17
怕被 AI 取代的焦慮 ? 生活經濟的焦慮 ? 所有覺得快要扛不住的,都給我看過來 !!!
2025/04/14
談錯誤~要 「認」「清」「治」「紀」
2025/04/14
談錯誤~要 「認」「清」「治」「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現代商業世界中,有效的會議管理至關重要。本文探討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制定明確議程、時間管理、決策流程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來改善會議效率,減少時間浪費,提高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缺乏有效溝通和的積極態度真的會令人無可奈何,有可能是因為忙碌沒有看到,也有可能是不重視等,但不論如何終究會造成項目的難以進展。建議合作前事先建立明確的溝通渠道與合作規範,以增加項目的合作順利,也做好應備方案。
Thumbnail
缺乏有效溝通和的積極態度真的會令人無可奈何,有可能是因為忙碌沒有看到,也有可能是不重視等,但不論如何終究會造成項目的難以進展。建議合作前事先建立明確的溝通渠道與合作規範,以增加項目的合作順利,也做好應備方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