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駉》
1. 原文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騮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斁、思馬斯作。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2. 注釋
1. 駉駉:馬群奔馳的樣子。
2. 牡馬:公馬。
3. 坰:郊野、田野。
4. 薄言:僅僅說。
5. 駉者:指駉馬,指成群的良馬。
6. 驈、皇、驪、黃:馬的毛色種類。
7. 彭彭:形容馬車聲音隆隆作響。
8. 思無疆:思念無窮無盡。
9. 臧:善、美好。
10. 騅、駓、騂、騏:各種毛色的馬名。
11. 伾伾:形容馬車行進聲。
12. 無期:無窮、無盡。
13. 才:才能、良好。
14. 驒、駱、騮、雒:不同毛色的馬。
15. 繹繹:形容行列綿延。
16. 斁:厭倦。
17. 作:興起、發揮作用。
18. 駰、騢、驔、魚:各種良馬。
19. 祛祛:形容馬車迅疾行進的樣子。
20. 無邪:沒有邪僻。
21. 徂:前往、進發。
3. 白話文
馬群奔馳的樣子壯盛,在遼闊的郊野之中。
只要一提到馬群,便有驈毛、皇毛的馬,有驪色、黃色的馬,用來駕車,馬車隆隆作響。
心中思念無窮無盡,所思的這些馬都極為優良。
馬群奔馳的樣子壯盛,在遼闊的郊野之中。
只要一提到馬群,便有騅毛、駓毛的馬,有騂色、騏色的馬,用來駕車,馬車聲音低沉有力。
心中思念無有止境,所思的這些馬都極具才能。
馬群奔馳的樣子壯盛,在遼闊的郊野之中。
只要一提到馬群,便有驒色、駱色的馬,有騮色、雒色的馬,用來駕車,馬車隊伍連綿不絕。
心中思念不曾厭倦,所思的這些馬都能發揮作用。
馬群奔馳的樣子壯盛,在遼闊的郊野之中。
只要一提到馬群,便有駰色、騢色的馬,有驔色、魚色的馬,用來駕車,馬車疾馳迅速。
心中思念純正無邪,所思的這些馬都能前往遠方。
4. 總結
本詩以壯觀的場面描繪出良馬奔馳、馬車隆隆的盛大情景,讚美國家軍備的充足與強盛。
啟示有:
國家強盛需要積蓄大量優秀資源。
表面上描寫馬,實則象徵國力與軍備之盛。
資源充足而不懈怠,才能應對未來無窮的挑戰。
人才與物資的準備需講求品質,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永不厭倦地追求卓越,是國家與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
《有駜》
1. 原文
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飲酒。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載燕。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殼、詒孫子。于胥樂兮。
2. 注釋
1. 駜駜:馬匹壯盛的樣子。
2. 駜彼乘黃:駕馭著黃色良馬。
3. 夙夜:早晚。
4. 在公:在公事中、於朝廷事務上。
5. 明明:明察、賢明。
6. 振振鷺:白鷺整齊有序地活動。
7. 鷺于下:白鷺飛降下來。
8. 鼓咽咽:鼓聲低沉而緩慢。
9. 醉言舞:醉後說話起舞。
10. 于胥樂兮:大家一同歡樂啊。
11. 乘牡:駕馭雄馬。
12. 鷺于飛:白鷺飛翔。
13. 醉言歸:醉後言語中透露著要歸去。
14. 乘駽:駕馭驂馬(駽,駽馬,毛色雜的馬)。
15. 載燕:舉行宴會。
16. 自今以始:從今開始。
17. 歲其有:每年都有(指祭祀宴享之事)。
18. 君子有殼:君子有豐厚的禮物。
19. 詒孫子:留給子孫。
3. 白話文
有壯盛的馬群,有壯盛的馬群,駕馭著那黃色良馬。
早晚都忙於公事,在朝中公務清明。
白鷺整齊有序地活動,白鷺從空中降落。
鼓聲低沉緩慢,喝醉後言語歡舞。
大家一同歡樂啊。
有壯盛的馬群,有壯盛的馬群,駕馭著那雄壯的牡馬。
早晚都忙於公事,在朝中設宴飲酒。
白鷺整齊飛翔,白鷺在空中飛行。
鼓聲低沉緩慢,醉後言語間準備歸去。
大家一同歡樂啊。
有壯盛的馬群,有壯盛的馬群,駕馭著那毛色雜駽的馬。
早晚都忙於公事,在朝中載著宴會歡樂。
從今以後,每年都要這樣。
君子有豐厚的祭禮,留給子孫後代。
大家一同歡樂啊。
4. 總結
本詩描述了宴享、祭祀場面的熱鬧與和樂氣氛,讚美君子勤政愛民、祭祀不輟,並留下福澤給後代。
啟示有:
勤於公事,清明賢能,是治理國家之本。
和樂的社會氣氛來自於正直與敬業。
傳承禮儀與美德,能福澤後世子孫。
喜樂之中不忘公事,宴飲與祭祀皆有其意義與節制。
國家與個人都應以德行為基礎,永續傳承與發展。
《泮水》
1. 原文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于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2. 注釋
1. 思樂:思念喜愛。
2. 泮水:泮宮旁的池水。
3. 薄采:稍稍採摘。
4. 芹:水邊的香草。
5. 魯侯:魯國國君。
6. 戾止:來到此處。
7. 旂:旗幟。
8. 茷茷:飄揚貌。
9. 鸞聲噦噦:鸞鈴聲響。
10. 公:國君。
11. 邁:前往。
12. 藻:水草。
13. 馬蹻蹻:馬行高舉有力。
14. 音昭昭:聲音響亮清晰。
15. 載色載笑:滿臉笑容。
16. 匪怒伊教:不是憤怒,而是教誨。
17. 茆:茅草。
18. 泮:泮宮,魯國學宮。
19. 旨酒:美酒。
20. 永錫難老:賜以長壽。
21. 長道:正道。
22. 群醜:邪惡之人。
23. 穆穆:端莊嚴肅。
24. 敬慎威儀:恭敬謹慎地遵守禮節。
25. 維民之則:為民眾的典範。
26. 允文允武:文武雙全。
27. 昭假烈祖:顯明地承繼祖宗的光輝。
28. 靡有不孝:沒有不孝的人。
29. 自求伊祜:自求其福。
30. 克明其德:能夠彰顯其德行。
31. 泮宮:魯國設立的學宮。
32. 淮夷攸服:淮水一帶的異族來歸服。
33. 矯矯虎臣:威武的大臣。
34. 獻馘:進獻戰利品。
35. 淑問如皋陶:善於審訊,如同皋陶(上古賢人)。
36. 獻囚:進獻俘虜。
37. 濟濟多士:人才眾多。
38. 桓桓:勇猛。
39. 狄彼東南:征討東南方的敵人。
40. 烝烝皇皇:繁盛嚴肅。
41. 不吳不揚:不誇張炫耀。
42. 訩:喧鬧。
43. 角弓其觩:弓角彎曲。
44. 束矢其搜:捆好箭矢收藏。
45. 戎車孔博:戰車堅固廣大。
46. 徒御無斁:步兵車夫不懈怠。
47. 孔淑不逆:非常善良,不違逆正道。
48. 式固爾猶:這樣鞏固你的基業。
49. 卒獲:終於成功俘獲。
50. 翩彼飛鴞:飛翔的鴞鳥。
51. 集于泮林:聚集於泮宮的林中。
52. 桑黮:桑樹的嫩葉。
53. 懷我好音:眷戀我國的好聲譽。
54. 憬彼淮夷:淮夷人驚醒感悟。
55. 琛:珍寶。
56. 元龜:大龜,作為占卜用的寶物。
57. 南金:南方所產的貴金屬。
3. 白話文
思念喜愛泮水,稍稍採摘那裏的芹菜。
魯國的國君來到這裏,說要觀看他的旗幟。
他的旗幟飄揚飄揚,鸞鈴聲響動嘹亮。
無論大小,大家都跟隨國君前進。
思念喜愛泮水,稍稍採摘那裏的水藻。
魯國的國君來到這裏,他的馬昂首高舉。
他的馬昂首高舉,聲音響亮而清晰。
臉上帶著笑容,不是怒氣,而是教誨。
思念喜愛泮水,稍稍採摘那裏的茅草。
魯國的國君來到泮宮,在那裡飲酒。
已經喝過美酒,願永遠賜予長壽。
順從那正道,屈服那些邪惡之人。
端莊嚴肅的魯國國君,恭敬明察他的德行。
恭敬謹慎於威儀,成為百姓的楷模。
既有文才又有武功,光顯地承繼祖先的業績。
沒有不孝的人,大家自求福祿。
光明磊落的魯國國君,能夠彰明其德行。
已經建成泮宮,淮夷之族也來歸服。
威武的大臣們,在泮宮進獻斬獲的敵首。
善於審訊的人,如皋陶一般,在泮宮進獻俘虜。
人才眾多又整齊,能夠弘揚德行之心。
勇猛征討東南敵人,征伐繁盛嚴肅。
不誇張炫耀,不張揚喧鬧。
不向上天訴說功勞,在泮宮陳報戰功。
角弓彎曲,束好箭矢收藏起來。
戰車堅固而廣大,步兵車夫都不懈怠。
已經戰勝了淮夷,非常善良而不違逆正道。
就這樣堅固了你的基業,終於成功俘獲敵人。
飛翔的鴞鳥,聚集在泮宮的林中。
吃著我們的桑樹嫩葉,眷戀我們的好聲譽。
淮夷的人驚醒感悟,來進獻他們的珍寶。
有巨大的占卜龜、有象牙、有貴重的南方金屬。
4. 總結
《泮水》頌揚魯侯的德政、武功與教化,描寫國君親臨泮宮,治學宴飲,征伐有功,淮夷歸服,百姓安樂景象。
啟示有:
國君自身德行端正,是國家興盛的根本。
教化與制度建設並重,可以穩固人心。
文武並濟,方能外服夷狄、內安百姓。
勇於征伐又不張揚,戰功以德報國。
從修身做起,才能長久地傳承基業,並使異族來歸。
《閟宮》
1. 原文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稺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髮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髮兒齒。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2. 注釋
1. 閟宮:幽靜肅穆的宮室
2. 侐:安靜
3. 實實枚枚:莊嚴而繁多的樣子
4. 赫赫:光明顯赫
5. 不回:不偏離
6. 彌月:滿月
7. 后稷:傳說中的農業之神
8. 降:賜予
9. 稙稺:栽種的早苗和晚苗
10. 奄有:統治
11. 纘:繼承
12. 禹:大禹,治水的傳說人物
13. 翦商:削弱商朝勢力
14. 致天之屆:奉天命
15. 無貳無虞:無背叛無隱患
16. 敦:安撫
17. 克咸厥功:都能完成任務
18. 建爾元子:立你的長子
19. 龍旂:繪有龍紋的旗幟
20. 六轡:六匹馬的馬轡
21. 耳耳:整齊有序的樣子
22. 春秋匪解:四時不間斷
23. 饗祀不忒:祭祀沒有差錯
24. 騂犧:赤色的犧牲牛
25. 楅衡:夏季祭祀
26. 犧尊:祭器
27. 毛炰胾羹:毛牲炙烤切割做成羹湯
28. 籩豆:盛食物的器皿
29. 公車:魯國軍車
30. 朱英綠縢:車馬裝飾鮮艷
31. 烝徒增增:軍隊興盛
32. 戎狄:北方異族
33. 荊舒:南方民族
34. 黃髮台背:年老之貌
35. 壽胥與試:彼此一起長壽
36. 龜蒙:山名
37. 徐宅:徐國之地
38. 鳧繹:地名
39. 蠻貊:南方少數民族
40. 純嘏:極大的福祉
41. 居常與許:居於常國和許國附近
42.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徂來山、新甫地的松柏
43. 松桷有舄:松木屋椽有光澤
44. 路寢孔碩:正殿宏大
45. 奚斯所作:指奚斯所建
3. 白話文
幽靜肅穆的宮室裡,有著安詳和諧,莊嚴而繁盛。光明顯赫的姜嫄,她的德行不偏離正道。上帝依靠著她,使她無災無害。懷孕滿月而不遲延,生下了后稷,並賜予他百般福氣。種植黍稷、重穋、早苗晚苗、菽麥各種穀物。統治了南方的國土,使百姓得以從事農業,有黍、有稷、有稻、有秬。統治了整片大地,繼承了大禹的基業。
后稷的孫子,正是大王。他居住在岐山之陽,開始削弱商朝勢力。到了文王、武王,繼承大王的事業,奉天命於牧野。毫無二心毫無隱憂,上帝親臨於你。安撫商朝軍隊,並全部完成使命。王對叔父說,建立你的長子,讓他去做魯國的諸侯。大大開拓你的家族,成為周室的輔佐。
於是命魯公,封他於東方。賜給他山川、土地和附庸。這是周公的孫子、莊公的兒子。以龍旗承繼祭祀,六馬齊驅整齊有序。四季祭祀不間斷,祭祀也無差錯。光輝燦爛的上帝,光榮的祖先后稷,以赤色的犧牲牛祭祀,這樣的祭祀是適宜的。降下的福氣極多,周公這位光榮的祖先,也一併賜福於你。
秋天載著新收的穀物,夏天舉行衡祭。白牡、赤色強壯的犧牲牛,供品豐盛華美。毛牲炙烤切割做成羹湯,籩豆裡盛滿豐盛的食物。萬人之舞洋溢著歡樂,孝順的子孫有著大慶。使你興旺昌盛,使你長壽善良。守護著這片東方,讓魯國永久安定。不會衰敗,不會崩潰,不會震動,不會動亂。三重的長壽如同山岡陵丘般穩固。
魯國軍車千乘,車飾朱英綠縢,持雙矛重弓。公家軍隊三萬人,貝甲紅帶。軍隊蒸蒸日上,戰勝戎狄。懲戒荊舒,於是沒有人敢反抗。使你昌盛興旺,使你壽命長久富足,年老仍精神矍鑠,大家一起長壽。使你昌盛壯大,年老而安康,歷萬千歲,眉壽長存無害。
巍峨的泰山,是魯國所管轄。統治龜蒙地,開拓到大東方。直到海邊國家,淮夷前來歸附。沒有不聽從的,這是魯侯的功勞。
守有鳧繹之地,開拓徐國之地。直到海邊國家,淮夷與蠻貊。以及南方各族,無不來歸服。無人敢違抗,這都是魯侯的功績。
上天賜給公純厚的福祉,長壽守護著魯國。常國與許國為鄰,恢復周公之舊地。魯侯安居樂喜,妻子母親也長壽。使大夫、庶士各有安身立命之所。既然多受福祉,百姓中黃髮童齒之人遍地。
從徂來山的松、新甫地的柏,砍伐修整,依尋尺量。松木屋椽有光澤,正殿寬大宏偉。新建的廟宇光彩奪目,這是奚斯所建。宏大且壯觀,萬民皆景仰。
4. 總結
本篇描寫魯國先祖由后稷至大王、文武、周公等開國治民的偉業,表現出天命所歸、民心所向。對魯侯的讚頌,既是對祖德的追思,也是對當代統治的正面肯定。
啟示:
德行與天命密切相關,仁德之人易得上天庇佑
農業為立國之本,百姓安居樂業才能國家強盛
祖先之功不可忘,祭祀之禮必須恭敬遵循
國君應以民為本,鞏固內政才能拓展國土
長久昌盛需德政與軍功並重,並且代代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