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點半,辦公室的燈只剩下兩盞還亮著。
她盯著螢幕上最後一頁簡報,腦袋一片混亂。對面同事依然從容不迫地修改資料,彷彿完全不會累。她忍不住偷看了一眼時間,又掃了一眼那份還不滿意的簡報,心裡湧起熟悉的聲音:
「我是不是效率太差?」「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我做不到?」
這樣的自我懷疑,不是第一次了。
從學生時代到進入職場,她總習慣用自己的弱項去跟別人的強項比較。別人精力旺盛,她卻容易疲憊;別人能身兼多職,她光是把份內工作做好就快撐不住了。
但她從沒停下來問過自己:我為什麼一定要什麼都做得好?
你不是不夠好
我們都太習慣活在比較裡。
滑社群媒體,別人的成就與高效率撲面而來:有人晨跑完還能寫專欄,有人上班之餘還經營副業,還有人在週末發佈讀書筆記、語言學習進度和旅遊相簿。
而你呢?
你只是想週末休息一下、讀點書,卻感到一陣內疚與焦慮。
這不是你懶惰,也不是你能力不足,而是你錯把他人的節奏當作自己的標準。你正在用自己的弱項,硬去對比別人的優勢。這種比較只會讓你越來越不相信自己,也逐漸忘記自己其實也有做得好的地方。
你不是做不好,而是做太多你其實不該做的事。
你不是輸在不夠好,而是輸在沒看見自己的特長在哪裡。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全能,而是懂得選擇
當我們願意從比較的陷阱中抽身,就會開始思考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這不只是人生方向的提問,更是自我覺察的起點。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做到滿分,而是能誠實地看見:
- 我在哪裡特別有能量與熱情?
- 哪些事情其實只是社會期待,不是我的選擇?
- 我要把有限的時間與專注力,放在哪些最值得深耕的地方?
願意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是內在有力量的表現。
我們以為什麼都做,才是成功;但其實,什麼都想抓住的人,最後往往兩手空空。與其盲目競爭,不如選擇性投入。
人生不是選最難的路跑,而是選最適合你的方向前進。
你不需要樣樣俱到,你只需要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全力以赴。
重新畫出你人生的專注圈
下一次當你又感到焦慮、自責、或懷疑自己不夠好時,請你停下來,做這三件事:
1. 寫下你真正擅長的三件事
不是你會做的,而是你做了會感到「內在有力量」的事。
2. 劃掉那些你其實可以不做的比較與任務
比如:每天都要發文、每週都要看完一本書、跟某某某一樣快速進步——那些不屬於你節奏的目標,不需要再背負。
3. 挑一件你想深耕的事情,從今天開始練習「只專注這一件」
你會發現,當你願意收斂能量,你才有機會發光。
成熟的靈魂,不在於全能,而在於選擇性專注。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感覺自己總是慢、總是跟不上,那麼你不是孤單的。但請相信:你不需要跟誰比,就已經足夠特別。
專注於你的「對的事」,深耕它,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