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膨指標:CPI 與 PCE 趨勢
美國通膨持續降溫,最新數據顯示整體物價年增幅已接近聯準會2%的目標水位。2025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4%(4月為2.3%),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5%;核心CPI(扣除食品與能源)年增率則持穩在2.8%,低於預期的2.9%。物價漲幅放緩進一步強化市場對聯準會年內啟動降息的預期。同期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的降溫更為明顯:2025年4月PCE年增率降至2.1%(3月為2.3%),幾乎回到Fed設定的2%目標水準;核心PCE年增率為2.5%,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6%,創下四年多來最小漲幅。整體而言,「通膨確實在趨緩,但核心價格指標仍高於目標水準」,顯示物價壓力尚未完全解除。
這些通膨趨勢意涵是物價上漲動能大幅減弱。能源價格年減超過3%,成為CPI放緩主因之一;同時住房通膨也見頂回落(5月住房價格年增3.9%,略低於4月的4.0%)。但服務業和食品價格漲幅依然不低(如食品年增2.9%,運輸服務2.8%),核心服務通膨的黏性不容忽視。市場觀察特別關注「超級核心通膨」(不含住房的核心服務),該指標在5月年增約2.8%,僅小幅下降。這意味著雖然總體通膨趨勢向好,核心與服務項目可能存在底部黏著。對聯準會而言,通膨離2%目標已經不遠,但核心指標距離充分緩和仍有一段差距,因此決策者在降息前仍需要確認物價壓力“真正受控”。
就業市場現況:非農、失業率與薪資
美國勞動市場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顯現溫和降溫的跡象,但整體仍屬穩健。最新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示,5月新增就業13.9萬人,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3萬人,但明顯低於前三個月的水準。3月與4月的就業增幅也經下修,顯示企業在招募上轉趨謹慎。失業率方面,近三個月連續維持在4.2%左右。這比2024年底的水準略高,但仍處於歷史低位,只是就業市場的緊俏程度較去年有所緩解。勞動參與率近期略有下降,部分勞工退出就業市場,使失業率暫時未進一步攀升。聯準會預測2025年底失業率約為4.5%,目前4.2%的失業率顯示勞動市場略有放緩但並未急劇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薪資成長依然穩健,突顯就業市場的韌性。5月平均時薪月增0.4%,年增率達3.9%,與4月持平,僅略低於前一年同期水準。工資年增接近4%意味著勞動力成本仍在上升,可能對通膨形成支撐。市場解讀為:就業成長放緩有助於抑制通膨,但薪資持續上揚則可能讓聯準會對降息保持更大耐心。
實際上,5月就業報告發布後,儘管新增人數略低預期,但薪資增長強勁讓投資人認為通膨壓力尚存,聯準會短期內不會轉向寬鬆。數據公布當日,美股開盤上揚而美元與美債殖利率同步上升,反映市場預期聯準會6月會議將按兵不動,最早要到9月才可能啟動降息。
總的來說,美國就業市場仍屬健康:每月十萬以上的就業增長足以吸收新進勞動人口需求;企業雖然放緩招募,但也沒有大量裁員傾向,甚至存在“囤員工”現象來避免日後招工困難。聯準會官員多次表示,就業市場尚未出現需要大幅放鬆政策的疲弱信號。只要失業率維持在低檔、薪資增幅未明顯回落,Fed決策者在降息問題上就會保持謹慎,以確保不會過早轉向而刺激通膨捲土重來。
聯準會官員談話與點陣圖展望
聯準會在2025年6月的會議中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4.25%~4.50%不變,這是連續第四次按兵不動。會後發布的點陣圖(Dot Plot)揭示了決策官員對未來利率路徑的看法:與3月相比,官員們對2025年降息幅度出現明顯分歧,呈現「雙峰」分布。19位官員中有7位預期今年不降息(3月時僅4位),8位預期降息兩碼(0.5%),另有少數人預期降息一次或三次。
這使得2025年底利率預測的中位數略上調至3.9%(約代表降息兩碼),顯示較多官員轉趨保守,傾向「先觀察更明確的數據再決定」。換言之,聯準會內部對何時降息仍存重大歧見,不少決策者認為今年可能不宜過快放鬆。
點陣圖也反映了聯準會對經濟前景的最新判斷:官員們下調了2025年經濟成長預期(從3月預測的1.7%降至1.4%),同時上調了未來幾年的核心通膨預測。例如,2025年的核心PCE通膨預估中值由2.8%上修至3.1%。這表示決策者認為通膨可能比先前預期更具黏性,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回到2%。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的談話基調偏鷹派:他強調美國經濟仍具韌性、勞動市場強勁,「尚未出現需要啟動降息的明確信號」。
對於市場關注的物價走勢,鮑威爾直言「關稅已進入供應鏈,預期將進一步傳導至消費端」,未來短期物價恐因關稅而上揚。面對這種前所未見的不確定局勢,聯準會將保持謙虛審慎態度,目前沒有官員對未來利率路徑有十足信心。多位區域聯邦銀行總裁近期也釋出類似風訊:只要核心通膨高於2%且下行速度不夠快,他們就傾向維持略具限制性的利率水準來壓低物價。
例如,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利表示,在通膨明確回到2%之前,政策需維持緊縮,因為當前勞動市場依然穩健;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洛根也指出,在充分評估新關稅對經濟影響前,Fed暫不宜動作,顯示決策層對降息時機的拿捏極為謹慎。
總結而言,聯準會官方態度仍偏向觀望。2025年年中的點陣圖透露年內至多降息兩碼的預期,而且有越來越多官員認為甚至不需要降息。此與市場相比顯得保守(市場先前預期全年可能降息超過三碼),說明聯準會寧可等到通膨明顯受控、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時才會行動。
正如鮑威爾所述,目前政策處於“適度緊縮”狀態,既要對抗仍高於目標的通膨,同時兼顧經濟成長的韌性。在這平衡過程中,決策者強調「保持耐心,視數據行事」——未來數月的通膨與就業報告將是他們判斷9月是否啟動降息的重要依據。
市場預期:CME FedWatch 顯示的9月降息機率
儘管聯準會官員態度審慎,金融市場一直在提早消化潛在的降息時點。觀察利率期貨定價的CME FedWatch工具,可量化市場對各FOMC會議利率調整機率的預期。截至5月下旬的數據,市場原本預期聯準會可能最早在6月會議就開始降息,但隨著通膨趨勢改善、就業仍顯強勁,以及美中關稅戰出現和緩跡象,投資人將降息時點的押注大幅延後。
根據FedWatch在5月19日的資料顯示:6月會議降息的機率不到12%,7月略升至約37%,而9月會議的降息概率則大幅攀升至70%以上。也就是說,市場主流觀點認為9月將是今年啟動降息的最可能時點。這一預期較年初已有明顯推遲——許多分析機構原先估計首降可能發生在年中之前,但在4月就業數據強勁、通膨回落但未完全達標,以及美中互降關稅暫緩衝擊之後,市場紛紛修正看法。
例如,花旗銀行將首次降息預期由6月延後至7月,高盛則甚至認為要到12月才會降息;總體而言,多數投行現在預測全年僅降息兩次(較此前預估的三次縮減),首降時點延至第三季甚至第四季。
值得注意的是,FedWatch的機率估計會隨數據及消息不斷調整。6月中旬聯準會點陣圖發布後,市場一度將7月降息的預期大幅下修,認為Fed可能觀望更久。最新的觀測顯示,7月降息機率僅約15~25%,而9月降息機率仍超過六成,到年底前累計降息兩碼左右的預期基本不變。
換言之,投資人普遍相信Fed不會在夏季匆忙轉向,但九月會議有相當高的機率出現自本輪緊縮循環以來的首次降息。這種預期已反映在債券市場上:短天期美債殖利率自春季以來明顯下滑,顯示交易員提早押注聯準會降息路徑。
然而,市場定價與聯準會的前瞻指引之間仍存落差。Fed官員強調決策取決於數據,若接下來通膨降幅不如預期或金融條件改變,不排除市場預期還會繼續調整。因此,投資人在參考FedWatch時需留意其動態變化:近期任何超預期的經濟數據或風險事件,都可能令9月降息概率出現明顯波動。
油價走勢與通膨風險
國際油價是影響通膨前景與聯準會政策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近期油價出現較大波動:2025年第二季末,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國與伊朗關係緊張導致市場一度預期原油供應受阻,布倫特原油價格曾跳漲近6%至每桶81美元上方,之後又回落至約77美元。這種劇烈變化凸顯供應鏈風險對油價的沖擊。
6月中旬,美國空襲伊朗部分設施、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消息一出,投資人湧入避險資產,推升油價與黃金上揚,也帶動美元對主要貨幣走強。市場擔憂油價上漲將推高通膨、逼使Fed延後降息,這使彭博美元指數一度上漲0.6%,創下近月新高。正如MUFG銀行外匯策略師Hardman所言:高度不確定的地緣局勢及新一輪能源價格飆升風險,在短期內將支撐美元,因為聯準會在通膨威脅下不願過早降息。可見,如果油價持續高企,將對通膨下行形成阻礙,Fed的政策轉向也可能因此推遲。
除了中東局勢,美國自身的能源政策和全球供應動態同樣會影響油價走勢。拜登政府過去曾動用戰略石油儲備(SPR)平抑油價,也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某種程度上壓抑了化石燃料投資,這可能限制未來產能增長。相反地,如果川普政府主導政策,可能傾向放寬國內油氣生產的限制,並在國際上對OPEC施壓增產,以求降低油價。
但2025年的情境顯示,即使美中暫時休兵降低部分進口成本,關稅因素仍疊加了能源通膨風險:關稅戰導致供應鏈調整放慢、進口價格上升,加上油價波動,讓核心通膨走勢充滿變數。近期美國ISM採購經理人指數中的價格分項也顯示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售價正在回升,這可能與能源、原物料價格反彈有關。
因此,聯準會非常關注油價對短期通膨的影響。如果國際油價再現一波明顯上漲(例如供應端出現新干擾或OPEC+減產超出預期),那通膨壓力可能再度升高,聯準會降息時點將進一步往後順延。相反地,若未來幾個月全球原油供給保持充裕、油價穩定在相對溫和的水準(例如每桶70幾美元),則將有利於通膨續降,為Fed提供更多降息空間。
關稅政策調整對通膨與政策的影響
關稅政策是2025年影響通膨和聯準會政策預期的另一關鍵因子。無論是拜登或川普政府,對關稅的不同操作都可能改變物價走勢。2025年上半年,美中貿易談判取得進展,雙方宣布90天的關稅休戰協議,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由原先累計的高點(超過百百分比)大幅降至30%,中國報復關稅也同步從125%降至10%。這種互降關稅的舉措有效緩解了進口物價上漲壓力,降低了聯準會因貿易衝擊而被迫提前降息的必要性。
簡而言之,關稅戰的暫時停火為貨幣政策爭取了彈性與觀察空間。在關稅下調的背景下,雖然美國通膨數據總體回落,但核心通膨仍高於目標且關稅水準仍處歷史高位。經濟學家警告,關稅效應可能延後反映至最終消費價格,預計從5月起關稅對核心物價的推升將逐步顯現。因此聯準會需要持續觀察這一進程:如果關稅降低後物價漲勢依然受控,則Fed有更大空間放鬆;反之若關稅成本轉嫁使核心通膨再度升溫,降息時點恐被迫延後。
相較之下,川普政府對關稅的立場更趨強硬且多變。2025年初,川普加碼對部分中國輸美商品課稅,引發市場對通膨反撲的擔憂。聯準會在5月的紀要中明確提及:若川普的新關稅措施推升物價,將迫使央行在抗通膨與穩增長之間做出艱難取捨。
多位Fed官員也反覆警告,關稅可能抵銷通膨壓力緩解的進展。對決策者而言,關稅就像一道額外的供給衝擊:提高進口商品成本,短期內推升物價,同時壓抑需求。這種情況下,聯準會可能進退兩難。因此Fed目前對政策保持觀望,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等待關稅影響的明朗化。
如果關稅持續高企甚至再次加碼,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可能被迫維持更久的緊縮立場,以免過早降息助長通膨;反之,若關稅摩擦緩和(例如如拜登政府可能採取的部分關稅豁免或降低措施),則下半年通膨將少一重推力,Fed降息的阻力也將減小。
概括而言,關稅政策變動對通膨與聯準會決策有直接且顯著的影響。拜登政府傾向於修復多邊關係、減少關稅壁壘,若其調降對華關稅,將有助削減進口物價、降低通膨,從而為Fed提前降息創造條件(據估計取消部分對華關稅可使美國通膨率下降約0.2~0.3個百分點)。
反之,川普政府奉行關稅施壓策略,其提高關稅的做法在2025年被經濟學家批評為“關稅武器化”,撕裂全球供應鏈。雖然6月中美達成暫時協議削減關稅,但供應鏈重組造成的衝擊已顯現:雙邊貿易量下滑,美國部分農產品出口受挫。這些影響累積下來,可能在今年夏天集中反映於物價與經濟數據上。
聯準會官員據此判斷,7月會議降息的可能性極低,最早也要等9月,視屆時通膨與就業數據是否因關稅衝擊有明顯變化再做決策。因此投資人需密切關注白宮的貿易政策動向:任何關稅上的重大調整,都可能改寫通膨走勢預期,進而改變聯準會政策前景。
9月降息可能性對股市、債市、美元的影響
目前市場對9月降息與否抱持高度關注,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多類資產的走勢。一般而言,聯準會降息對風險資產是利多,對債券和匯率則影響複雜,需要區分短期與中期的反應:
股市
若聯準會在9月如期啟動降息,短期內美股有望出現正面反應。降息意味資金成本下降、企業融資環境改善,成長型股票特別是科技類股往往受到激勵。的市場反應也印證了這點:當投資人預期降息臨近時,股指往往走強。降息還可提升投資人風險偏好,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推動股價上行。
不過,中期影響取決於降息的背景:如果降息伴隨經濟軟著陸(通膨下行且經濟平穩),那股市上漲動能可望持續;但若降息是因經濟下滑明顯,初期利好可能很快被企業盈利惡化所抵消。
反之,若9月聯準會意外按兵不動(市場預期落空),短線可能打擊股市情緒——投資人會擔心利率高檔維持更久,壓抑企業估值和消費需求。不過,若不降息是因經濟依然強韌,企業盈餘前景穩健,股市調整後也可能企穩。因此,9月是否降息對股市的即時衝擊較大,中期走勢則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
債市
降息通常對債券價格有直接提振作用。當聯準會降低政策利率,新的債券發行利率走低,已發行債券的較高票息變得有吸引力,債券價格因而上漲、殖利率下跌。預期降息的氛圍下,近期已可見美國2年期與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雙雙下滑,反映市場對未來利率調降的預期。
如果9月正式宣布降息25個基點或更多,短期內公債殖利率將進一步走低,債券價格上揚,長天期債券和利率敏感度高的債券ETF都將受惠。許多投資人已提前布局債市,希望透過降息行情獲利。不過,中期來看,債券市場走勢還要看降息循環的節奏。若聯準會後續繼續溫和降息,整體利率曲線可能下移,收益率曲線陡峭化(短端利率降幅較大)有助於修復金融機構利差。
同時,降息往往意味經濟有放緩壓力,債券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也會增加,支撐價格。然而需要留意的是,一旦市場嗅到經濟企穩回升的跡象(可能在降息一段時間後出現),通膨預期和長端利率可能重新上揚,屆時長期債券價格反而可能自高點回落。目前情境下,如果9月不降息,可能因為通膨或就業數據不支持,那債市短期將失望: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反彈,債券價格承壓。
但只要未來降息大勢未改(例如年底前仍可能降息),債券下跌幅度也有限。因此對債市而言,降息的確定性和節奏比單次會議更重要。總體而言,9月啟動降息將強化債券牛市格局;若延後,債市可能震盪,但中長期仍看好趨勢轉折點的到來。
美元指數
利率走向是匯率的重要驅動之一。當美聯儲降息,美元相對利差縮小,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下降,通常會導致美元走弱。今年以來,市場對美國經濟放緩和降息預期升溫,使美元指數自高點回落,2025年迄今已下跌約8.7%。如果9月聯準會如期降息,且暗示新一輪寬鬆循環啟動,那麼短期內美元可能進一步走低,非美貨幣和黃金等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將受益。
不過,匯率變化還受到其他央行政策和全球風險偏好的影響:倘若其他主要經濟體也同步降息,美元相對走勢未必大幅貶值;或者如果降息原因是美國經濟惡化引發避險情緒,資金可能仍湧向美元資產避險,反而支撐美元。
近期的例子是,在中東衝突和油價飆升的消息下,雖然市場推測Fed可能延後降息,這本應利好美元,但避險資金湧入的效果更直接,美元短線大漲至一個月高點。因此可以預期,若9月Fed按兵不動且措辭強硬(偏鷹),美元將受到支撐甚至上揚,因投資人會重新計入更長時間的高利率優勢;反之若9月降息且暗示持續放鬆,美元指數可能朝下測試近期低點。
在中期,美元走勢還取決於降息周期的幅度和全球經濟相對強弱。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國降息幅度將溫和且漸進,如果經濟實現軟著陸,美元或許不會劇烈貶值,而是呈現溫和走弱趨勢。
總的來看,9月是否降息將引發金融市場短期明顯波動,但資產中期走勢仍圍繞經濟基本面與政策路徑。投資人應提前思考各種情境:若降息成真,考慮股債適度加碼,但也留意利好兌現後可能的震盪;若聯準會延後降息,短期調整或是介入良機,但要防範通膨再起或經濟下行風險。適當的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將有助於在政策拐點來臨時掌握機會、應對市場反應。
領趨觀點:9月降息機率評估與後續觀察重點
綜合以上分析,美國聯準會2025年9月是否會開始降息取決於多重因素的角力。目前通膨數據朝正確方向發展:CPI和PCE年增率已大幅回落至接近2%,但核心通膨黏性仍存。就業市場顯露降溫跡象:就業增速趨緩、失業率略升但仍處低位,薪資增長雖稍放緩但保持韌性。聯準會官員則態度謹慎,以“不急於降息”的基調觀望更多證據。市場預期與官方指引出現溝通落差——Fed暗示年底前或降息兩碼,而投資人堅信9月啟動在望。
如果夏季公佈的關鍵數據(如核心PCE通膨、非農就業)顯示通膨進一步下滑至接近2%、經濟成長明顯放緩甚至有衰退跡象,則聯準會有較大機會在9月順勢降息,以防範經濟下行風險。同時,需留意外部衝擊是否緩解:假如油價保持平穩、川普政府的關稅衝擊未如預期嚴重,通膨前景將更為樂觀,降息條件會相對成熟。
反之,若核心通膨遲遲降不下2%、勞動市場仍過熱(失業率停留在低檔、薪資繼續上行),或國際間出現新的供應衝擊(油價驟升、地緣政治緊張),聯準會可能選擇再多觀察一季,把首次降息延後到第四季甚至明年,以維持對通膨的壓力。
未來幾個月值得關注的關鍵數據和轉折點包括:
通膨數據:每月公佈的核心CPI與核心PCE年增率是頭號觀察指標。只有這兩項核心通膨持續朝2%逼近,聯準會才會安心放鬆政策。特別是核心服務價格(剔除住房)能否明顯回落,將決定通膨壓力是否真正受控。
就業與薪資:非農就業新增人數若進一步放緩甚至轉負、失業率逐步升向4.5%以上,將為Fed提供降息的理由。而平均時薪增幅的走低(例如降到3%出頭)也會降低通膨後勁,這些都是觀察重點。反之,如果就業驟冷引發失業率飆升,降息節奏可能加快;但若就業過熱狀況捲土重來,降息恐推遲。
油價與能源供應:需密切留意國際油價動態,例如OPEC+產量政策、中東地緣局勢等。如果未來油價因某種“完美風暴”飆升,通膨預期將重新抬頭,Fed可能被迫延後降息以觀察能源價格穩定。相反,若油價回落至每桶60~70美元區間,將大大有助於通膨下行。
關稅與政策變化:美中貿易關係的進展、白宮關稅政策的任何調整,都將直接影響進口物價。投資人應關注90天停火期後的美中談判結果:若達成更持久的關稅削減協議,將利空通膨、利多債市和股市;反之,談判破裂導致新關稅開徵,可能再度改變Fed的政策盤算。此外,美國國內政治例如2025年底Fed主席人選變動,也可能影響市場對未來政策取向的預期。
總體而言,聯準會傾向確認通膨壓力受控且經濟無虞後才會出手,這意味著9月會議之前的幾份CPI、PCE和就業報告將成為決定命運的關鍵。如果數據朝著有利於寬鬆的方向發展,9月降息的大門將打開,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反之,聯準會寧可按兵不動,以政策穩定性來維護長遠的通膨目標。
資料來源
- 2025 年 5 月 CPI 年增率 2.4%、核心 2.8%
來源: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發布之《Consumer Price Index News Release》(2025/6/12) - 2025 年 4 月 PCE 年增率 2.1%、核心 2.5%
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BEA)《Personal Income and Outlays, April 2025》(2025/5/30) - 2025 年 5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 +13.9 萬人
- 失業率升至 4.2%、時薪年增 4.1%
來源:美國勞工統計局(BLS)《Employment Situation Summary》(2025/6/6) - 點陣圖顯示 2025 年最多降息兩碼,核心 PCE 預測 3.1%
來源:FOMC 會議文件(2025/6/11) - 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 Daly:通膨放緩有限,需耐心觀察
來源:Reuters 報導《Daly says rate cuts may need to wait》(2025/4/18) - 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 Logan:通膨仍高,暫不急於降息
來源:Reuters《S&P closes higher on trade hopes, Nvidia lifts Nasdaq》(2025/6/2) - Fed 官員普遍強調:須觀察中國關稅與地緣風險效應
來源:Reuters《Fed officials expect tariffs to boost prices》(2025/5/20) - CME FedWatch:市場預測 9 月降息機率約 70%(一碼)
來源:Reuters 報導引用 CME FedWatch Tool(2025/6/25) - WTI 原油 6 月衝上每桶 81 美元後回落,通膨壓力緩解
- 中東局勢(以伊戰火)與供應鏈仍為市場隱憂
來源:Reuters《Israel-Iran war highlights Mideast's declining influence on oil prices》(2025/6/25) - 日系銀行 MUFG 分析師:油價與關稅支撐短期美元
來源:同上報導(Reuters,2025/6/25) - 美中雙方達成 90 天關稅停火協議
來源:Reuters《China-US 90-day tariff truce should be extended》(202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