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後感內含部分劇情元素,建議觀影後再閱讀會更有感。
電影《罪人》應該是我目前為止今年看過最喜歡的一部。
演員表現非常好,音樂也極佳,但最打動我的,是劇本。
細膩、富有創意,而且有種不動聲色的力道。
以下防雷線
-
-
-
-
-
-
-
故事設定在一個種族歧視仍然深重的年代,是一段關於黑人的故事。
他們最大的困境是只因為膚色,什麼都沒做,卻隨時可能被視為「罪人」,被誤會、被迫害、被關押,那種「活在白人規則裡」的無力感,太沉重了。
而他們用什麼來撫慰靈魂?是音樂,是藍調。
藍調充滿著性感、迷人、而且有靈魂的重量,電影中有一段用藍調一路串連過去到現代、不同曲風與文化,那段讓我不斷起雞皮疙瘩,眼眶甚至有點熱。
因為在那一刻,音樂是不分種族、不會分裂的,它像是人類共通的語言,說著:「我懂你。」
電影裡還有吸血鬼的設定,我覺得很聰明,也很隱喻。
吸血鬼好像象徵著某種權力:不死、想統治、想同化,他們說:「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將永遠在一起」,聽起來像是溫柔的邀請,但其實像極了現實裡對少數族群的壓迫,不是接受,就是被排除。
甚至連音樂這樣自由的東西,也可能成為吸血的開端,而他們的音樂是鄉村,與藍調形成鮮明對比。
故事主角是一個喜歡音樂的黑人男孩,他有著音樂的夢想,但也因為音樂招來吸血鬼。
留下來,可能安全但要放棄夢想;離開,可能危險,但也才能有自由。
這種選擇太真實了,我也曾為了想做的事而感到害怕,覺得堅持自己,是不是就會被世界懲罰?
所以當他最後決定離開家鄉、踏上音樂的旅程,我覺得,那是浪漫的。
不是甜膩的浪漫,是那種:「即使現實很殘酷,我還是要活出我自己」的浪漫。
而他堂哥的安排像是最後的祝福,幫他清除了後顧之憂,讓他帶著夢想,也帶著力量出發。
最後幾幕的對話我非常喜歡,像是在說:迫害,也許不會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出現。但即便如此,當我們能純粹地沉浸在音樂、創作的自由裡,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的。
我很喜歡這部片「用音樂說傷口、用吸血鬼包裝真相」的手法,幽默、詩意、殘酷,但不憤怒。它沒有叫你革命,只是靜靜地讓你看見現實,然後自己去感受,我覺得這就是創作最迷人的地方。
人生中有那麼多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有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抒發、排解、轉化,而音樂和創作幽默了悲傷,這樣的浪漫,我很喜歡。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引用或改作,感謝理解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