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今以後》上映期間,香港LGBT社群曾聯同瑞士領事館舉辦公開論壇,探討女同 志的婚戀狀況。此類討論不單只激發性小眾人仕關注自身,也有助於揭示社會面貌,增進公眾理解,體現主創的工作價值🌟。
電影開篇,兩位主角相守數十載的美滿,實則不易達成。據論壇講者分享,原來女同志有較高離婚率(約5%-6%),語言和精神暴力是導致婚姻破裂的主因。今日就從電影愛好者角度探討一下,為何會如此🤔?
🌈社會關係單一化家人不理解,跟外人相處也不自在,因此容易產生切斷與周圍世界連結傾向,只想維繫跟伴侶的關係。但過度押註單一關係的後果是,即使愛得熱烈、在意對方,一旦自己的想像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生失望情緒,甚至精神施暴,妄圖強迫別人按自己意願行事,或視對方為發洩筒。
怎樣找到情緒👼陽光普照☀️而非帶來精神創傷的「理想伴侶」 ?這也是異性戀的追求,不過同性很大機率要攜手面對更艱難的人生,因此要求更加高。
人與人之間因距離遠近而導致摩擦,程度由低到高通常是 朋友<家人<愛人 。朋友相對最易溝通,君子之交無須多言,總之肝膽相照、無私支持。朋友有得選但家人沒得選。家人關係更考人性,往往需要因勢利導、避實就虛,把握分寸去呵護。愛人之間距離最近,有太多無可避免的瑣碎日常。如果一個人既不在意朋友,也不愛護家人,孤家寡人可能不具備經營愛人關係的能力。
🌻多元社會關係是愛情穩固的基礎
英文俗語有話: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電影個案並非教人緣木求魚,須捨棄某種關係去追求另一種關係,而是要重視多元化關係。論壇講者認為,lesbian朋友圈子交疊,導致兩個人出問題之後想找人傾訴也不易。與其說靠朋友紓解紛爭,不如說是一個人在多元社會關係中的價值感,影響其維繫愛情的能力。一對伴侶發生爭執,肯退讓遷就對方的,往往是兩個人之中的強者。
伴侶之間的強者也並非一成不變:有人從小得不到家人重視,但一旦擁有愛情關係的支持,她(他)處理家人、社會等其他關係時變得更成熟包容,又反哺婚姻關係,甚至成為強者。
人與人之間構築多元關係的優勢還在於:當某一關係破裂,甚至有必要進行反擊時,你有其他關係作為支持。如果Pat在,見到胡家如此對Angie,還會不會邀他們做節呢?當然不會了,維繫成本太高,只能放棄。不過,Pat得知此事的反應激烈程度,可能出乎觀眾預料,直到最後才有暗示,Angie始終是懂得Pat想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