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的選書,帶有偏好,甚至會附著一些策略考量,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理所當然。
同樣的,會出現立場不一,選書主題也不一的各家書店,也是合情合理。
逛書店的好處是,你就挑你喜歡的店去,畢竟每一家店,都會隨著自身立場來選擇所要展售的書。遇到不太喜歡的店,不用抵制,跳過就好,反正書店選書要完全一模一樣,也沒這麼輕易。
可以容納不同立場的人們,在書店中打轉,是這產業的一種溫柔。
不需要惡言相向,不需要大聲疾呼,你表明了你的立場,我接受就去,不接受就去別家,書到哪家都是書,也不可能哪本書就只能壟斷在某一家賣。
書店本身就是靠著思想流動,來打破知識獨裁的場域,立場不同時,就用不同書的立論來進行一場思辨之旅。
用知識來驅動,用腦子來交流,放下暴衝情緒跟毫無交集的放話,書店可成為知識的交換所,也能成為思辨的辯論場。
這是書店海納百川的功用,也是本質上的起點。
身為一個賣書人,相信我所賣的,不會只是一本書、一個強塞到你嘴裡的主張、N次無理取鬧的情緒暴擊,而是一個選擇。
讓你靜下心來思考的選擇,才是書店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