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的爆款韓劇似乎有個共通趨勢,就是弱化傳統意義上的反派角色,《未知的首爾》也不例外。
雖然該劇中仍有令人不快的職場小人,但他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打家劫舍、創造誇張的善惡對立,而是放大都市叢林中,那些讓人疲憊、壓抑、想逃跑的各種阻力。
這樣的趨勢似乎正在反映觀眾品味的轉變:- 與其看主角打敗壞人、拯救世界,大家更希望看到小人物成功克服內心的脆弱與不安。
- 比起那些人設完美的英雄人物,勇敢面對自身缺陷、在平凡中前行的角色,變得更能打動人心。

《未知的首爾》的主角未知與未來,就像彼此的一面鏡子,映照出對方內心那些始終不敢正視的真實自我。童年時的角色互換,是一種逃避手段;而長大後再度交換身份,則成了對人生選擇的重新審視。隨著兩人回望過往,劇情也彷彿不斷在對觀眾低聲提問:「你們是否也曾一昧注視著別人的人生,而忘了過好自己的生活?」
在我過去心理狀態比較辛苦的時期,有位女巫(?)朋友曾跟我說:
「每個人生命中遇到的坎,其實都能從原生家庭與年少時光中找到根源。」
《未知的首爾》也忠實地反映了這一面。
未知的自我封閉、未來的委屈求全、昊洙的保護色過重,甚至到羅莎食堂的奶奶,或是兩個家庭的母親,都能讓觀眾看到那些伴隨人一生的障礙、遺憾,或是自我認定的缺陷,往往源於最初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
而《未知的首爾》這部劇最溫柔的地方,在於它不只照顧了未知與未來兩姐妹,更把「所有人」的內心世界都照顧到了。
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在回溯過往中,設法療癒當時的自己,而這也是唯一能夠跨越「坎」的方法。更幸運的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都找到了能夠陪伴自己跨過「坎」的對象。像是繭居前輩碰到了未來、未來遇見了世振、昊洙和未知有了彼此。
編劇與導演用了兩集的時間,慢慢地為每個角色收線,療癒著角色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療癒著觀眾的內心。
首爾在劇中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是一種情感符號。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它象徵著機會與夢想,同時也承載著壓力、孤獨與挫敗。《未知的首爾》沒有極端地鼓吹逃離都市叢林,也不刻意美化上京打拼的勵志神話。它只是想告訴你,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的角落,總能為不同階段的我們,提供一個剛剛好的位置。
最後,想提一下朴寶英

朴寶英從出道以來,一直以淘氣、甜美、可愛的形象深植人心。近年來,她成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系路線,足見她對自己的期許和身爲專業演員遠見。我很喜歡她現在這樣溫柔又堅定的樣貌,但偶爾也會懷念她的可愛活潑。這次在未知這個角色上,她一定的程度地重現了那份讓人懷念的活潑甜美,對我來說這根本是種「粉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