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曇野市位於長野縣的中西部,北阿爾卑斯山腳下,從松本乘火車大約需要 10 到 30 分鐘,西部是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的山區,雄偉的北阿爾卑斯山脈巍峨聳立,有海拔3000公尺等級的燕岳、大天井岳、常念岳等標誌性山峰;發源於北阿爾卑斯山脈的中房川、烏川、梓川、高瀨川等河流匯入犀川的東部地區,地勢大致平坦的複式沖積扇,被稱為“安曇野”,海拔約500~700米,東西長25.9公里,南北長21.0公里,面積331.78平方公里,人們居住在海拔約550至650公尺的地方。
綠樹成蔭,泉水清澈,風景優美,堪稱日本的原汁原味風景,也是一座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的城市,擁有由先輩們努力建立和傳承下來的令人著迷的當地文化,以及眾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鬱鬱蔥蔥的自然環境、文化和藝術是城市的獨特資產,近年來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需要創造一個讓具有各種背景和價值觀的人都能蓬勃發展的社會,目前,本市正加速實現共存社會,並以此為目標,打造一個讓所有人在安曇野都能幸福生活的城市,總人口95,537人。 https://www.city.azumino.nagano.jp/

圖片來源:安曇野市官網
•地方創生的核心作法與特色
1. SDGs未來都市與自治體SDGs模範事業的雙重選定
安曇野市於2024年度被日本內閣府選定為「SDGs未來都市」,並同時獲選為「自治體SDGs模範事業」,成為長野縣內首個獲得此雙重認可的城市。該市提出的計畫涵蓋多項創新措施,包括:
.元宇宙(Metaverse):利用虛擬平台推廣地方特色與文化。
.冒險旅遊(Adventure Travel):結合自然資源發展體驗型旅遊。
.戶外活動據點建設:打造適合各年齡層的戶外活動空間。
.山葵產地強化:提升當地特產山葵的生產與品牌價值。
.自然保育與教育:推動自然保育活動與環境教育。
.藝術家駐村計畫(Artist-in-Residence):吸引藝術家進駐,促進文化交流。
.日本獼猴驅趕隊:以創新方式解決野生動物侵擾問題。
.地區脫碳化:推動再生能源與減碳措施。
其中,里山再生活動「さとぷろ。」作為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的統合性核心計畫,獲得高度評價。

圖片來源:安曇野市官網
2. 文化藝術中樞城市的實現
安曇野市致力於成為文化藝術的中樞城市,透過以下措施推動文化發展:
.學校教育的充實:與大學合作,邀請專家開設能樂教室等,促進學生與藝術家的交流。
.文化藝術活動的推進:實施藝術家駐村計畫,吸引外地藝術家進駐,活化市內文化藝術活動。
.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結合文化財與其他領域,推動地區歷史與傳統文化的魅力發掘。
3. 戶外運動與觀光振興
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安曇野市推動戶外運動與觀光發展:
.戰略性的觀光推廣:發展自行車與登山等戶外活動,吸引觀光客。
.道路整備的推進:改善自行車道,打造友善的騎行環境。
.可持續的公共交通形成:引入MaaS系統,促進共享單車等綠色交通工具的使用。
.移居與定居的推進:透過戶外運動環境的宣傳,吸引新居民。
4. 自然保育與教育的融合
安曇野市在全市公立認定兒童園推行「安曇野自然保育」計畫,讓兒童在自然環境中學習與成長,培養其觀察力、協作能力與主動性。
5. 古民家再生與文化資產活用
為保護與活化歷史建築,安曇野市推動古民家再生計畫,特別是市有形文化財「等々力家」的再利用,透過官民合作,賦予古建築新的價值與功能。

圖片來源:安曇野市官網
•地方創生的主訴求
安曇野市的地方創生主訴求包括:
.可持續發展:結合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推動SDGs目標的實現。
.文化藝術的振興:打造文化藝術中樞城市,促進文化交流與創意產業發展。
.觀光與移居的促進:利用自然資源與戶外活動,吸引觀光客與新居民。
.教育與保育的強化:透過自然保育與藝術教育,培養下一代的多元能力。
.歷史文化資產的活用:保護並再利用古民家等歷史建築,傳承地方文化。
.透過上述多元策略,安曇野市致力於打造一個融合自然、文化與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城市。

圖片來源:安曇野市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