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這麼文青,真的賣得動嗎?」
蠟燭正式上架那晚,小璐守著螢幕,一邊泡茶一邊盯著網站後台。
8:00 開放預購,8:10 有第一筆訂單,是她的高中同學,還留言說:「支持妳!」
她感動得差點落淚。
8:23,又來了第二筆,是一位曾經私訊過她的陌生人。
接著——
一直到晚上 11:40,網站沒再跳通知。
她盯著後台數字「2」看了好久,
想著自己寫文案時的細節、選蠟材時的堅持、卡片一筆一筆寫上的溫度……
但人,就是這樣:
再多努力,在數字面前也會懷疑自己。
「是不是我太感性了?
是不是根本沒人會真的想花錢買『氣味裡的故事』?」
—
💬 半夜,前同事傳來一段語音訊息:
「欸我看到妳那個系列啦~香是蠻有特色,但老實說現在誰點蠟燭啊?
我們這種小資女最在意的是便宜好用啦,文青那套有點難啦~」
她一邊聽,一邊苦笑。
那一刻她才真正理解:
「原來最難的不是做出好東西,
而是做出『有人願意為之付費的好東西』。」
—
她在筆記本寫下今天的心情:
「這不是失敗,這只是第一堂真正的現實課。」
—
🌱 隔天清晨,她推開窗,陽光照進來。
她突然有個念頭:
「如果今天有十個人看到這系列,只有兩個人買,
那我是不是該去找到那剩下八個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她重新打開表單,把每一筆沒結帳的人打上標記、分析:
- 來源從哪來?
- 是不是沒有清楚的價格說明?
- 哪一款點閱最多?
- 是不是圖片不夠吸引?
- 還是她根本沒說出商品的實際用途?
她開始列出一張新的清單:
🔍【重新整理:讓熱情靠近市場】
- 每一顆香氣,補上「適合什麼人/什麼情境使用」
- 建立 FAQ:「蠟燭可以點幾小時?」、「有香精嗎?」、「容器可以重複使用嗎?」
- 在 IG 發起一個互動投票:「你點蠟燭,通常是為了什麼?」
✅ 放鬆用?
✅ 禮物用?
✅ 自己療癒?
✅ 拍照好看?
她想明白了:
「我可以保留我的靈魂,
但我要學著讓它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說出來。」
—
📸 IG 小卡更新版預告文:
🕯️【氣味留聲機|使用情境更新】
很多人說我的香氣系列好像太「文青」了,但其實每一顆我都有想像它會出現在什麼場景:
✔️ 熬夜時想陪伴自己的香氣
✔️ 當生日禮物給一個你很久沒聯絡的朋友
✔️ 當你下班後想安靜一下,不想說話的時候
我在學,不只是調香,也是在學——怎麼讓我的語言,讓你聽得見。
#創業種田記 #創業的第一堂現實課 #田小璐的低銷夜
—
✅ 今日種田進度
- ✅ 正式經歷上架後的低銷期
- ✅ 記錄顧客反應,準備優化資訊溝通
- ✅ 不放棄、但開始「調整溝通方式」來理解市場需求
—
那晚,小璐點燃了一顆自己沒賣出去的蠟燭,躺在地板上聽音樂。
她想著:
「或許我不是要火速賣完,
而是學著在這條路上,把自己種得更穩。」
—
下一集預告:
- 她將嘗試推出「迷你試聞蠟燭組」,讓人低門檻體驗
- 接著開始進入與「第一位陌生顧客」的互動信件來往
- 並會有一次意外的合作邀請,來自某個地方小選物店的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