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帶風的平日傍晚,去了原本預定要吃的居酒屋,居然預約客滿......
還好附近就是有雨遮的權堂商店街,決定走往回旅館的方向,邊尋找有緣的店吃晚餐。
平常不會主動吃拉麵的我,經過てんてん拉麵しおかつお看了幾眼,繼續往前走了一小段,可能是冷冷的雨天想喝點熱湯,加上不是容易踩雷的豚骨系,決定回頭吃它。
走進店內只有一桌熟客,牆上有許多人的簽名、老闆釣魚的照片,老闆娘微笑著送來冰塊水,是走溫馨路線的小店。手上有提東西又背著背包,即使吧檯沒人坐還是選了桌位,龍夫一如往常先來一杯啤酒。

溫馨拉麵店,沒有吃飽快走的趕人氛圍,飄著歡迎一家大小來吃的氣息。第一次在拉麵店看到書架,書架上還有漫畫。
拿起桌邊的菜單,大概是看的時間比一般人久,老闆娘熱心的過來問要不要介紹。每個拉麵項目都有「鰹魚」字樣,湯底是確定的了,我只是在猶豫到底要哪兩碗比較有差異性。潛意識想把拉麵吃成居酒屋的多樣性。
闆娘:塩味鰹魚拉麵是招牌,豬軟骨是本店一大特色。那就決定是這兩碗了。
結果豬軟骨拉麵只有午餐供應,晚餐是豬軟骨單點(下酒菜),但是老闆說沒關係,就幫你們做。怎麼這麼直接流暢親切,其實我們也可以單點啊啊啊。因為剛剛猶豫的還有夏季限定長野蔬菜拉麵、單價最高的醬油麹鰹魚拉麵。
鍋貼一份。闆娘問晚餐時段,一份鍋貼兩杯啤酒比較划算不點嗎?(限一人吃)but龍夫很有節制決定這餐只喝一杯。
等餐的時候,闆娘來聊天,知道是台灣來的,說她好愛台灣。他女兒之前住過一陣子台南,台南耶,於是追問原因,是女婿被派遣。闆娘因此來台灣找女兒玩,女兒騎摩托車載他玩耍,覺得台灣人好會騎摩托車(你女兒也很會),超愛台南的食物,說不出具體有哪些,反正通通都喜歡~感覺是有台灣體質的母女。

招牌塩味鰹魚拉麵,雞骨鰹魚湯底馨香清爽,鹹度恰好,加了昆布絲瞬間覺得高級!黑木耳我也喜歡~叉燒似乎是梅花肉,瘦肉偏多,色澤水潤,有淡淡醬油香,吸收湯底又互襯鮮美。最重要的是,沒有肉腥味!難道這也是長野的魅力,拉麵叉燒也用地產好豬。蔥不是花而是絲,跟湯底的優雅相稱,合理懷疑老闆是細節控。

豬軟骨麵與沾醬麹醬油
軟骨麵的湯看起來明顯有油脂,但吃起來比巷口的肉燥湯麵不油。喝一口湯,是帶著膠質的濃郁,尾韻依然清爽,比蔥絲粗獷的蔥花,跟有厚度的軟骨排真match。除了蔥花以外沒有其他配料,很男性搭配。咬一口豬軟骨,尬的,是豬腳筋吧。軟骨是肉排的夾心,QQ的膠質也溶進軟而不爛的肉排裡。要以台灣小吃來形容的話,大概是多肉版的骨仔肉、梅花肉排包豬腳筋(好像沒有這道菜)。沾一下麹醬油,秒懂為什麼是下酒菜!
麵條熟度不必選,雖是細麵,從第一口的明顯彈性,吃到最後一口還是牙齒喜歡的口感,紮實不軟爛,更沒有奇怪鹼味。吃完有猶豫要不要再點一碗別的口味,感覺一下旅程中段陷在腰肉裡的褲頭,還是別了。

煎餃一來,闆娘神神秘秘欲言又止但還是開口了,應該說示範了本店推薦煎餃吃法。
噴兩下醬油、再撒一把胡椒。沒在騙,你們一定要試試看。
好,吃了一口,全新感受耶。
醬油噴兩下,剛好鹹又不會把脆皮弄濕軟。胡椒粒加強脆感,微辛且香。老實說,我看到闆娘打開胡椒罐(而且還是在大孔的那邊),毫不猶豫倒出側面高度大概3mm高度的黑胡椒粒時,心驚了一下。結果一試成主顧,後面三粒也比照辦理。內餡是保留蔬菜脆感的非肉球煎餃,湯汁鮮甜,也是有猶豫要不要再來一盤。
大概清空桌面食物時,進來一男一女,沒看菜單直接點啤酒、塩味鰹魚拉麵、鍋貼各一組。自己一盤鍋貼是合理的啦,這樣告訴自己,猶豫要不要開口加點時,第一桌客人居然吃第二碗,是單價最高的那碗。再喝個冰水等看看那碗到底是什麼。
隨著闆娘端麵上桌,老闆拿著一個木盒跟在後面。
我背對著他們,隨著刷刷刷的聲音飄出香味,應該是那個吧。
聲音停止了。老闆往回走要經過我們時,在旁邊桌子停下來。
刷兩下!真的是那個!該不會是要給我們的吧!還真的是!
高八度的說謝謝。

闆娘說謝謝你們從台灣來玩。我才謝謝你們的拉麵那麼好吃~~~也謝謝熟客加點了這碗麵。
老闆在刨的是柴魚,但不是一般的柴魚,是他們特別訂做的,濕度比較高卻不腥,跟平常吃到的柴魚香味不太一樣。靠近鼻子先有木頭燻香,接著是還沒煮卻有煮好的高湯甘味,滋味也像是濃縮的一夜干。口感更是奇妙,比一般柴魚片厚,看起來鬆鬆的、微微捲起但不會隨著蒸氣飛舞,入口更不會直接貼在舌頭上,有輕柔的嚼勁。
回憶的此時有點後悔當時沒有直接來一碗。
希望不久後可以再訪。

闆娘說老闆以前超愛滑雪,每天都要先去雪場晨間運動再回來開店

走出拉麵店就到日月潭^^
長野県長野市鶴賀権堂町2373
吃飯時間:202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