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8. 判斷和覺知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判斷(Judging,J)vs 知覺(Perceiving,P)
判斷:喜歡有計劃地組織和控制生活,做事情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
知覺:喜歡靈活應對變化,對生活和工作沒有嚴格的計劃和時間表

收拾房間的時候——我總是在收拾到一半就會坐在地上翻書看,被回憶灌溉,然後收拾的進度延遲,這個行為模式應該算是很p吧?——我在翻書的時候看到裡頭夾著一張泛黃的a4 paper,嚴格來說這是一封信。

這封信是我十四歲的班主任,李老師要我們寫一封信給四年後的自己。他說除非他有什麼冬瓜豆腐,不然他一定會在我們十八歲的時候,把信交到我們的手中。當然,四年後,已經去了新加坡教書的李老師遵守和我們班級的約定,把信封交到我們的手上。每次看到李老師,我總會想起我們這一班曾把他氣哭,然後整班人被教到校長室去,哈哈,很轟動。不知道後來的學弟妹有沒有破我們這一班的紀錄,哈哈。

我看著14歲的我寫的信,態度就很隨性,對未來生活根本就是沒什麼目標可言。心裡面的我解答我唸信時候的疑惑,原來那時候的我認為我想要的永遠都得不到,不想要的或者得到的往往是我想不到的。一連串超出我預期的事件發生後,導致我在寫信時,根本不知道十八歲的我必須要如何。我想當時的我,心態或許是反正我要的都不給我,那麼我就什麼都不期待,你想要煮什麼給我吃,我就吃吧。見招拆招才重要。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是一個很既來之則安之的人。當然我有想要完成的事情,但我總沒有很嚴格的時間表和計畫,想當然沒有目標的我,若干年後還是老樣子。我不確定是工作內容性質改變導致我的個性變了,還是因為人過了三十就會突然驚醒——個人覺得後者的影響更大——我開始覺得如果我繼續那麼沒有目標生活,那麼生活也會同樣這麼對待我——它也不知道我到底要的是什麼。

我總覺得老天自有安排,所以我不會給自己太嚴格的計畫。因為我相信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我忘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是老天的事。那麼,我的事呢?我認為我還是需要 come out 一些我想要做的計畫來給我自己去做啊。如果老天看到我走歪方向了,祂會安排一些人事物來給我導正方向。但如果我太隨心所欲的話,我無法想像自己可不可以在有生之年完成我選擇好的功課。🤣

所以,我認為現階段的自己更喜歡有計劃地組織和控制生活,雖然不太喜歡死板的人事物,但如果事情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我會覺得更舒心。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旅行的時候喜歡睡到自然醒——也是得調鬧鐘的那種,但是我會睡到七、八點——然後喜歡隨性地走街,看到想要吃的餐廳就去吃,不太會主動上網搜尋網紅店,也不會飛去旅遊打卡地點不可。我的旅遊 style 就不是特種兵 level。但是,雖然我很隨性,但是我一定會要準備一個 list 比如來這裡旅行的人都必會去哪裡?什麼一定要吃?從住宿到各個旅遊景點和餐廳的路線是如何,走路能到還是得搭車?等等。

除非我的旅伴是超級棒的 planner,不然基本上我都會向曾經探訪過的朋友要 itinerary(不要告訴我什麼小紅書、google有攻略,我真的很不喜歡 plan 行程),然後朋友們的 itinerary 就是我的 check-list,我不一定要全跟,我只是想要在我不知道 what is next 的時候,有個參觀指南,而我通常比較傾向選擇跟朋友的 itinerary。畢竟作為曾經的媒體人,網路上除了真心分享,也有一大堆假裝分享。我不想要花太多時間去篩選和過濾信息。但同時我也不想要浪費時間在必須要坐飛機才能到的地方漫無目的,無所事事。

所以,我真的很難搞。你問我我是 j 還是 p?我覺得自己都在這兩者間徘徊。

對喜歡即興的人來說,我是 j。我還蠻受不了當我問:“所以明天要去哪裡?” 然後對方回答我:“明天再打算吧。” 什麼叫做明天再打算?所以我需要幾點起床?什麼時候出發?我要如何安排我明天的行程啊?如果不成行的話,那麼我中間空掉的時間,我要做什麼?我需要計劃的呀。”,我可以說是一個處事不靈活之人——我在努力學習 be flexible。

用目標過活的人,會覺得我做事很沒有計劃,而且沒有時間觀念——我可以和朋友吃飯聊天幾個小時,對時間就是黃金的人來說,我這是在浪費時間。我並不是自律的人,再者我覺得人生無常,最重要健康和快樂!再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不需要太執著結果,享受過程最重要!

你問我哪個是我的底色?我覺得我是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但我理解到越是想要過簡單快活的日子,我越是要自律才能更快享受我想要的生活。為了自由,那就必須以目標過活。所以,明確的目標是「自由的生活」,有了目標後,就必須安排每日行程。每一天的行程通往小目標;每個小目標的完成就能達成大目標。

以目標過活,才能實現自由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米 Emi 的沙龍
65會員
345內容數
我喜歡分享,喜歡探索生活,探討生命。我喜歡的東西很多,想要說的話也很多。 簡單來說,我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我把我想要說的寫出來,希望可以將這些小小體會分享出來,或啟發你,激勵你,或一起討論,或滿足一些想要八卦的你。嘻。
艾米 Em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7
思考(Thinking,T)vs 感覺(Feeling,F) 思考:喜歡透過邏輯和分析來做決定 感覺:注重情感和價值觀來做決定 我承認,打從懂事以來,我就比較“感情用事”。感覺對,做什麼都對;感覺不好,那麼我就不會給予任何的機會。價值觀永遠都是首位,三觀不合,做什麼都不對。
2025/07/17
思考(Thinking,T)vs 感覺(Feeling,F) 思考:喜歡透過邏輯和分析來做決定 感覺:注重情感和價值觀來做決定 我承認,打從懂事以來,我就比較“感情用事”。感覺對,做什麼都對;感覺不好,那麼我就不會給予任何的機會。價值觀永遠都是首位,三觀不合,做什麼都不對。
2025/07/16
舅母的媽媽離開了,今天早上送殯的時候,想起了去年七月上旬離開的婆婆。感人的音樂響起的時候,真的沒能忍住淚水。 我一直都很想要和父母討論我的 “理想” 喪禮,想當然,他們兩個並不想要和我討論太多。那我只能和我妹吐露說我想要環保葬。 在環保葬(無論是花葬還是樹葬)還未面世之前,我原先打算海葬。
2025/07/16
舅母的媽媽離開了,今天早上送殯的時候,想起了去年七月上旬離開的婆婆。感人的音樂響起的時候,真的沒能忍住淚水。 我一直都很想要和父母討論我的 “理想” 喪禮,想當然,他們兩個並不想要和我討論太多。那我只能和我妹吐露說我想要環保葬。 在環保葬(無論是花葬還是樹葬)還未面世之前,我原先打算海葬。
2025/07/15
不知道 MBTI 有沒有真的風靡全球,至少在華人圈子,大家都會問:“你是 i 人還是 e 人?” ,起初我還真的聽不懂,愛人?什麼意思? 第一次接觸 MBTI 大概是在 23 或 24 歲的時候,當時的測試結果是 INFP,大家驚呼:“你怎麼可能是 introvert?看起來不像!”
2025/07/15
不知道 MBTI 有沒有真的風靡全球,至少在華人圈子,大家都會問:“你是 i 人還是 e 人?” ,起初我還真的聽不懂,愛人?什麼意思? 第一次接觸 MBTI 大概是在 23 或 24 歲的時候,當時的測試結果是 INFP,大家驚呼:“你怎麼可能是 introvert?看起來不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從實質的物品到內心深處進行整理,在整理過程中找回生活的掌控力,用大刀闊斧的方式捨棄無法怦然心動的物品,擁抱更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從實質的物品到內心深處進行整理,在整理過程中找回生活的掌控力,用大刀闊斧的方式捨棄無法怦然心動的物品,擁抱更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整理物品其實是在整理人生,關係的斷捨離與界線的界定,如何捨掉「執著」?如何透過斷捨離讓生活重新流動?讓人生更自覺、自在!
Thumbnail
整理物品其實是在整理人生,關係的斷捨離與界線的界定,如何捨掉「執著」?如何透過斷捨離讓生活重新流動?讓人生更自覺、自在!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從以前就喜歡整理
Thumbnail
從以前就喜歡整理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15本關於「整理/清理/收納/斷捨離/大掃除」的書】 農曆新年/春節倒數計時,不免俗地要進行大掃除, 在大掃除之前,建議不妨先看看這些書,了解自己的整理需求、收納性格。
Thumbnail
【15本關於「整理/清理/收納/斷捨離/大掃除」的書】 農曆新年/春節倒數計時,不免俗地要進行大掃除, 在大掃除之前,建議不妨先看看這些書,了解自己的整理需求、收納性格。
Thumbnail
★一日一掃除、一週一整理,建立「家事常規化」。
Thumbnail
★一日一掃除、一週一整理,建立「家事常規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