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為未來存一份安心:年輕人該不該自提勞退?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寫給那些覺得「退休」是遙遠話題的你們──也許現在開始存錢,未來的自己會感謝你。
「退休」對20、30歲的我們來說,聽起來就是還很遙遠的事。
房租還沒付、夢想還在路上,每個月的支出總是緊緊貼著收入走,誰有心情管60歲的煩惱?
但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省稅、強制存錢,還能讓錢自己長大,你會不會稍微心動一下?
今天想聊聊勞退自提這件事──
一個看起來很無聊,實際上很實用的理財工具。它不像投資一樣需要盯盤,也不需要太多技巧,只要動一動手指、做個決定,就能悄悄為未來存下一筆專屬於你的退休金,還能順便節稅、強迫儲蓄,我們一起來算看看值不值得現在就開始!
raw-image

🔍勞退自提是什麼?別跟勞保搞混了

很多年輕人一聽到「勞退」,直覺聯想到「勞保效率差」、「不透明,沒保障」、「繳錢不知道去哪」的迷思。但其實,勞退和勞保完全是兩回事,讓我們先來搞清楚!

勞保 vs. 勞退,差在哪?

  • 勞保:像社會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業等給付,退休金是「勞保年金」,大家繳的錢進入同一個大池子,領多少看年資和平均薪資。
  • 勞退:更像是你的個人理財帳戶,雇主每月提撥6%的薪水,存進你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由政府負責投資管理,等你60歲退休時一次或分期領出,金額透明清楚。

勞退自提是什麼?

勞退自提則是你可以選擇每個月從自己薪水中,再額外提撥1%~6%,一起存進這個帳戶。雇主的 6%不變,自提多少由你自己決定,跟雇主的提繳一起累積。
這筆錢100%屬於你,不會被挪用、不會消失,也不會因為跳槽而歸零。


勞退自提的優缺點:到底划不划算?

在決定要不要自提6%之前,先來看看它的優點和缺點,幫你判斷它適不適合你。

✅自提的優點

  • 省稅神器:
    自提的金額不用計入當年度薪資所得,能直接降低稅負。例如月薪5萬、自提6%(3,000元),一年可以省下約4,320元的稅(假設稅率12%)。收入越高,省得越多。
  • 無腦存錢法:
    每個月自動從薪資中扣款,就像「強迫存錢」,完全不用動腦。對不擅長理財或愛花錢的年輕人來說,這是超簡單的存錢法,錢還沒到手就被存起來,想花也花不到。
  • 複利的魔法:
    勞退專戶由政府投資,歷史平均年化報酬率約4~5%。聽起來不高,但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30年下來複利效果會讓你驚訝。
  • 穩穩的幸福:
    勞退專戶有最低收益保證,不低於2年定存利率的最低收益(目前約1.5~2%),就算市場有波動,你的本錢也不會虧。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至少不會讓你半夜驚醒。

❎自提的缺點

  • 錢會被鎖到60歲:
    想買房、結婚、出國留學?抱歉,這筆錢要等到60歲才能動。如果你現在就需要大筆資金,這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
    ■小提醒:自提勞退隨時都可以申請停止或恢復,取決於個人經濟狀況,這項制度是自願參加、隨時可變更。
  • 報酬率有點保守:
    4~5%的年化報酬率,比起股票可能的8~10%確實保守一些。如果你是投資高手,可能會覺得這個報酬率有點「佛系」。
  • 低薪族的兩難:
    如果月薪只有3萬,自提6%就是1,800元,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畢竟房租、吃飯已經花掉大半收入了,可能讓生活更拮据。
  • 退休金可能要納稅:
    雖然自提能省當下稅金,但退休領錢時,若總額超過免稅額(目前每年約10萬),還是得繳稅,影響最終收益。

年輕人該不該自提?讓數字說話

為了讓你更清楚自提的威力,我們用兩個30歲年輕人的案例,假設他們都自提6%,看看60歲退休時能領多少錢。
假設勞退專戶年化報酬率4.5%(參考歷史平均值),用複利計算:

案例1:月薪3.5萬的小明

小明每個月自提2,100元,加上老闆的2,100元,總共4,200元進到勞退專戶。
假設年化報酬率4.5%,30年後:

  • 每月自提金額:3.5萬 × 6% = 2,100元
  • 雇主提繳:3.5萬 × 6% = 2,100元
  • 每月總提繳金額:2,100 + 2,100 = 4,200元
  • 30年(30歲到60歲)累積:假設年化報酬率4.5%,每月4,200元,30年後總額約295萬(本金151.2萬 + 投資收益約143.8萬)。
  • 退休後每月領:假設以20年領完,295萬 ÷ 240個月 ≈ 每月1.23萬

分析1:小明若不自提,30年後約領148萬,每月約6,100元。加上自提後,退休金翻倍,每月多領近6,000元,生活品質大提升!

案例2:月薪5萬的小華

小華每個月自提3,000元,加上老闆的3,000元,總共6,000元進到勞退專戶。
假設年化報酬率4.5%,30年後:

  • 每月自提金額:5萬 × 6% = 3,000元
  • 雇主提繳:5萬 × 6% = 3,000元
  • 每月總提繳金額:3,000 + 3,000 = 6,000元
  • 30年累積:同樣假設年化報酬率4.5%,每月6,000元,30年後總額約422萬(本金216萬 + 投資收益約206萬)。
  • 退休後每月領:假設以20年領完,422萬 ÷ 240個月 ≈ 每月1.76萬

分析2:小華若不自提,30年後約領211萬,每月約8,800元。加上自提後,每月多領近9,000元,對退休生活幫助更大!

結論:自提6%能讓退休金翻倍,特別對收入較高(如5萬)的人,節稅+複利效果更顯著。但月薪較低(如3.5萬)的人,自提可能稍有壓力,需衡量現金流。


年輕人考慮自提的建議:靈活規劃,分散風險

幫你整理幾個思考小提問,看看自己適不適合現在就開始自提:

☐ 我每月收支穩定,有預留生活費與緊急預備金
☐ 我希望透過簡單方式慢慢存錢
☐ 我現在還沒有時間積極理財,但不想錯過複利效應
☐ 我稅負開始增加,想節稅

✅ 若你勾選了三項以上,自提對你來說會是個不錯的開始。那麼接下來這些實用的建議,會幫助你更聰明地開始或調整自提方式👇

自提勞退是好工具,但不一定要「6%保到滿」!

以下是一些建議,幫你決定要不要自提,以及怎麼做更聰明:

  • 先評估你的財務狀況算算每月收支,確保自提後還有餘裕應付生活和緊急狀況。建議先存3-6個月的緊急基金,避免現金流吃緊。
    • 適合自提的人:月薪4.5萬以上(節稅效益高),或是想強制儲蓄、偏好穩健理財的人
    • 可以緩緩的人:月薪較低(3萬以下)、有短期大額支出計畫,或是投資高手(能賺到8~10%年化報酬)
  • 自提比例可以調整不一定要6%,可以從1%或2%開始試水溫。月薪5萬的人,2%就是1,000元,負擔不會太重,慢慢增加也不遲。
  • 把勞退當作理財組合的一部分勞退自提像是「定存plus版」,穩健但報酬率不算高。建議搭配其他投資(台股ETF、基金等)分散風險。如果你的其他投資報酬率遠超4~5%,可以減少自提比例。
  • 申請超簡單想自提?跟公司HR說一聲就行了,或上勞保局網站申請。你還可以隨時查詢帳戶餘額,完全透明。

結尾:年輕的你,現在就為未來多存一筆!

退休聽起來遙遠,但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
透過勞退自提6%,你可以用小錢換大未來,還能省稅、強迫儲蓄。像小明和小華的案例,30年後退休金都能翻倍,讓老年生活更輕鬆。

當然,自提不是唯一的理財路。月薪較低或有短期資金需求的你,可以從2~3%開始,或把錢投到更高報酬的管道。

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把勞退當成理財的一環,搭配其他投資,穩穩打造財富自由!
你也在考慮自提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我們一起來算算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留言告訴我,或到我的 IGThreads 招呼、追蹤、按個❤️,也可以到我的小宇宙入口逛逛喔。
希望我們都能在文字裡,找到做自己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小姐的生活筆記
12會員
50內容數
歡迎來到宅小姐的生活筆記。 這裡記錄著,一個普通女孩努力生活的小小軌跡。 從副業探索到理財筆記,從宅系日常到自我成長。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冒險,只是想把每一個想變更好的心情,慢慢收進口袋。 如果你也在路上,我們一起慢慢走吧~
2025/07/15
最近朋友熱情推薦王道銀行(O-Bank)的新戶活動,說活存利率竟然高達10%,而且優惠活動延長了! 身為一個熱衷比價、研究優惠的小資理財控,我立刻深入查詢,發現這真的是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
Thumbnail
2025/07/15
最近朋友熱情推薦王道銀行(O-Bank)的新戶活動,說活存利率竟然高達10%,而且優惠活動延長了! 身為一個熱衷比價、研究優惠的小資理財控,我立刻深入查詢,發現這真的是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
Thumbnail
2025/06/10
曾聽過一句話:「保險不是為了預測風險,而是為了在風險來時,有一個不讓自己掉下去的網。」 生活中有許多我們能努力控制、精打細算的事, 例如每天記帳、控制花費、存下一點點夢想基金…… 這樣的你,是不是也曾想過—— 「如果哪天突然生病或受傷,這些努力,還撐得住嗎?」
Thumbnail
2025/06/10
曾聽過一句話:「保險不是為了預測風險,而是為了在風險來時,有一個不讓自己掉下去的網。」 生活中有許多我們能努力控制、精打細算的事, 例如每天記帳、控制花費、存下一點點夢想基金…… 這樣的你,是不是也曾想過—— 「如果哪天突然生病或受傷,這些努力,還撐得住嗎?」
Thumbnail
2025/06/03
你知道嗎?現在光是在手機上玩LINE推出的小遊戲,就可以輕鬆賺到LINE Points了耶! 如果你跟宅小姐一樣,是那種每天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看到益智遊戲就忍不住點進去、玩到忘記時間的宅系女孩,那這篇你絕對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5/06/03
你知道嗎?現在光是在手機上玩LINE推出的小遊戲,就可以輕鬆賺到LINE Points了耶! 如果你跟宅小姐一樣,是那種每天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看到益智遊戲就忍不住點進去、玩到忘記時間的宅系女孩,那這篇你絕對不能錯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我提早退休的計劃與準備,探討瞭如何有效管理住宿、醫療和日常生活開銷。雖然社會普遍認為退休需要千萬資金,但實際上透過詳細規劃和適當的保險配置,我發現只需776萬就能達成目標。文章提供了關於年金險、醫療險等不同保險的見解,並鼓勵讀者不必過度害怕退休金的國際數字,而應專注於自身的財務規劃。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我提早退休的計劃與準備,探討瞭如何有效管理住宿、醫療和日常生活開銷。雖然社會普遍認為退休需要千萬資金,但實際上透過詳細規劃和適當的保險配置,我發現只需776萬就能達成目標。文章提供了關於年金險、醫療險等不同保險的見解,並鼓勵讀者不必過度害怕退休金的國際數字,而應專注於自身的財務規劃。
Thumbnail
大家有算過退休存款要多少才夠嗎? 退休「存款」是會坐吃山空的,銀行利息還小於通膨可以忽略不計,要存夠退休生活的存款,要有很多錢才能夠! 把觀念切換成退休「資產」的話,投資可以有被動收入的資產,達成穩定的現金流,要達成退休條件會容易許多哦!
Thumbnail
大家有算過退休存款要多少才夠嗎? 退休「存款」是會坐吃山空的,銀行利息還小於通膨可以忽略不計,要存夠退休生活的存款,要有很多錢才能夠! 把觀念切換成退休「資產」的話,投資可以有被動收入的資產,達成穩定的現金流,要達成退休條件會容易許多哦!
Thumbnail
民眾想要退休要準備多少錢?由基富通證券執行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針對國人退休準備現況,進行疫後規模最大的「萬人退休大調查」,發現超過 6 成民眾將「退休準備」做為重要的理財目標,平均預期退休金為 1,403 萬元,相較 2020 年增加近 300 萬元,主要就是受到通膨影響。
Thumbnail
民眾想要退休要準備多少錢?由基富通證券執行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針對國人退休準備現況,進行疫後規模最大的「萬人退休大調查」,發現超過 6 成民眾將「退休準備」做為重要的理財目標,平均預期退休金為 1,403 萬元,相較 2020 年增加近 300 萬元,主要就是受到通膨影響。
Thumbnail
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可以提早退休呢??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們先把每年固定支出的費用加總起來 像是房貸 車貸 保險 教育費 雜費 餐費等等 平均下來就可以知道每月大該需要支出少費用 然後帶入這個簡單的算式 ( )X12X25=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額 假設宥爸每月需要支出10萬元
Thumbnail
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可以提早退休呢??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們先把每年固定支出的費用加總起來 像是房貸 車貸 保險 教育費 雜費 餐費等等 平均下來就可以知道每月大該需要支出少費用 然後帶入這個簡單的算式 ( )X12X25=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額 假設宥爸每月需要支出10萬元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今年以來台灣、美國景氣復甦,但低薪、躺平、高房價問題仍持續出現,作者分享從職涯選擇與正確的存錢理財觀念角度給年輕人的建議。建議 20 歲的人花錢學技能、投資自己;30 歲的人職涯規劃、投資理財規劃;40 歲的人準備退休、存健康與興趣,透過投資策略與理財系統,持續累積財富。
Thumbnail
今年以來台灣、美國景氣復甦,但低薪、躺平、高房價問題仍持續出現,作者分享從職涯選擇與正確的存錢理財觀念角度給年輕人的建議。建議 20 歲的人花錢學技能、投資自己;30 歲的人職涯規劃、投資理財規劃;40 歲的人準備退休、存健康與興趣,透過投資策略與理財系統,持續累積財富。
Thumbnail
投資隨記198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2.6 財務韌性(2)
Thumbnail
投資隨記198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2.6 財務韌性(2)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