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與大家分享我的股票質押投資實驗,不知不覺又過了一段時日。這段期間,金融市場的波動依舊是投資者們熱議的話題,多空因素交雜,市場情緒也隨之起伏。然而,如同我先前所強調的,嚴謹的風險控管一直是我進行質押操作的核心原則。即便市場風雲變幻,我的整體質押部位依然維持在相對穩健的狀態,並未因此產生難以控制的風險。因此,我決定再次整理近期的操作數據與心得,與各位持續關注此實驗的朋友們分享。
最新的配息及配息再投入狀況
在配息方面,我質押借款後轉投資的標的 00937B,依然持續帶來現金流。根據紀錄,最近幾次的配息情況如下:
- 2025年2月21日: 收到配息金額 10,840元 (當時配息基準股數 132,214股)
- 2025年3月17日: 收到配息金額 10,840元 (當時配息基準股數 132,887股)
- 2025年4月15日: 收到配息金額 10,684元 (當時配息基準股數 133,569股)
我依然堅守著「配息再投入」的策略,將每一次領到的配息,扣除必要的費用後,都再次買入00937B,以期達到複利增長的效果。近期的再投入操作例如:
- 於2025年3月17日,以每股15.88元的價格再投入買入約682股。
- 於2025年4月15日,以每股14.98元的價格再投入買入約531股。
- 最近一筆交易則是在2025年4月16日,以14.98元的價格再投入約182股。
透過持續的配息再投入,截至2025年5月9日,00937B總股數已累積到134,282股。
擔保品的維持率
談到股票質押,最重要的莫過於擔保品的維持率。截至2025年5月9日的收盤價計算:
- 台新金 (110張): 目前市價約16.10元,擔保品市值約1,771,000元,單筆維持率約為177.10%。
- 00929 (104張): 目前市價約17.02元,擔保品市值約1,770,080元,單筆維持率約為177.01%。
- 00929(93張): 只擔保不借款
整體帳戶的維持率目前約為248.99%。 相較於上次檢視時的數據,維持率下降不少,但也因為即時投入新的擔保品,仍遠高於證金公司要求的最低維持率門檻。這顯示即使市場有所波動,目前的擔保品價值依然能夠充分覆蓋借款金額,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如同前次分享中提到的,我並不追求極致的槓桿,而是希望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提升資金運用效率。
整體報酬率
接下來是大家最關心的整體報酬率表現。此項質押再投資實驗的核心,是將約2,000,000元的質押借款投入到00937B。以2025年5月8日的收盤價14.02元計算:
- 我持有的134,282股00937B,目前市值約為1,882,634元。
- 購買這些股份的平均成本約為15.851元,總投入成本約2,128,618元 (此為買入股票的成本,非初始借款金額)。
- 帳面上的未實現資本損失約為245,908元。
然而,我們不能忽略持續領取的配息。從開始投資00937B至今,累計收到的配息金額已達到128,473元。
因此,若將資本損益與已實現的配息收入合併計算,目前此筆質押再投入00937B的帳戶淨損益約為 -117,366元 (即 -245,908 + 128,473),換算成投資報酬率約為 -5.87% (相對於2,000,000元的初始投入)。
再考慮到質押借款的利息成本。根據紀錄,目前每月的質押利息支出約為4,533元。此實驗從2024年4月開始買入00937B,至今已約13個月。若以數據表中的「預估總損益(配息再投入)」來看,扣除預估的累計利息後,整體操作的淨損益約為 -170,686元。
雖然目前的帳面結果呈現負數,與先前文章中提到的正報酬有所不同,但這也真實反映了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以及利息成本的實際負擔。重要的是,此策略的初衷是利用質押款項進行長期投資並賺取股息與本金之間的利差。從數據來看,00937B的預估年化配息率約6.85%,月配息金額(例如最近的10,684元)仍高於月利息支出(4,533元),代表每月的現金流仍然是正向的(預期質借月利差約6,210元)。這正向的利差是支撐此策略長期執行的關鍵。
結論
股票質押借款再投資的實驗持續進行中。截至2025年5月9日,雖然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使得整體帳面報酬(扣除預估利息後)暫時為負,但擔保品維持率依然健康,風險可控。
更重要的是,透過質押投資的00937B,其產生的每月配息現金流,在扣除質押利息後仍有正向的利差。這筆正利差持續投入,有望在未來逐步累積更多資產。
此項實驗的目的在於探索一種在傳統存股之外,可能提升整體資產效益的方式。市場的短期波動難以預測,但只要堅持既定的策略與風險控管原則,長期下來,透過穩定的配息再投入,我相信能夠逐步累積成果。後續我會持續觀察市場變化與自身部位的狀況,並在適當的時機與大家分享最新的進展與心得。
免責聲明: 本文僅為個人投資經驗分享與紀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賺有賠,讀者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